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3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0
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涉及预应力技术领域,包括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和注浆模具,预先将定位圆箍和密封塞穿在预应力筋上,用锚具将预应力筋和连接钢筋固定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上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在预应力筋上架设注浆模具,将密封塞固定在筋孔处,将环形紧固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通过注浆孔向注浆模具内注入细石混凝土,在注浆模具两侧的排气孔均排出细石混凝土时停止注浆,浇筑24小时后拆除注浆模具,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80%时,松开锚固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上的预应力筋并切割多余的预应力筋。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施工工艺,解决了锈蚀问题,较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芯棒的力学性能和预应力构件的抗开裂、抗变形能力。变形能力。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
,尤其是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桥梁、路面、海工结构等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下,其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钢筋锈蚀的影响,钢筋锈蚀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
[0003]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由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低,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中钢筋的应变大大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把预应力运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提高了构件的抗裂性,但是延性较差,钢材易发生脆性破坏,预应力技术发展也由于腐蚀问题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化施工工艺、提高力学性能的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一、包括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和注浆模具,所述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包括张拉台座、穿心式千斤顶和预应力筋连接件,所述张拉台座的两端设有供预应力筋穿出的通孔,所述注浆模具包括沿纵向对半打开的模具本体、约束预应力筋位于模具本体轴心位置的定位圆箍和用于模具本体扣合的环形紧固件,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注浆孔和排气孔,模具本体的两端设有供预应力筋穿过的筋孔,筋孔处设有密封塞,二、生产工艺步骤步骤一:采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将定位圆箍、密封塞穿在预应力筋上,并将其调整至不影响后续工艺的位置,其中密封塞位于定位圆箍的两侧,预应力筋穿过张拉台座一端的通孔,并通过第一锚具固定形成被动端,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通过预应力筋连接件连接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穿过张拉台座另一端的通孔,并与穿心式千斤顶连接配合形成张拉端,穿心式千斤顶与张拉台座之间设有第二锚具,在预应力筋张拉至设定的预应力后,用第二锚具固定张拉后的连接钢筋;步骤二:在张拉完成的预应力筋上架设注浆模具,闭合模具本体,通过模具本体的咬合将密封塞固定在筋孔处,定位圆箍将预应力筋约束在模具本体的轴心位置处,环形紧固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确保模具本体扣合后不发生相对滑动错位;步骤三:通过注浆孔向注浆模具内注入细石混凝土,排气孔均匀排出细石混凝土时停止注浆,浇筑24小时后拆除注浆模具;步骤四:在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80%时,松开锚固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上的预应力筋并切割多余的预应力筋。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
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所述预应力筋为FRP筋。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所述定位圆箍包括和模具本体的内径相配合的外圈圆箍和用于固定预应力筋的内圈圆箍,内圈圆箍和外圈圆箍同心设置,所述外圈圆箍上设有用于放入预应力筋的喂入口,外圈圆箍和内圈圆箍之间设有喂入通道,所述喂入通道与内圈圆箍相通,喂入通道的两边形成内圈圆箍和外圈圆箍之间的支撑筋。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所述注浆孔设在模具本体的侧壁上。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所述排气孔设在模具本体的两端,且排气孔上相应地设有孔塞。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所述排气孔包括竖向排气管,竖向排气管通过连管和模具本体固定连接,且竖向排气管高于模具本体的最高位置。
[001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所述模具本体上,注浆孔的直径为35~45mm,排气孔的直径为8~12m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先张法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之后通过注浆孔将细石混凝土注入模具内部,在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80%时,松开预应力筋形成预应力,简化了施工工艺,较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芯棒的力学性能和预应力构件的抗开裂、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专用长线张拉台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注浆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位圆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专用长线张拉台座,11.张拉台座,12.穿心式千斤顶,13.预应力筋连接件,131.灌浆口,14.连接钢筋,151.第一锚具,152.第二锚具,2.注浆模具,21.模具本体,211.注浆孔,212.排气孔,2121.孔塞,22.定位圆箍,221.外圈圆箍,222.内圈圆箍,223.支撑筋,23.环形紧固件,24.密封塞,3.预应力芯棒,31.预应力筋,32.细石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5]【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
[0016]一、包括专用长线张拉台座1和注浆模具2,所述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包括张拉台座11、穿心式千斤顶12和预应力筋连接件13,所述张拉台座的两端设有供预应力筋穿出的通
孔,所述注浆模具包括沿纵向对半打开的模具本体21、约束预应力筋位于模具本体轴心位置的定位圆箍22和用于模具本体扣合的环形紧固件23,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注浆孔211和排气孔212,模具本体的两端设有供预应力筋穿过的筋孔,筋孔处设有密封塞24,二、生产工艺步骤步骤一:采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将定位圆箍、密封塞穿在预应力筋上,并将其调整至不影响后续工艺的位置,其中密封塞位于定位圆箍的两侧,预应力筋穿过张拉台座一端的通孔,并通过第一锚具151固定形成被动端,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通过预应力筋连接件连接有连接钢筋14,连接钢筋穿过张拉台座另一端的通孔,并与穿心式千斤顶连接配合形成张拉端,穿心式千斤顶与张拉台座之间设有第二锚具152,在预应力筋张拉至设定的预应力后,用第二锚具固定张拉后的连接钢筋;步骤二:在张拉完成的预应力筋上架设注浆模具,闭合模具本体,通过模具本体的咬合将密封塞固定在筋孔处,定位圆箍将预应力筋约束在模具本体的轴心位置处,环形紧固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确保模具本体扣合后不发生相对滑动错位;步骤三:通过注浆孔向注浆模具内注入细石混凝土,排气孔均匀排出细石混凝土时停止注浆,浇筑24小时后拆除注浆模具;步骤四:在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80%时,松开锚固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上的预应力筋并切割多余的预应力筋。
[0017]该生产工艺生产的预应力芯棒3包括预应力筋31和包裹在预应力筋外表面的细石混凝土层32,预应力筋的直径为4~8mm,细石混凝土层直径为40~100mm。由细石混凝土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芯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一、包括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和注浆模具,所述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包括张拉台座、穿心式千斤顶和预应力筋连接件,所述张拉台座的两端设有供预应力筋穿出的通孔,所述注浆模具包括沿纵向对半打开的模具本体、约束预应力筋位于模具本体轴心位置的定位圆箍和用于模具本体扣合的环形紧固件,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注浆孔和排气孔,模具本体的两端设有供预应力筋穿过的筋孔,筋孔处设有密封塞,二、生产工艺步骤步骤一:采用专用长线张拉台座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将定位圆箍、密封塞穿在预应力筋上,并将其调整至不影响后续工艺的位置,其中密封塞位于定位圆箍的两侧,预应力筋穿过张拉台座一端的通孔,并通过第一锚具固定形成被动端,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通过预应力筋连接件连接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穿过张拉台座另一端的通孔,并与穿心式千斤顶连接配合形成张拉端,穿心式千斤顶与张拉台座之间设有第二锚具,在预应力筋张拉至设定的预应力后,用第二锚具固定张拉后的连接钢筋;步骤二:在张拉完成的预应力筋上架设注浆模具,闭合模具本体,通过模具本体的咬合将密封塞固定在筋孔处,定位圆箍将预应力筋约束在模具本体的轴心位置处,环形紧固件固定在模具本体上确保模具本体扣合后不发生相对滑动错位;步骤三:通过注浆孔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稳黄一平田安国吕茂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