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91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件密封领域,提供了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下模组件,下模组件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上封面、下封面和侧凹封面,下模组件上部与下封面贴合,下模组件上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后端置于壳体内;上模组件,上模组件活动设置于下模组件上且位于壳体上方,上模组件与上封面活动贴合;封堵机构,其设置于下模组件上且位于壳体内部,封堵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封堵块,侧凹封面相对于壳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内凸平面,封堵块能够与内凸平面活动抵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壳体内部的内凸平面可以直接与封堵块贴合完成密封,避免封堵时由于不相容而产生间隙,防止封堵处漏气。防止封堵处漏气。防止封堵处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工件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械、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对零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其中的一些壳体,壳体起到支撑、保护内部传动机构或者保存润滑油的作用,其密封性能起到关键作用,壳体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缩孔裂纹的缺陷,这些缺陷容易导致渗油、漏油等问题,严重污染整机的工作环境,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存在着不安全隐患,因此在壳体制造过程中,务必需要对必备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如图4所示中的壳体,这类的壳体侧面会设置向内凹陷的封面,该封面相对于壳体侧面向内凹陷时,壳体侧面的内部会形成凸出的平面,而封面与壳体的外侧面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会形成很窄的内凹弧形倒角,现有的密封性检测机构无法从壳体外部对封面进行封堵,边角处的弧形会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
[0005]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上封面、下封面和侧凹封面,所述下模组件上部与所述下封面贴合,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后端置于所述壳体内;
[0006]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上封面活动贴合;
[0007]封堵机构,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封堵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封堵块,所述侧凹封面相对于所述壳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内凸平面,所述封堵块能够与所述内凸平面活动抵紧。
[0008]在上述的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中,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所述下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下部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下封面贴合,所述进气通道置于所述下模块上,所述进气通道前端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通道后端设置有出气阀,所述出气阀置于所述凹槽处;
[0009]支撑块,其设置于所述下模块上,所述支撑块上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上模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柱上。
[0010]在上述的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中,所述上模组件设置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与所述移动柱连接,所述上模块上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上封面活动贴合。
[0011]在上述的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封堵气缸,其设置于所述下模块上且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封堵块连接在所述封堵气缸的输出端;
[0012]卡块,其连接在所述封堵块上,所述内凸平面上开设与所述卡块卡合的卡槽;
[0013]连接块,其设置于所述上模块上且位于所述封堵气缸一侧,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上活动贯穿有导柱,所述导柱一端与所述封堵块连接。
[0014]在上述的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中,所述壳体外侧还设置有若干个密封孔,所述上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孔数量相等的若干个密封气缸,所述密封气缸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密封孔活动抵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优点有:
[0016](1)壳体内部的内凸平面可以直接与封堵块贴合完成密封,避免封堵时由于不相容而产生间隙,防止封堵处漏气。
[0017](2)封堵块与导柱连接,导柱在导套内移动,保证封堵块的移动路径准确,避免产生位移,确保完全密封住。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9]图1是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的立体视图;
[0020]图2是封堵机构的立体视图;
[0021]图3是下模块的剖视图;
[0022]图4是封堵机构封堵内凸平面的立体视图;
[0023]图5是壳体的仰视图;
[0024]图6是壳体的立体视图。
[0025]图中,1、壳体;2、上封面;3、下封面;4、侧凹封面;5、进气通道;6、封堵块;7、内凸平面;8、下模块;9、进气阀;10、支撑块;11、弹簧;12、移动柱;13、上模块;14、凹槽;15、连接柱;16、压板;17、封堵气缸;18、连接块;19、导套;20、导柱;21、密封孔;22、密封气缸;23、密封块;24、出气阀;25、卡块;26、卡槽;27、弧形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下模组件,下模组件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上封面2、下封面3和侧凹封面4,下模组件上部与下封面3贴合,下模组件上设置有进气通道5,进气通道5后端置于壳体1内;上模组件,上模组件活动设置于下模组件上且位于壳体1上方,上模组件与上封面2活动贴合;封堵机构,其设置于下模组件上且位于壳体1内部,封堵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封堵块6,侧凹封面4相对于壳体1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内凸平面7,封堵块6能够与内凸平面7活动抵紧。
[0028]待检测壳体1的上下面和侧面具有未密封的面,上封面2、下封面3和侧凹封面4,在壳体1检测之前需要将这些面堵上,将壳体1放置在下模组件上,则下模组件可以直接将下封面3整块堵上密封住,上模组件向下移动时可以把上封面2堵上,从图4中可以看出,壳体1侧面设置有侧凹封面4,该侧凹封面4相对于壳体1侧面向内凹陷时,壳体1侧面的内部会形成内凸平面7,此时侧凹封面4与壳体1的外侧面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会形成弧形倒角27,该
弧形倒角27很窄且呈弧形状,从壳体1外部对侧凹封面4进行封堵时不能进行完全密封,边角处的弧形会漏气,本方案中在壳体1内部设置封堵机构设置,壳体1内部的内凸平面7可以直接与封堵块6贴合完成密封,通过进气通道5进气检测是否漏气,当壳体1内部充到一定气体填满整个密封空间,继续充气发现气压过小时,说明壳体1由漏气的部分,优选的,侧凹封面4可以是在壳体1上部或者下部,均可以通过封堵块6从壳体1内部进行周边的封堵,该装置对于壳体1上有向内凹陷难以从外面进行密封的密封气孔,能够在壳体1内部设置封堵块6,避免封堵时由于不相容而产生间隙,防止封堵处漏气。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8,下模块8上设置有与壳体1下部贴合的凹槽14,凹槽14与下封面3贴合,进气通道5置于下模块8上,进气通道5前端设置有进气阀9,进气通道5后端设置有出气阀24,出气阀24置于凹槽14处;支撑块10,其设置于下模块8上,支撑块10上部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上部连接有移动柱12,上模组件设置于移动柱12上。
[0030]壳体1放在下模块8的凹槽14内,该凹槽14对壳体1具有限位的作用,防止壳体1随意移动,且下封面3在凹槽14内直接被密封住,上模组件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柱12移动时,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上模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上封面、下封面和侧凹封面,所述下模组件上部与所述下封面贴合,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后端置于所述壳体内;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上封面活动贴合;封堵机构,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封堵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封堵块,所述侧凹封面相对于所述壳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内凸平面,所述封堵块能够与所述内凸平面活动抵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所述下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下部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下封面贴合,所述进气通道置于所述下模块上,所述进气通道前端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通道后端设置有出气阀,所述出气阀置于所述凹槽处;支撑块,其设置于所述下模块上,所述支撑块上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福华张占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威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