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238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步骤如下:称重计量一定数量的岩屑或岩样,置入过滤袋中再称重计量;将过滤袋浸入蒸馏水中,湿样下称重计量;称重计量待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将过滤袋浸入酸液中,间隔一定时间取出一次,分别称量计量此时酸液总质量和过滤袋质量,分别计算酸液总质量变化和溶蚀率;重复上述步骤;分别绘制不同时间下酸液总质量变化曲线、岩屑或岩样溶蚀率变化曲线,再通过计算绘制不同时间下气体逸散质量变化曲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有效节省实验岩屑或岩样,测试快捷方便,减少实验轮次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同时还有效降低实验误差,并可分别测试碳酸盐岩矿物与砂岩矿物的缓速性能。岩矿物的缓速性能。岩矿物的缓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酸化解堵的酸液实验评价
,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酸化解堵是油田增产增注的主要技术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易存在的污染堵塞,采用缓速型酸液体系扩大酸化有效作用半径是目前业内共识。在缓速性能测定的实验方法方面,业内静态试验方法主要采用岩心溶蚀法的溶蚀率测量和氢离子浓度试验方法。
[0003]例如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沿用通过不同时间的岩屑溶蚀率或溶蚀量的变化表征酸液的缓速性能。如,

蔡玉春,汪柱国.单液法缓速土酸增注[J].油田化学,1985,2(03):183

192.;

姚奕明,翟恰,邢德刚.低渗透砂岩储层低伤害缓速酸研究与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02):64

66+88

89.;

刘平礼,兰夕堂,王天慧,等.砂岩储层酸化的新型螯合酸液体系研制[J].天然气工业,2014,34(04):72

75.;

蓝飞,陈征,张乐,张晓冉,宋鑫.膦酸体系对砂岩酸化的缓速作用室内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1,22(01):30

32.。同时行业也形成了实验标准,详见SY/T 5886

93砂岩缓速酸性能评价方法的“7缓速性能测定”和SY/T 5886<br/>‑
2012缓速酸性能评价方法的“7缓速性能测定”。
[0004]但上述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例如30,45,60,90,120,240,
……
,min,分别去测量溶蚀率,还需要将残样连同滤纸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烘干及干燥冷却至少2.5小时),由于时间的冲突和滤纸的粘附,因此无法做到同一组岩心或岩屑不同时间测量,只能根据时间开展不同组数的平行实验。若每个岩心或岩屑称取5g,从30~240min每半小时测量,一共开展6组,那么一共需要30g的岩心或岩屑样品、共需要6组酸液、每组实验后还要有4.5小时的等待期,所以存在实验时间长、样品使用量大的弊端。此外,若为了节约岩心或岩屑样品,每次称取1g,而定量滤纸重量一般为2g左右,实验也容易产生较大的数据误差。
[0005]因此,行业标准SY/T 5886

2018酸化工作液性能评价方法的“7.3缓速率”删除了岩心溶蚀法的溶蚀率测量,仅保留了氢离子浓度试验方法。但目前该方法需要1min,4min,7min,10min,15min酸液样品取样通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去滴定,每个样品取样体积为6mL,平行滴定3次,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同时每次需要消耗酸液18mL,实验样品少则误差较大。由于该实验方法繁琐、精度要求高,目前国内行业较少采用该方法测量,仍多采用以往的不同时间的岩屑溶蚀率或溶蚀量的变化表征酸液的缓速性能。所以,本专利技术以岩心溶蚀法的溶蚀率测量为基础,对称量方式、误差消除方式和综合测量方式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有实现的。
[0008]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称取经过洗油、洗盐、研磨、过滤、烘干步骤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岩屑或岩样,称重计量为m1,置入过滤袋中,再称重计量为m2;
[0010]S2.将带有岩屑或岩样的过滤袋浸泡进入蒸馏水中,静置5~10分钟后取出,湿样下称重计量为m3;
[0011]S3.称取待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称重计量为m4,并将待测酸液样品预热至实验温度;
[0012]S4.将带有岩屑或岩样的过滤袋浸泡进入待测酸液样品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取出一次,分别称量此时待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以及带有岩屑或岩样的过滤袋质量,称重计量分别为m5和m6,再分别计算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变化和溶蚀率;
[0013]S5.不断重复步骤S4,直至溶蚀率基本无变化或实验预定时间;
[0014]S6.分别绘制不同时间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变化曲线、不同时间下岩屑或岩样溶蚀率变化曲线,再通过计算绘制不同时间下气体逸散质量变化曲线。
[0015]进一步的,步骤S1中,岩屑或岩样的重量m1至少为10g,与酸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20。
[0016]进一步的,步骤S1中,过滤袋选用0.1mm孔径的聚四氟乙烯过滤袋,过滤袋的重量m2

