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14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架、顶柜、对接框、吸风机、集粉腔、集粉漏斗、升降气缸、及传输管道;对接框位于顶柜的内壁,对接框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架上;集粉漏斗与集粉腔的底部连通,集粉漏斗的底部设有集粉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1)对比一体式回收装置,分体式结构的清理和检修更加方便;(2)利用升降气缸控制对接框的升降,来对集粉腔进行定位,保证集粉腔与顶柜精准对接,实现集粉腔的快速安装。实现集粉腔的快速安装。实现集粉腔的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喷塑
,特别是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设备的框板喷塑产线中,一般会安装有喷塑粉的回收装置,将残余喷塑粉回收再利用,而现有的回收装置都是一体式的,由于回收装置的体积较大,装置内壁粘粘的粉末难以清理。
[0003]所以,需要研究出一种新型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便于对装置的清理和检修。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架、顶柜、对接框、吸风机、集粉腔、集粉漏斗、升降气缸、及传输管道;
[0006]所述顶柜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所述吸风机与所述顶柜的顶部连通,所述顶柜的开口朝下,所述对接框位于所述顶柜的内壁,所述对接框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0007]所述集粉腔位于所述顶柜的下方,所述集粉腔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集粉腔内设有出风板,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出风板的下方;所述传输管道和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料口上固定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设有第一滤板;所述集粉腔内设有若干个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位于所述出风板的下方;
[0008]所述集粉漏斗与所述集粉腔的底部连通,所述集粉漏斗的底部设有集粉罐,所述集粉罐设有两个连接孔;
[0009]所述集粉漏斗的四角位置均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有带脚刹的万向轮。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的四周设有密封圈。
[0011]优选的,所述出风板为斜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风板连接有第一振动电机。
[0013]作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粉漏斗上固定有第二振动电机。
[0014]作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粉腔的外壁设有滑轮。
[0015]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通过吸风机的作用将喷塑房中的喷塑粉经传输管道传输至集粉腔,首先,第一滤板对进入集粉腔前的喷塑粉进行第一次过滤,把传输管道中体积较大的杂质拦截在第一滤板上;然后,粉末进入集粉腔中,受重力作用落入集粉漏斗的集粉罐中;最后,吹气管将集粉罐中的粉末吹至出料管,再由出料管将粉末快速传输至回收桶中,以待循环利用。集粉腔检修或者清理时,通过升降气缸将对接框抬高,将集粉腔从固定架中移开,将新的集粉腔移入固定架,升降气缸将对接框下降并插入集粉腔
的内壁,完成集粉腔与顶柜的对接,对接框起到了对接、定位的作用,防止集粉腔与顶柜发生错位,影响吸风机的吸风效果。
[0016]本技术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0017](1)对比一体式回收装置,分体式结构的清理和检修更加方便;
[0018](2)利用升降气缸控制对接框的升降,来对集粉腔进行定位,保证集粉腔与顶柜精准对接,实现集粉腔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船舶设备框板喷塑产线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剖面示意图;
[0022]图4为升降气缸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2用于连通喷塑房1,并回收喷塑房1中残余的喷塑粉。
[0025]如图2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2包括固定架21、顶柜22、对接框221、吸风机23、集粉腔24、集粉漏斗25、升降气缸28、及传输管道29;
[0026]顶柜22固定在固定架21的顶部,吸风机23与顶柜22的顶部连通,顶柜22的开口朝下,对接框221位于顶柜22的内壁,对接框221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板281,连接板281与升降气缸28的活塞杆连接,升降气缸28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架21上;
[0027]集粉腔24位于顶柜22的下方,集粉腔24的一侧设有进料口241,集粉腔24内设有出风板246,进料口241位于出风板246的下方;传输管道29的两端分别与喷塑房1和进料口241连通;进料口241上固定有连接框242,连接框242内设有第一滤板243,对进入集粉腔24前的喷塑粉进行第一次过滤,把传输管道29中体积较大的杂质拦截在第一滤板243上。连接框242的四周设有密封圈244,增强进料口241的气密性。
[0028]出风板246将集粉腔24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出风板246设有出风口,吸风机23将下腔体中的气体通过出风板246进上腔体排出集粉腔24外,出风板246的作用在于,出风板246的出风口的直径小于喷塑粉的直径,将喷塑粉隔绝在下腔体中,避免粉尘进入吸风机23,损耗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喷塑粉直径极小,也可在出风板246上安装过滤装置(比如过滤网纱),进一步加强出风板246的过滤能力。优选的,出风板246为斜板,可以增大气体的传输面积,吸风效果更好。出风板246连接有第一振动电机(现有装置,图中未画出),下腔体中的喷塑粉受到的重力大于吸风机23的吸力,大部分的喷塑粉进入下腔体后,会直接向下掉落,第一振动电机持续抖动出风板246,将吸附在出风板246底部的少量喷塑粉抖落,防止喷塑粉堵塞出风板246的出风口。集粉腔24设有若干个第二滤板247,对下腔体中的喷塑粉进行多次过滤。
[0029]集粉漏斗25与集粉腔24的底部连通,集粉漏斗25的底部设有集粉罐251,集粉罐251设有两个连接孔253,两个连接孔253用于分别与吹气管和出料管连通,吹气管将集粉罐
251中的粉末吹至出料管,再由出料管将粉末快速传输至回收桶中,防止喷塑粉堆积在集粉罐251底部;集粉漏斗25上固定有第二振动电机27,第二振动电机27可以将集粉漏斗25持续抖动,加快集粉漏斗25中的喷塑粉快速进入集粉罐251内。
[0030]集粉漏斗25的四角位置均设有支撑脚26,支撑脚26的底部设有带脚刹的万向轮261,便于移动集粉漏斗25与集粉腔24。集粉腔24的外壁设有滑轮245,滑轮245可以方便集粉腔24进入固定架21内,避免集粉腔24的外壁与固定架21发生碰撞。
[0031]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通过吸风机23的作用将喷塑房1中的喷塑粉经传输管道29传输至集粉腔24,首先,第一滤板243对进入集粉腔24前的喷塑粉进行第一次过滤,把传输管道29中体积较大的杂质拦截在第一滤板243上;然后,粉末进入集粉腔24中,受重力作用落入集粉漏斗25的集粉罐251中;最后,吹气管将集粉罐251中的粉末吹至出料管,再由出料管将粉末快速传输至回收桶中,以待循环利用。集粉腔24检修或者清理时,通过升降气缸28将对接框221抬高,将集粉腔24从固定架21中移开,将新的集粉腔24移入固定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喷塑粉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顶柜、对接框、吸风机、集粉腔、集粉漏斗、升降气缸、及传输管道;所述顶柜固定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所述吸风机与所述顶柜的顶部连通,所述顶柜的开口朝下,所述对接框位于所述顶柜的内壁,所述对接框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集粉腔位于所述顶柜的下方,所述集粉腔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集粉腔内设有出风板,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出风板的下方;所述传输管道和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料口上固定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设有第一滤板;所述集粉腔内设有若干个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位于所述出风板的下方;所述集粉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才良蒋袁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航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