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桶体,桶体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盖子,桶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压板,盖子与压板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杆,两个第一杆均固定连接在盖子的底部,第一杆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中均固定连接有第五柱和滑动连接有滑块,第五柱均穿过滑块,第五柱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位于滑块的顶部,压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五杆,两个第五杆分别与两个滑块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压缩桶体内的垃圾的体积,增大垃圾桶容量的目的。容量的目的。容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桶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多数以金属或塑料制。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一些大容量的垃圾桶放在室外供人们使用,由于容量较大,装的垃圾较重,因此,这些垃圾桶中不放入塑料袋。现有的垃圾桶在装入一些容积较大的垃圾后,没有经过压实,使得垃圾桶看似已经“装满”,实际上垃圾桶未装满,使得清洁人员倒垃圾的次数较多,浪费人力,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包括桶体,桶体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盖子,桶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压板,盖子与压板通过连接装置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杆,两个第一杆均固定连接在盖子的底部,第一杆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中均固定连接有第五柱和滑动连接有滑块,第五柱均穿过滑块,第五柱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位于滑块的顶部,压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五杆,两个第五杆分别与两个滑块转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调节装置,所述压板与升降调节装置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包括空心板,所述空心板与桶体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板中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第六柱,空心板中设有第一板,第六柱均穿过第一板并与第一板滑动连接,第六柱的外部均套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均位于第一板远离压板的一侧,第一板远离第四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三角块,空心板上开设有与三角块一一对应的第三通槽,三角块均穿过第三通槽延伸至空心板的外部,空心板的外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板,第三板与三角块相配合,压板与第三板转动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当需要扔垃圾时,使用者用脚踩着踏板向下按压,踏板向下运动带动第二杆向下运动,第二杆向下运动推动第三杆转动,第二杆与第三杆之间发生滑动,第三杆与第二杆接触的部分按照如图2所示的位置向下运动,第三杆的另外一端向上运动并推动第四杆向上运动,第四杆向上运动推动滑杆向上运动,滑杆向上运动带动L形杆向上运动,L形杆推动第四杆使得第四杆的一端向上转动,L形杆与第四杆发生相对滑动,第四杆的另一端向下运动,第四杆的另一端推动支撑板、齿条和第一固定板向下运动,第二弹簧被压缩,齿条与齿轮相互作用使得齿轮按照图4所示的位置逆时针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三柱转动,第三柱转
动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转动带动第四柱转动,第四柱转动带动盖子转动,从而将盖子打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大限度的打开盖子,使得盖子的张开角度较大,从而使得盖子打开到最大角度时,压板能够保持竖直状态,避免垃圾扔到压板上面,同时也便于倾倒体积较大的垃圾。而传统的垃圾桶将脚踏板设置在垃圾桶的底部,使得脚踏板张开的幅度有限,致使盖子张开的角度较小,该方式无法满足本装置的需求,同时也不便于倾倒体积较大的垃圾;2、同步的,盖子在转动打开的过程中,盖子转动带动第一杆运动,滑块与第一杆发生相对滑动,滑块朝着远离盖子的方向移动,在移动到第一杆的端部时,滑块随着第一杆运动并带动第五杆斜向上运动,第一杆拉动压板转动,直至压板转动到竖直状态或者越过竖直状态后停止转动,从而达到将压板打开以及打开到最大位置的目的,此时可将垃圾扔进桶体中,由于压板打开的位置较大,可以避免垃圾扔在压板的上面;3、使用者将脚松开后,第二弹簧弹性回复,第二弹簧推动第一固定板、齿条向上运动,各零部件按照与之前相反的方向运动,回到初始的位置,盖子闭合,从而达到在扔完垃圾后,盖子能够自动闭合的目的;4、当桶体的底部垃圾集聚较多时,在打开盖子扔完垃圾松开踏板后,盖子逐步闭合,盖子在闭合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杆带动第五杆向下运动,在第三弹簧以及第五杆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第五杆推动压板的一端向下转动,压板在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对