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药剂罐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壳体内,壳体上设有中转容器,中转容器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设置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下腔室连通,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弹性输出管与喷头连接,下腔室通过液体管道与抽液泵连接,抽液泵设置在壳体内的底部。如果壳体内没有药液,抽液泵空转,无药液进入下腔室,下腔室透明,操作者可以观察到下腔室的情况,知晓壳体内已无药液,单向阀闭合,黑臭河水不会反流,操作者可以及时补充药液或停机。以及时补充药液或停机。以及时补充药液或停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涉及河水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授权公告号为CN 215626858 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可移动黑臭河道治理装置,如图1,包括壳体10、药剂罐11、控制盒12和喷头17,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14且壳体内设置有搅拌杆,控制盒12安装在壳体的一侧,控制盒内设置有UPS电源和电源保护器,壳体的一端安装有抽液泵15且抽液泵的输出端通过弹性输出管16连接喷头17。将弹性输出管端部的喷头置于黑臭河道内,开启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快速转动将稀释液与药剂快速混合均匀,接通抽液泵的电源将壳体内的液体抽出并且通过喷头喷出,随船体移动,均匀分散到河水内,净化水质。
[0003]如果壳体10内的液体没有了,那么,抽液泵15空转。由于壳体10并非透明,而且,喷头17置于黑臭河道内,因此,操作者无法判断壳体10内液体的有无。抽液泵15空转,会对壳体10抽真空,使壳体内的压力下降,抽液泵15停止时,黑臭河道内的水会反流入壳体10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避免黑臭河道内的水反流入壳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药剂罐和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壳体内,壳体上设有中转容器,中转容器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设置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下腔室连通,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弹性输出管与喷头连接,下腔室通过液体管道与抽液泵连接,抽液泵设置在壳体内的底部。
[0006]药剂罐中的药液进入壳体,搅拌电机驱动搅拌杆对壳体内的药液进行搅拌,抽液泵将壳体内的药液向上抽入中转容器的下腔室,药液充满下腔室后,溢流入单向阀的进口,将单向阀打开,药液经弹性输出管由喷头喷出,喷入黑臭河。其中,喷头放置入黑臭河。
[0007]如果壳体内没有药液,抽液泵空转,无药液进入下腔室,下腔室透明,操作者可以观察到下腔室的情况,知晓壳体内已无药液。由于没有药液进入下腔室,单向阀缺少足够的压力打开而处于闭合状态,黑臭河水不会反流入中转容器及壳体。
[0008]本技术并不是将单向阀直接与壳体连接,而是通过下腔室与壳体连接,在下腔室具有足够液体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将单向阀打开,如此,为操作者观察、判断壳体内是否有药液提供了条件。在下腔室设计为透明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判断下腔室内药液的有无而间接地判断壳体内药液的有无,以便及时补充药液或停机。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块化可移动黑臭河道治理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3]图4为图2中的中转容器20的示意图。
[0014]图中符号说明:
[0015]10、壳体;11、药剂罐;110、加液口;112、药液管路;113、手动阀;14、搅拌电机;15、抽液泵;16、弹性输出管;17、喷头;18、注水口;
[0016]20、中转容器;201、隔板;202、第一通道;203、第三通道;21、上腔室;22、下腔室;23、单向阀;24、液体管道;
[0017]30、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图2至图3,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上的药剂罐11和搅拌电机14,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壳体内,壳体上设有中转容器20,中转容器包括上腔室21和下腔室22,上腔室内设置单向阀23,单向阀的进口与下腔室连通,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弹性输出管16与喷头17连接,下腔室通过液体管道24与抽液泵15连接,抽液泵设置在壳体10内的底部。所述下腔室22透明,作为一种选择,下腔室外壳可以采用玻璃。
[0019]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放置在船上,喷头17放置入黑臭河。药剂罐11中的药液进入壳体10,搅拌电机14驱动搅拌杆对壳体内的药液进行搅拌,抽液泵15将壳体10内的药液向上抽入中转容器20的下腔室22,药液充满下腔室22后,溢流入单向阀23的进口,将单向阀23打开,药液经弹性输出管16由喷头17喷出,喷入黑臭河。如果壳体10内没有药液,抽液泵15空转,无药液进入下腔室22,下腔室透明,操作者可以观察到下腔室的情况,知晓壳体10内已无药液。由于没有药液进入下腔室22,下腔室缺少足够的压力打开单向阀23,黑臭河水不会反流入中转容器20及壳体10。
[0020]上腔室21和下腔室22之间设有隔板201,隔板上设有第一通道202,上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通道,下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三通道203,第三通道连通壳体10内部;单向阀23的出口穿过第二通道,与所述弹性输出管16连接,单向阀的进口穿过第一通道,与下腔室22连通。
[0021]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控制盒30,控制盒内设有主控单元和UPS电源,主控单元与搅拌电机14、抽液泵15连接,UPS电源向搅拌电机、抽液泵供电。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主控单元而控制搅拌电机、抽液泵的启停,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操作主控单元上的按钮。
[0022]药剂罐11通过药液管路112安装在壳体10上,药液管路上设有手动阀113,操作者打开手动阀,药剂罐11内的药液进入壳体。药剂罐的顶部设有加液口110,用于人工补充药液。
[0023]壳体10上设有注水口18,操作者可以通过注水口向壳体内注入清水,以稀释药液。
[0024]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上的药剂罐(11)和搅拌电机(14),搅拌电机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中转容器(20),中转容器包括上腔室(21)和下腔室(22),上腔室内设置单向阀(23),单向阀的进口与下腔室连通,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弹性输出管(16)与喷头(17)连接,下腔室通过液体管道(24)与抽液泵(15)连接,抽液泵设置在壳体(10)内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黑臭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腔室(21)和下腔室(22)之间设有隔板(201),隔板上设有第一通道(202),上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通道,下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三通道(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红杰,郭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若焱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