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涉及混棉机混棉组件设备领域,该双向混棉组件旨在解决现在的单向混合混棉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混合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双向混棉组件包括一级混棉腔、设置于一级混棉腔下方的二级混棉腔、固定安装于一级混棉腔与二级混棉腔中间的中间环腔,一级混棉腔和二级混棉腔内侧均设置有低速剥离辊轴,低速剥离辊轴之间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一级混棉腔和二级混棉腔内侧均设置有高速剥离辊轴,高速剥离辊轴之间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中间环腔内侧设置有相互啮合连接的一级传动齿轮和二级传动齿轮,该双向混棉组件采用低速剥离辊轴和高速剥离辊轴对纤维材料形成不同方向上的搅动混合,使得混合效果更好。混合效果更好。混合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混棉机混棉组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混棉机是纺织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设备,其作用在于将多种不同的纤维进行混合,以提高纺织品的性能、降低纺织品成本等,现有的混棉机通常采用单向混合,即不同的纤维从一个方向上缠绕,交结,但是单向混合的混棉机在使用过程中,面对多种纤维材料,广泛存在混合效果差、混合不均匀,生产效率极低、混合时间长的问题。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109735969B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混棉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混棉机主体和用于对混棉机主体产生的飞花进行清理的除尘装置;所述混棉机主体包括芯轴、混合滚筒和外筒,所述芯轴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侧架上;所述混合滚筒同轴套设在芯轴外且与芯轴构成转动配合,混合滚筒由第一电机驱动,混合滚筒内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外筒的底部通过底架固定设置底盘上,且外筒同轴套设在混合滚筒的周侧外并与混合滚筒构成转动配合,所述混棉机主体的进料口位于外筒的顶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混棉机主体对各种纤维混合的均匀度,混合效果极好。
[0004]因此,针对上述单向混合混棉机面对多种纤维材料进行混合加工时,往往混合不均匀,效果很差的情况,开发一种新型双向混棉组件,利用中间齿轮结构作为传动中枢,形成两侧的双向搅动机构,达到双向混棉功能,提高混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该双向混棉组件旨在解决现在的单向混合混棉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混合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该双向混棉组件包括一级混棉腔、设置于所述一级混棉腔下方的二级混棉腔、固定安装于所述一级混棉腔与所述二级混棉腔中间的中间环腔,所述一级混棉腔和所述二级混棉腔内侧均设置有低速剥离辊轴,所述低速剥离辊轴之间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一级混棉腔和所述二级混棉腔内侧均设置有高速剥离辊轴,所述高速剥离辊轴之间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中间环腔内侧,所述中间环腔内侧设置有相互啮合连接的一级传动齿轮和二级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中间环腔上下两端均安装有隔板。
[000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时,使用人从入料斗将不同的
纤维材料依次投入一级混棉腔,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转子将动力向外输出,带动低速剥离辊轴沿顺时针转动,主动齿轮跟随低速剥离辊轴按照相同的速度同步转动,低速剥离辊轴上的针齿从入料斗与一级混棉腔的接口位置经过,将纤维束不断向外牵拉、剥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混合,主动齿轮在转动的同时,通过与一级传动齿轮的啮合连接,而一级传动齿轮又通过与二级传动齿轮的啮合连接,逐级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促使高速剥离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将从低速剥离辊轴上经过的纤维再次剥离混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混棉腔上端安装有上顶盖,所述上顶盖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低速剥离辊轴上端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元件上,驱动电机依靠电磁效应实现电能转化机械能,利用电机转子相对定子的转动将动力向外输出,而低速剥离辊轴的上端通过杆型构件穿过上顶盖与电机的动力输出机构相连,令低速剥离辊轴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混棉腔下端安装有下顶盖,所述下顶盖内侧设置有下部活动套,所述二级混棉腔内侧的所述低速剥离辊轴下端固定安装有下部活动轴,所述下部活动轴设置于所述下部活动套内侧,低速剥离辊轴下端的下部活动轴穿入下部活动套,且下部活动轴与下部活动套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材料,起到稳定低速剥离辊轴作用的同时,降低转动产生的摩擦力。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顶盖内侧设置有上部活动套,所述一级混棉腔内侧的所述高速剥离辊轴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部活动轴,所述上部活动轴设置于所述上部活动套内侧,高速剥离辊轴上端的上部活动轴穿入上部活动套,且上部活动轴与上部活动套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材料,起到稳定高速剥离辊轴作用的同时,降低转动产生的摩擦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通口,所述主动齿轮上下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口内侧,所述从动齿轮上下两端设置于另一所述通口内侧,所述隔板对向一侧安装有两组轴承连接件,所述一级传动齿轮上下两端与所述轴承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上下两端与另一所述轴承连接件活动连接,隔板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隔离在中间环腔内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穿过通口分别与上下两端的低速剥离辊轴和高速剥离辊轴连接,避免运行时纤维进入导致部件卡死,二级传动齿轮的直径远大于一级传动齿轮,主动齿轮转动相同长度时,二级传动齿轮和运转距离大于一级传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更多的行程,提高高速剥离辊轴的运行速率。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混棉腔右端下侧设置有一级转运料口,所述二级混棉腔右端上侧设置有二级转运料口,所述一级转运料口与所述二级转运料口之间连接有排料通管,一级混棉腔中经过高速剥离辊轴混合的纤维经过一级转运料口,随着物料的逐渐堆载增多,逐渐被挤出到排料通管内,再渐渐通过二级转运料口进入二级混棉腔进行二次混合和剥离工作。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混棉腔左端上侧安装有连通内部的入料斗,所述二级混棉腔左端下侧设置有出料口,使用人通过入料斗将纤维材料同时或依次投入一级混棉腔,经过在一级混棉腔和二级混棉腔内混合后再从出料口排出。
[0016](3)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采用不同旋转方向的低速剥离辊轴和高速剥离辊轴对纤维材料形成不同方
向上的搅动混合,使得混合效果更好,速度更快;通过安装在设备中间的齿轮传动机构作为混合组件之间的传动结构,只需要使用一组电机即可完成双向混棉,更加节能;通过设置一级混棉腔和二级混棉腔形成两级式混棉作业,经过多次的混合和剥离,令纤维材料混合更加充分,同时减少结团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低速剥离辊轴与高速剥离辊轴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中间环腔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级混棉腔与二级混棉腔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为:1、一级混棉腔;2、二级混棉腔;3、中间环腔;4、低速剥离辊轴;5、主动齿轮;6、高速剥离辊轴;7、从动齿轮;8、一级传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该双向混棉组件包括一级混棉腔、设置于所述一级混棉腔下方的二级混棉腔、固定安装于所述一级混棉腔与所述二级混棉腔中间的中间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混棉腔和所述二级混棉腔内侧均设置有低速剥离辊轴,所述低速剥离辊轴之间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一级混棉腔和所述二级混棉腔内侧均设置有高速剥离辊轴,所述高速剥离辊轴之间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中间环腔内侧,所述中间环腔内侧设置有相互啮合连接的一级传动齿轮和二级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中间环腔上下两端均安装有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混棉腔上端安装有上顶盖,所述上顶盖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低速剥离辊轴上端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元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棉机的双向混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混棉腔下端安装有下顶盖,所述下顶盖内侧设置有下部活动套,所述二级混棉腔内侧的所述低速剥离辊轴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建泉,黄新华,潘海珍,周晓晖,李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震纶生物质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