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40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4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在边框区包括走线区和框胶,走线区包括沿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公共电极走线、栅极驱动电路和时钟信号线,框胶内设置有导电颗粒,第二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通过导电颗粒与第一基板信号导通,其中,框胶与走线区至少部分交叠,且公共电极层在边框区对应于时钟信号线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以使公共电极层与时钟信号线绝缘设置。该显示面板在实现窄边框设计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框胶的涂布时间,提升产能、降低制作成本。降低制作成本。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内侧分别形成有配向膜,用于引导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另外,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通过位于边框区的框胶实现机械连接及电性连接。LCD一般由第一基板侧输入信号,经由框胶内的导电金球(Au ball)传入第二基板侧的公共电极CF

Com,以实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信号导通。但是,框胶不能与边框区的时钟信号(CK Busline)走线区重叠,否则导电金球会使各时钟信号线与第二基板侧的CF

Com短路,这样严重影响产品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在实现窄边框设计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框胶的涂布时间,提升产能、降低制作成本。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在边框区包括走线区和框胶,走线区包括沿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公共电极走线、栅极驱动电路和时钟信号线,框胶内设置有导电颗粒,第二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通过导电颗粒与第一基板信号导通,其中,框胶与走线区至少部分交叠,且公共电极层在边框区对应于时钟信号线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以使公共电极层与时钟信号线绝缘设置。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钟信号线通过转接孔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钟信号线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转接孔,相邻的两个转接孔中,其中一个转接孔与时钟信号线电连接,另一个转接孔与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且相邻的两个转接孔之间连接有导电电极。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公共电极层在边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部和第二公共电极部,第一公共电极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导电电极和转接孔,第二公共电极部围绕第一公共电极部设置,且第二公共电极部与第一公共电极部之间镂空设置。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公共电极层在边框区包括镂空部,镂空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时钟信号线。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依次形成于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钝化层、平坦化层和导电层,时钟信号线和公共电极线位于第一金属层,栅极驱动电路位于第二金属层,导电电极位于导电层,其中一个转接孔贯穿平坦化层、钝化层和绝缘层,另一个转接孔贯穿平坦化层和钝化层。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接孔与栅极驱动电路之间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金属走线电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依次形成于第二衬底基板上的色阻层、遮光层和公共电极层,色阻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个色阻单元,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部,相邻的色阻单元之间以及对应于边框区分别设置有遮光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一侧还包括第一配向膜,第一配向膜位于导电层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基板一侧还包括第二配向膜,第二配向膜位于公共电极层背离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导电颗粒的一端透过第一配向膜与公共电极走线连接,另一端透过第二配向膜与公共电极层电连接。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在边框区包括走线区和框胶,走线区包括沿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公共电极走线、栅极驱动电路和时钟信号线,框胶内设置有导电颗粒,第二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通过导电颗粒与第一基板信号导通,其中,框胶与走线区至少部分交叠,且公共电极层在边框区对应于时钟信号线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以使公共电极层与时钟信号线绝缘设置。由此,通过将第一基板的边框区的框胶与走线区至少部分交叠,可以减少边框区的宽度,实现窄边框化设计;同时,第二基板的公共电极层在边框区对应于走线区至少部分镂空设置,可以避免时钟信号线通过导电颗粒与公共电极层发生短路,并且走线区只需一次涂布工艺即可,降低涂布框胶时的工艺难度,减少框胶的涂布时间,提升产能、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0016]图1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区域M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走线区与对应的第二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图4中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中走线区与对应的第二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图7中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基板; AA、显示区;NA、边框区;LA、走线区;1a、公共电极走线;1b、栅极驱动电路;1c、时钟信号线;1d、导电电极;10、第一衬底基板;11、第一金属层;12、绝缘层;13、第二金属层;131、金属走线;H、转接孔;14、钝化层;15、平坦化层;16、导电层;17、框胶;171、导电颗粒;2、第二基板;20、第二衬底基板;22、遮光层;23、公共电极层;231、第一公共电极
部;232、第二公共电极部;233、镂空部;3、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0019]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 中区域M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位于显示区AA外围的边框区NA,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边框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边框区包括走线区和框胶,所述走线区包括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公共电极走线、栅极驱动电路和时钟信号线,所述框胶内设置有导电颗粒,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通过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第一基板信号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与所述走线区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公共电极层在所述边框区对应于所述时钟信号线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以使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时钟信号线绝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信号线通过转接孔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信号线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转接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接孔中,其中一个所述转接孔与所述时钟信号线电连接,另一个所述转接孔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转接孔之间连接有导电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在所述边框区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时钟信号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在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部和第二公共电极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导电电极和所述转接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部围绕所述第一公共电极部设置,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部之间镂空设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界李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