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254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涉及鲈鱼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增氧机,增氧机的正面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键能够分别控制四个制氧单元泵进行工作,增氧机的正面底部设置有配合设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增氧机的内底部设置有制氧单元泵,制氧单元泵的口部密封安装有一体连接头,一体连接头的底口部连通有连通管,连通管内部密封安装有导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供养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面的控制开关能够同时控制制氧单元泵和改对应一体连接头内的电磁铁进行做工,进而能够便捷控制连通管内部的氧气运转,避免了氧气回流,且操作简单控制便捷。且操作简单控制便捷。且操作简单控制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鲈鱼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其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以黄海、渤海较多。
[0003]现有的制氧设备(例如型号为YT

9000

35柜式制氧机)通过管道在跟空气泵连接时,在调节制氧单元泵底端与管道连接处时,还需要打开制氧设备前端的盖板,然后制氧人员还需要手动进行调节,操作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包括:
[0005]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正面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增氧机的正面底部设置有配合设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增氧机的内底部设置有制氧单元泵,所述制氧单元泵的口部密封安装有一体连接头,所述一体连接头的底口部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部密封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增氧机的侧壁且向外延伸。
[000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增氧机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套块。
[000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增氧机的一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导气管贯穿的贯穿孔。
[000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所述卡套块的底部,所述连通管的上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密封套接在一体连接头的底口部上。
[000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前置滑块,所述前置滑块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连通管内,所述导气管在所述连通管内部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管的口部内侧抵触,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置滑块的侧壁抵触。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置滑块上套有用于与所述连通管内壁密封用的前置密封套圈。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体连接头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所述一体连接头内部一体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底部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靠近所述内腔的一端外侧套接有下永磁铁,所述下永磁铁的底部与所述电磁铁的上部粘接设置。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柱的外侧通过直线滑轴滑动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分别与所述制氧单元泵的底口部和所述内腔的内顶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密封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永磁铁,所述上永磁铁的磁极与所述下永磁铁的磁极相斥,且所述上永磁铁套接在所述直线滑轴的底部外侧。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所述上永磁铁的底部抵触,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下永磁铁的上部抵触。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磁铁通电后的磁极与所述上永磁铁的磁极相吸。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供养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面的控制开关能够同时控制制氧单元泵和改对应一体连接头内的电磁铁进行做工,进而能够便捷控制连通管内部的氧气运转,避免了氧气回流,且操作简单控制便捷。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增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增氧机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标:1、增氧机;2、控制面板;3、上盖板;4、下盖板;5、贯穿孔;6、导气管;7、连通管;8、卡套块;9、制氧单元泵;10、一体连接头;11、连通孔;12、内腔;13、电磁铁;14、通气孔;15、密封塞;16、固定柱;17、复位弹簧;18、前置滑块;19、前置密封套圈;20、限位弹簧;21、上永磁铁;22、直线滑轴;23、下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有的制氧设备(例如型号为YT

9000

35柜式制氧机)通过管道在跟空气泵连接时,在调节制氧单元泵底端与管道连接处时,还需要打开制氧设备前端的盖板,然后制氧人员还需要手动进行调节,操作十分麻烦的情况,从而解决上述缺陷。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请参考图1

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包括:
[0027]增氧机1,增氧机1的正面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上的控制按键能够分别控制四个制氧单元泵9进行工作,增氧机1的正面底部设置有配合设置的上盖板3和下盖板4,增氧机1的内底部设置有制氧单元泵9,制氧单元泵9的口部密封安装有一体连接头10,一体连接头10的底口部连通有连通管7,连通管7内部密封安装有导气管6,导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于增氧机1的侧壁且向外延伸。
[0028]请参考图2

图5,增氧机1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便于将连通管7两端进行卡接固定的卡套块8。
[0029]进一步的,增氧机1的一侧壁开设有用于导气管6贯穿的贯穿孔5,这样导气管6的
一端能够在贯穿孔5内进行移动。
[0030]进一步的,连通管7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卡套块8的底部,连通管7的上部开设有四个连通孔11,四个连通孔11分别密封套接在四个一体连接头10的底口部上。
[0031]请参考图3和图5,导气管6的一端设置有前置滑块18,前置滑块18密封滑动安装在连通管7内,导气管6在连通管7内部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20,限位弹簧20的一端与连通管7的口部内侧抵触,限位弹簧20的另一端与前置滑块18的侧壁抵触,导气管6一端的前置滑块18能在连通管7内进行左右滑动,且在限位弹簧20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这样避免了不经意间将导气管6的一端从连通管7内拉出,且还能将导气管6一端的前置滑块18进行一定的复位保护。
[0032]进一步的,前置滑块18上套有用于与连通管7内壁密封用的前置密封套圈19,能够很好的进行密封。
[0033]请参考图2

图4和图6,一体连接头10的侧壁开设有通气孔14,在密封塞15下降时,该相对应的制氧单元泵9产生的氧气会通过通气孔14向一体连接头10的底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氧机(1),所述增氧机(1)的正面上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增氧机(1)的正面底部设置有配合设置的上盖板(3)和下盖板(4),所述增氧机(1)的内底部设置有制氧单元泵(9),所述制氧单元泵(9)的口部密封安装有一体连接头(10),所述一体连接头(10)的底口部连通有连通管(7),所述连通管(7)内部密封安装有导气管(6),所述导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增氧机(1)的侧壁且向外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1)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套块(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1)的一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导气管(6)贯穿的贯穿孔(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7)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所述卡套块(8)的底部,所述连通管(7)的上部开设有连通孔(11),所述连通孔(11)密封套接在一体连接头(10)的底口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鲈鱼养殖用混合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6)的一端设置有前置滑块(18),所述前置滑块(18)密封滑动安装在所述连通管(7)内,所述导气管(6)在所述连通管(7)内部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20),所述限位弹簧(20)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管(7)的口部内侧抵触,所述限位弹簧(20)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置滑块(18)的侧壁抵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富瑾张朝阳马秀玲王晓奕王旭军叶子涵吴旭妍朱继成邱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