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94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外壳和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外部的污风输风管,壳体设有污风进风口、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污风出风口,污风进风口与第一连通口之间形成污风进风通道段,第二连通口与污风出风口之间形成污风出风通道段,污风输风管连通于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之间,且污风输风管邻近壳体设置;外壳内设有容置腔,新风模块安装于容置腔,且污风输风管背离壳体的一侧与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形成避空区域。该空调器中污风排风管邻近壳体设置,以与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形成宽度较大的避空区域,从而满足接线盒及其他部件的安装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居住、办公环境要求的提升,空调器在实现对室内温度调节的基础上,新增了能够向室内输送新风的新风模块;为了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清洁程度以及新风向室内的输风效率,现有的新风模块中又增加了能够将室内污风排出室外的功能。现有空调器中,接线盒一般安装在新风模块的外侧,新风模块与空调器外壳之间需要余留一定宽度的避空区域,以保证接线盒安装后的使用安全以及其他部件的安装,然而增加排风功能的新风模块的体积较大,对空调器内部容置腔的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新风模块与空调器外壳之间无法满足避空区域的宽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新风模块的体积较大,对空调器内部容置腔的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接线盒安装后无法满足避空区域宽度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污风输风管,所述壳体设有污风进风口、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污风出风口,所述污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之间形成污风进风通道段,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污风出风口之间形成污风出风通道段,所述污风输风管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且所述污风输风管邻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污风输风管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形成避空区域。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风模块中,污风输风管外置于壳体,能够有效减少壳体内部通道的布置数量及排布复杂性,从而缩小壳体的体积,提高壳体的加工便捷度,并有效降低壳体及新风模块的后期维护成本。此外,在确保污风输风管向外输送污风的基础上,污风输风管邻近壳体设置,污风输风管与壳体的紧凑程度较高,相应地,污风输风管外侧壁与容置腔腔壁之间形成避空区域的宽度较大,从而满足接线盒安装于污风输风管外侧壁后,接线盒外侧与容置腔腔壁之间的距离要求,进而保证接线盒的使用安全以及其他部件的安装;并且合理布置新风模块和接线盒的安装位置,使得容置腔内各部件的布置更加合理、紧凑,相应减小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体积及其占用空间。
[0006]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部和上壳部,沿前后方向,所述下壳部的顶部区域包括前布置区和后布置区,所述上壳部连通于所述下壳部的前布置区;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上壳部的后侧壁,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下壳部的后布置区。新风模块对容置腔高度方向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减小新风模块的径向尺寸;且污风输风管位于上壳部与下壳部围成的安装空间内,能够提高新风模块的紧凑性,并减少污风输风管向后凸出对避空区域的占用,相应减少污风输风管的后侧壁需要避让的宽度,进而增大污风输风管的有效
通风面积。
[0007]可选地,所述污风输风管自上向下依次包括竖直避让管段和向后延伸的底部水平管段,所述竖直避让管段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对应连通,所述底部水平管段后端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对应连通;所述竖直避让管段的后侧壁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所述避空区域。污风输风管的最小有效输风宽度L较大,能够保证其输风效率,且数值避让管段整体前移,加工便捷度高、内风阻较小。
[0008]可选地,所述竖直避让管段与所述上壳部的最小间距为S,S∈[1mm,5mm]。竖直避让管段的前侧壁与上壳部的贴近度较高,当竖直避让管段的后侧壁位置一定时,竖直避让管段前后方向的有效输风宽度L相应增大,从而增大竖直避让管段对污风的有效输风面积及输风效率。
[0009]可选地,所述竖直避让管段的上端部向前延伸有第一连接管段,所述第一连接管段的前端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直接连通;竖直避让管段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管段与上壳部连接,在实现竖直避让管段管内通道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的基础上,无需额外使用连通段对两者进行连接,从而提高竖直避让管段与上壳部的连接便捷性。
[0010]可选地,所述底部水平管段的后端部向下延伸有第二连接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直接连通。在实现底部水平管段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的基础上,无需额外使用连通段对两者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底部水平管段与下壳部的连接便捷性,且两者的连接密封性能够得到保证。
[0011]可选地,所述污风输风管为矩形管。污风输风管为形状规则的矩形管,加工便捷度较高,且加工精度能够得到保证,相应地,污风输风管与壳体连接时的相对位置精确度、连接密封性均较高,从而提高新风模块安装于空调器内的位置精确度。
[0012]可选地,所述污风输风管的拐角处设有防涡流倒角。防涡流倒角的设置能够减缓污风输风管拐角处的弯折程度,相应提高气流于拐角处发生转向时的顺畅性,减少气流于拐角处形成涡流导致气流不畅并产生较大噪音情况的发生。
[0013]可选地,所述污风输风管的后侧壁设有限位肋,所述限位肋用于对接线盒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限位肋能够对接线盒的安装位置进行预定位,从而提高接线盒的安装便捷性及其安装位置精确度。
[0014]可选地,所述污风进风通道段与所述污风出风通道段之间通过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污风出风口与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进风口为同一孔口,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污风进风通道段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用于改变所述污风进风口、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的封堵状态。污风通道的污风进风通道段和污风出风通道段同时作为新风通道,则壳体内的通道数目少、排布简单,其加工便捷度及组装便捷度较高、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壳体的体积小,能够有效减少新风模块对容置腔空间的占用;此外,新风进风口和污风出风口为同一孔口,使用时仅需连接一根新风管,结构简单,且对安装要求较低。
[0015]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过滤箱、风机和稳压筒,所述过滤箱包括清洁箱体和连通箱体,所述清洁箱体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所述稳压筒与所述风机的排风口连通;所述污风进风口设于所述清洁箱体,所述第一连通口设于所述稳压筒,所述第二连通口和所述污风出风口均设于所述连通箱体。壳体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中,过滤箱的设置能够提高新
风洁净度,减少新风对室内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稳压筒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其内的新风和污风进行稳流处理,从而提高新风流入室内的舒缓程度,以及有效减少污风排出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中室内机的爆炸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中室内机的第一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中室内机第二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0)和新风模块(10),所述新风模块(10)包括壳体(100)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外部的污风输风管(200),所述壳体(100)设有污风进风口(130)、第一连通口(140)、第二连通口(150)和污风出风口(160),所述污风进风口(130)与所述第一连通口(140)之间形成污风进风通道段,所述第二连通口(150)与所述污风出风口(160)之间形成污风出风通道段,所述污风输风管(200)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口(140)与所述第二连通口(150)之间,且所述污风输风管(200)邻近所述壳体(100)设置;所述外壳(30)内设有容置腔(31),所述新风模块(10)安装于所述容置腔(31),且所述污风输风管(200)背离所述壳体(100)的一侧与所述容置腔(31)的腔壁之间形成避空区域(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下壳部(192)和上壳部(191),沿前后方向,所述下壳部(192)的顶部区域包括前布置区(1921)和后布置区(1922),所述上壳部(191)连通于所述下壳部(192)的前布置区(1921);所述第一连通口(140)位于所述上壳部(191)的后侧壁,所述第二连通口(150)位于所述下壳部(192)的后布置区(19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风输风管(200)自上向下依次包括竖直避让管段(220)和向后延伸的底部水平管段(230),所述竖直避让管段(220)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连通口(140)对应连通,所述底部水平管段(230)后端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通口(150)对应连通;所述竖直避让管段(220)的后侧壁与所述容置腔(31)的腔壁之间形成所述避空区域(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避让管段(220)与所述上壳部(191)的最小间距为S,S∈[1mm,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避让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华祥张玉忠罗会斌蔡宇阳扈志伟林海勃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