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42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绝缘体和导电端子,绝缘体形成有插腔,插腔排列有上槽,相对上槽在插腔下壁设有下槽,齐前表面在插腔上壁设有上肋,相对上肋在下壁设有下肋,上肋掏空成连接上槽的上限位部,下肋掏空成连接下槽的下限位部;导电端子包括设于上槽的上端子和设于下槽的下端子,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具有固定部及接触部前段自由端,上端子固定部与上槽干涉使上端子接触部自上槽于插腔,并使上端子自由端限于上限位部;下端子固定部与下槽干涉使下端子接触部对应上端子接触部自下槽于插腔,并使下端子自由端限于下限位部,通过前述构造,解决了制程自动化技术问题,达成了省成本,提升产能和良率的效果。能和良率的效果。能和良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是指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种类多,但一体成型且多列并排的电源端子连接器还是少见。现有技术的电源插件多为单个片状胶芯设置一对上下端子,再将多个组装有上下端子的片状胶芯并排,然后通过外壳将多个片状胶芯固定一起,如此设计难以自动化成型,既不能提高产能和缩减成本,也难以提升产品良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体和设在绝缘体中的导电端子,其中:绝缘体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前表面向后表面镂空形成插腔,在插腔上壁排列有若干贯穿后表面的上槽,相对上槽在插腔下壁设有贯穿后表面的下槽,齐前表面在插腔上壁向下凸起上肋,相对上肋在下壁凸起下肋,在上肋向前表面掏空形成连接上槽的上限位部,在下肋向前表面掏空形成连接下槽的下限位部;导电端子包括设于上槽的上端子和设于下槽的下端子,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具有固定部、接触部以及接触部延伸的自由端,其中:上端子固定部与上槽干涉,使上端子接触部自上槽凸于插腔,并使上端子自由端限位于上限位部;下端子固定部与下槽干涉,使下端子接触部对应上端子接触部自下槽凸于插腔,并使下端子自由端限位于下限位部。
[0006]本实施例中优选,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具有弹性部、延伸段和直立段。
[0007]本实施例中优选,上端子延伸段连接在上端子固定部与上端子直立段之间,上端子直立段形成有端脚;下端子延伸段连接在下端子固定部与下端子直立段之间,下端子直立段形成有端脚。
[0008]本实施例中优选,上槽具有顶壁,下槽具有底壁,上端子固定部上表面形成有与顶壁干涉的凸部,下端子固定部下表面形成有与底壁干涉的凸部。
[0009]本实施例中优选,上端子弹性部连接在上端子固定部前端并包括上端子接触部,下端子弹性部连接在下端子固定部前端并包括下端子接触部。
[0010]本实施例中优选,上端子延伸段和直立段分别大于下端子延伸段和直立段的长度,以使处于绝缘体上的上端子端脚与下端子端脚具有间距地悬于同一平面。
[0011]本实施例中优选,主体部还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连接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两相对侧表面,其中:插腔上壁相背于上表面,插腔下壁相背于下表面。
[0012]本实施例中优选,侧表面形成有导引部。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
[0014]一是通过改良结构,可实现自动化制成,既能提高产量,也能提升产品良率;
[0015]二是通过在靠近前表面的上槽端和下槽端分别设有限位部,有效保证了端子自由端不至于因疲乏或不当操作误入插腔而造成的端子毁损,既能保证安全使用,也能提升产品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上端子和下端子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0020]图5是图4正视图。
[0021]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0023]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4]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25]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2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技术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27]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图中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100,包括绝缘体1、安装在绝缘体中的导电端子2,其中:绝缘体1为注塑成型并包括主体部11,主体部11包括上表面111、下表面112和连接上、下表面的两相对侧表面115以及连接前述这些表面的前表
面113和后表面114,从前表面113向后表面114镂空形成有供插头适配的长形插腔12;从后表面114向前表面113凹进形成有上排安装槽(未标注)和相对的下排安装槽(未标注),每排安装槽中的槽(如上安装槽13和下安装槽14)均与长形插腔12相通,在两相对侧表面115形成有导引部15。本例中,在长形插腔12腔口上壁(未标注)形成上肋131,以使上安装槽(简称“上槽”)13贯穿前表面形成为上限位部1311;在长形插腔12腔口下壁(未标注)相对应上肋131形成有下肋141,以使下安装槽(简称“下槽”)14(处于前表面的)前端成为下限位部1411。
[0030]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6所示,图中包括:
[0031]导电端子2,分为上排端子3和下排端子4,上排端子3从后表面114装于上槽13并通过该端子固定部311与上槽13干涉,使上排端子3稳固于绝缘体1中;下排端子从后表面114装于下槽14并通过该端子固定部411与下槽14干涉,使下排端子4接触部以相对上排端子3接触部形式稳固于绝缘体1中;
[0032]上排端子3是由符合上槽13数量的上端子31组成,上端子31包括固定部311、弹性部312、延伸段313和直立段314,弹性部312处于固定部311前端且具有接触部3121,接触部3121具有自由端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体和设在绝缘体中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前表面向后表面镂空形成插腔,在插腔上壁排列有若干贯穿后表面的上槽,相对上槽在插腔下壁设有贯穿后表面的下槽,齐前表面在插腔上壁向下凸起上肋,相对上肋在下壁凸起下肋,在上肋向前表面掏空形成连接上槽的上限位部,在下肋向前表面掏空形成连接下槽的下限位部;导电端子包括设于上槽的上端子和设于下槽的下端子,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具有固定部、接触部以及接触部延伸的自由端,其中:上端子固定部与上槽干涉,使上端子接触部自上槽凸于插腔,并使上端子自由端限位于上限位部;下端子固定部与下槽干涉,使下端子接触部对应上端子接触部自下槽凸于插腔,并使下端子自由端限位于下限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具有弹性部、延伸段和直立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端子延伸段连接在上端子固定部与上端子直立段之间,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银文张宏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