桶体内部的垃圾进行压实,从而达到压缩桶体内的垃圾的体积,增大垃圾桶容量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垃圾桶在装入一些容积较大的垃圾后,没有经过压实,使得垃圾桶看似已经“装满”,实际上垃圾桶未装满,使得清洁人员倒垃圾的次数较多,浪费人力的问题;5、当压板在压实垃圾之后,由于第三弹簧的胡克系数大于第一弹簧的胡克系数,第二弹簧的胡克系数大于第三弹簧的胡克系数,在第五杆的推力作用下,垃圾提供了支点的作用,压板与第三板连接的一端会向上“翘起来”,以使得压板趋向于水平状态,压板的另一端运动带动第三板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压板处于水平状态,从而达到在每一次的压实垃圾后,压板都会随着垃圾的增多而沿着空心板上升的目的,以使得桶内可以继续装载更多的垃圾;6、第三板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途径三角块,由于三角块的斜边与第三板接触,第三板向上运动会与三角块发生相对滑动,三角块会进入空心板中,三角块推动第一板运动,此时,第四弹簧被压缩,在第三板运动到三角块的直角面上方时,第四弹簧弹性回复并推动第一板使得三角块弹出,三角块的直角面对第三板进行支撑,从而达到在后续的每一次开启盖子和压板的过程中,避免第三板滑落到空心板底部的目的,避免了由于第三板滑落到空心板的底部而出现的无法再次完成对后续垃圾进行压实的问题;当桶体内部的垃圾装到一定量时,盖子将无法完全关闭,此时压板将起到盖子的功能,用于将垃圾盖住,防止被风吹走,同时,清洁人员可根据盖子处于打开的状态来判断桶内垃圾已经装满。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盖子打开时候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空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空心板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号:1第一杆、2盖子、3桶体、4踏板、5第二杆、6第三杆、7第四杆、8空心板、9第五杆、10第一板、11滑块、12第二板、13第一柱、14第一弹簧、15压板、16第三板、17三角块、18挡板、19支撑板、20齿条、21齿轮、22第二柱、23第二弹簧、24底板、25第一固定板、26第二固定板、27第三柱、28滑杆、29L形杆、30第五杆、31传动带、32第四柱、33固定块、34固定套、35第一通槽、36第三弹簧、37第五柱、38第六柱、39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2]参照图1
‑
8,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包括桶体3,桶体3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盖子2,具体的转动连接方式为:所述盖子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3),桶体(3)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盖子(2),桶体(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压板(15),盖子(2)与压板(15)通过连接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杆(1),两个第一杆(1)均固定连接在盖子(2)的底部,第一杆(1)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中均固定连接有第五柱(37)和滑动连接有滑块(11),第五柱(37)均穿过滑块(11),第五柱(37)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三弹簧(36),第三弹簧(36)均位于滑块(11)的顶部,压板(15)的顶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五杆(9),两个第五杆(9)分别与两个滑块(1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调节装置,所述压板(15)与升降调节装置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装置包括空心板(8),所述空心板(8)与桶体(3)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板(8)中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第六柱(38),空心板(8)中设有第一板(10),第六柱(38)均穿过第一板(10)并与第一板(10)滑动连接,第六柱(38)的外部均套设有第四弹簧(39),第四弹簧(39)均位于第一板(10)远离压板(15)的一侧,第一板(10)远离第四弹簧(3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三角块(17),空心板(8)上开设有与三角块(17)一一对应的第三通槽,三角块(17)均穿过第三通槽延伸至空心板(8)的外部,空心板(8)的外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板(16),第三板(16)与三角块(17)相配合,压板(15)与第三板(16)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同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板(8)的顶部设有第二板(12),第二板(12)与桶体(3)固定连接,空心板(8)的顶端穿过第二板(12),第二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柱(13),两个第一柱(13)分别位于空心板(8)的两侧,第一柱(13)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均位于第三板(16)的上方,第一柱(13)均穿过第三板(16)并与第三板(16)滑动连接,两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威杰,
申请(专利权)人:钱威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