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622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激光测量检测装置,所述底座的后侧设置有驾驶位检测装置,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八块AVM标靶,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有检测控电总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能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实车上将HUD、DMS和AVM三种测试功能集成到一起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实现对实车主副驾都能进行测试的效果,原有的实车检测设备,仅能完成HUD的测试功能,对比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兼容了AVM和DMS的测试功能,原有设备实现三种功能测试的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慢,现有设备将三者集成在一起,成本降低,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检测
,具体为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驾驶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原先对于AVM、HUD和DMS,在汽车的配置率并不是很高,且往往只存在于一些高端车型,随着行业的发展,它们的普及会成为常态。
[0003]现有的检测装置对于HUD、DMS和AVM的测试,设备基本都是分开来的,或者是跟其他相关测试功能集成在一起,无法有效的完成三者的检测,且多数设备只能对主驾进行测试,无法实现副驾的验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对于HUD、DMS和AVM的测试,设备基本都是分开来的,或者是跟其他相关测试功能集成在一起,无法有效的完成三者的检测,且多数设备只能对主驾进行测试,无法实现副驾的验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激光测量检测装置,所述底座的后侧设置有驾驶位检测装置,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八块AVM标靶,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有检测控电总柜。
[0006]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顶端的前侧安装有两组前轮放置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座顶端的后侧安装有两组后轮放置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端设置有四组导向杆,所述第一安装座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接油盘,所述底座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摆正装置,所述摆正装置位于接油盘的下侧。
[0007]优选的,所述前轮放置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7

15组第一转杆,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转杆呈倒“八”形设置,所述后轮放置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的径宽为4

8cm,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的长度为5

15cm,所述摆正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两组所述第一气缸的放置方向相反,两组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均连接有摆正板,前侧所述第一气缸的左侧与左侧摆正板相连接,后侧第一气缸的右侧与右侧摆正板相连接,所述摆正板的下侧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侧开设有与摆正板下侧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侧连接有1

2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下侧与第三固定板的上侧相连接,所述第三转杆的外侧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前侧所述转板与左侧摆正板相连接,右侧所述转板与右侧摆正板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激光测量检测装置包括两组前轮眉测量装置与两组后轮眉测量装
置,左右两侧所述前轮眉测量装置呈镜像设置,左右两侧所述后轮眉测量装置呈镜像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前轮眉测量装置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侧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的上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靠近底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激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后侧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与第二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侧连接有第一保护箱,所述第一保护箱的上侧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架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后轮眉测量装置包括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的顶端安装有作用箱,所述作用箱的前后侧壁连接有螺杆,所述作用箱的前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传动端与螺杆的前侧相连接,所述螺杆的外侧连接有回形套块,所述作用箱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与回形套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回形套块的上侧贯穿滑槽并延伸至作用箱的上侧,所述回形套块的上侧连接有第五转杆,所述第五转杆的上侧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靠近底座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激光传感器,所述回形套块的后侧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前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前侧与第三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上侧连接有第二保护箱,所述第二保护箱的上侧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架相匹配的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驾驶位检测装置包括组合龙门吊装置,所述组合龙门吊装置的移动端连接有Y轴移动装置,所述Y轴移动装置的移动端安装有Z轴移动装置,所述Z轴移动装置的前侧安装有六轴协作机械手,所述六轴协作机械手的前侧连接有快速切换夹具,所述快速切换夹具的前侧连接有超声波感器,所述快速切换夹具的前侧连接有棋盘格标靶。
[0011]优选的,所述组合龙门吊装置的右侧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侧放置有替补装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实车上将HUD、DMS和AVM三种测试功能集成到一起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实现对实车主副驾都能进行测试的效果,原有的实车检测设备,仅能完成HUD的测试功能,对比而言本专利技术同时还兼容了AVM和DMS的测试功能,原有设备实现三种功能测试的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慢,现有设备将三者集成在一起,成本降低,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驾驶位检测装置对车辆的驾驶位进行检测,对车辆的抬头显示器HUD、驾驶员检测系统DMS、全景影像系统AVM等设备的检测,原有的检测设备因六轴机械手臂展的限制,仅能对主驾一侧进行测试,本设备可以通过龙门架配合六轴机械手将测试硬件移至副驾进行测试;
[0015]3、通过设置定位装置可以对车辆的四个轮子进行位置调节,将车辆定位在本装置中轴线的位置,通过设置前轮放置装置与后轮放置装置可以辅助摆正装置进行左右移动,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摆正装置可以对车辆的位置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定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摆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激光测量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前轮眉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后轮眉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驾驶位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六轴协作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00、底座;200、定位装置;210、第一安装座;220、前轮放置装置;221、第一固定板;22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装置(200),所述底座(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激光测量检测装置(300),所述底座(100)的后侧设置有驾驶位检测装置(400),所述底座(100)的顶端安装有八块AVM标靶(500),所述底座(100)的右侧安装有检测控电总柜(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00)包括第一安装座(210),所述第一安装座(210)顶端的前侧安装有两组前轮放置装置(220),所述第一安装座(210)顶端的后侧安装有两组后轮放置装置(230),所述第一安装座(210)的顶端设置有四组导向杆(240),所述第一安装座(210)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接油盘(250),所述底座(100)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摆正装置(260),所述摆正装置(260)位于接油盘(250)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放置装置(220)包括第一固定板(221),所述第一固定板(221)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7

15组第一转杆(222),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转杆(222)呈倒“八”形设置,所述后轮放置装置(230)包括第二固定板(231),所述第二固定板(23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转杆(232),所述第二转杆(232)与第一转杆(222)的径宽为4

8cm,所述第一转杆(222)与第二转杆(232)的长度为5

15cm,所述摆正装置(260)包括第三固定板(261),所述第三固定板(261)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262),两组所述第一气缸(262)的放置方向相反,两组所述第一气缸(262)的伸缩端均连接有摆正板(263),前侧所述第一气缸(262)的左侧与左侧摆正板(263)相连接,后侧第一气缸(262)的右侧与右侧摆正板(263)相连接,所述摆正板(263)的下侧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三固定板(261)的上侧开设有与摆正板(263)下侧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三固定板(261)的上侧连接有1

2组辅助装置(270),所述辅助装置(270)包括第三转杆(271),所述第三转杆(271)的下侧与第三固定板(261)的上侧相连接,所述第三转杆(271)的外侧连接有转板(272),所述转板(272)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73),前侧所述转板(272)与左侧摆正板(263)相连接,右侧所述转板(272)与右侧摆正板(26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式多功能车辆实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量检测装置(300)包括两组前轮眉测量装置(310)与两组后轮眉测量装置(320),左右两侧所述前轮眉测量装置(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小坤王斌王焕民王文方
申请(专利权)人:灵明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