m1小于等于0.5倍的m1,如若岩屑或岩样为10g,过滤袋质量不超过5g。本申请0.1mm孔径的聚四氟乙烯过滤袋是指采用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材质的过滤袋,其过滤精度为0.1mm,工作耐温性能不少于100℃,过滤袋容积不超过100mL。
[0017]进一步的,步骤S2中,蒸馏水温度和用量与待测酸液样品一致。
[0018]进一步的,步骤S3中,实验温度≤95℃。所述实验温度按储层温度设置,若储层温度不超过95℃,则按照实际储层温度设置;若储层温度超过95℃,则按95℃设置。
[0019]进一步的,步骤S4中,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变化为(m5

m4)g;溶蚀率为[(m3

m6)
×
100/m1]%。
[0020]进一步的,步骤S5中,实验预定时间为12~48小时。
[0021]进一步的,步骤S6中,气体逸散质量为(m3+m4

m5

m6)g。
[0022]本申请通过绘制不同时间下气体逸散质量变化曲线判断岩屑或岩样中碳酸盐岩矿物的缓速性能。通过绘制不同时间下岩屑或岩样溶蚀率变化曲线综合判断岩屑或岩样中砂岩矿物的缓速性能。通过绘制不同时间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变化曲线并结合气体逸散质量变化曲线校核溶蚀率变化曲线的准确性。
[0023]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发展了行标中已删除的采用不同时间的岩屑溶蚀率或溶蚀量的变化表征酸液的缓速性能方法;
[0025]2、相对原岩心溶蚀法的溶蚀率测量,本专利技术仅需要一组酸液和岩屑或岩样样品即可开展实验,反应后缩短了样品烘干处理的等待时间,减少了实验轮次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扩大岩屑或岩样样品用量、消除液体影响、实验前后酸液和容器总质量变化分析多种方法降低实验误差。此外,本专利技术方法还可分别测试碳酸盐岩矿物与砂岩矿物的缓速性能;
[0026]3、相对于氢离子浓度试验方法,本专利技术减少了实验人员精力和作业强度,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经过洗油、洗盐、研磨、过滤、烘干步骤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岩屑或岩样,称重计量为m1,置入过滤袋中,再称重计量为m2;S2.将带有岩屑或岩样的过滤袋浸泡进入蒸馏水中,静置5~10分钟后取出,湿样下称重计量为m3;S3.称取待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称重计量为m4,并将待测酸液样品预热至实验温度;S4.将带有岩屑或岩样的过滤袋浸泡进入待测酸液样品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取出一次,分别称量此时待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以及带有岩屑或岩样的过滤袋质量,称重计量分别为m5和m6,再分别计算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变化和溶蚀率;S5.不断重复步骤S4,直至溶蚀率基本无变化或实验预定时间;S6.分别绘制不同时间下酸液与盛放容器总质量变化曲线、不同时间下岩屑或岩样溶蚀率变化曲线,再通过计算绘制不同时间下气体逸散质量变化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价酸液缓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岩屑或岩样的重量m1至少为10g,与酸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溶蚀率快速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林刘玉明陈维余周际永黄利平李旭光杨军伟夏光孟向丽熊培祺麻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