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24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支撑剪力墙内两侧模板的内支撑管、及至少一用于对所述内支撑管和剪力墙内模板进行分隔并增大两者间受力面积的弹性垫圈;在所述内支撑管内设置有用于拉结剪力墙的对拉螺杆;所述弹性垫圈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支撑管的端部,所述弹性垫圈的另一端与剪力墙内模板抵接;所述对拉螺杆与剪力墙两侧外壁抵接;本申请具有可有效控制剪力墙厚度及面层平整度以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厚度及面层平整度以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厚度及面层平整度以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和结构墙,剪力墙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主要用于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为防止结构受剪破坏,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做成。
[0003]剪力墙的墙体厚度一般使用水泥支撑条进行质量控制,水泥支撑条在较厚剪力墙的施工中出现容易错位、折断等情况,从而出现对模板内部支撑不够的问题,因此在超厚剪力墙的施工中,通过增加水泥支撑条的数量,仍然无法固定好模板,因此亟需通过创新方法来解决剪力墙墙体厚度及面层平整度控制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具有可有效控制剪力墙厚度及面层平整度以提高施工质量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包括:用于支撑剪力墙内两侧模板的内支撑管、及至少一用于对所述内支撑管和剪力墙内模板进行分隔并增大两者间受力面积的弹性垫圈;在所述内支撑管内设置有用于拉结剪力墙的对拉螺杆;所述弹性垫圈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支撑管的端部,所述弹性垫圈的另一端与剪力墙内模板抵接;所述对拉螺杆与剪力墙两侧外壁抵接。
[0006]可选的,所述弹性垫圈为喇叭形垫圈。
[0007]可选的,在所述弹性垫圈上设置有连接部、及用于增大所述内支撑管和剪力墙内模板之间受力面积的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支撑管的端部;所述支撑部与剪力墙内模板抵接。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
[0009]可选的,所述内支撑管为内支撑钢管。
[0010]可选的,在所述内支撑管内设置有可供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在所述弹性垫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适配的第二通孔。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对拉螺杆的外径。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内支撑管通过两端设置的弹性垫圈固定在剪力墙内并支撑剪力墙内两侧模板,对拉螺杆穿过内支撑管后与剪力墙两侧外壁抵接并拉结剪力墙,通过对拉螺杆和内支撑管的共同作用,可严格限制剪力墙模板移位,有效控制剪力墙厚度及面层平整度,解决水泥支撑条在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4]2.弹性垫圈分隔内支撑管和剪力墙内模板后,可增加内支撑管与剪力墙内模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支撑模板的受力面积,防止内支撑管穿透模板,同时弹性垫圈可防止水
泥浆流入内支撑管,以便于后期拆除对拉螺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安装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内支撑管和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弹性垫圈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中:11、剪力墙;12、剪力墙内模板;2、内支撑管;3、弹性垫圈;4、对拉螺杆;51、连接部;52、支撑部;61、第一通孔;6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包括:用于支撑剪力墙11内两侧模板的内支撑管2、及至少一用于对所述内支撑管2和剪力墙内模板12进行分隔并增大两者间受力面积的弹性垫圈3;在所述内支撑管2内设置有用于拉结剪力墙11的对拉螺杆4;所述弹性垫圈3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支撑管2的端部,所述弹性垫圈3的另一端与剪力墙内模板12抵接;所述对拉螺杆4与剪力墙11两侧外壁抵接。
[0024]在本实施例中,剪力墙支撑工具包括有内支撑管2和两个弹性垫圈3,两个弹性垫圈3分别对称设置在内支撑管2的两端上,且两个弹性垫圈3均位于内支撑管2和剪力墙内模板12之间;内支撑管2内设置有对拉螺杆4,对拉螺杆4穿过内支撑管2后与剪力墙11两侧外壁抵接并拉结剪力墙11,内支撑管2对剪力墙11起支撑效果,对拉螺杆4对剪力墙11起拉结效果,剪力墙11在施工时通过内支撑管2和对拉螺杆4的共同作用,可严格限制剪力墙11模
板移位,有效控制剪力墙11厚度及面层平整度,解决水泥支撑条在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5]本申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根据剪力墙11的具体设计要求对内支撑管2进行下料,在施工时,先将剪力墙11的一侧封膜,然后根据施工方案中的布置要求在模板上开凿对拉螺杆孔,再将穿墙螺杆穿过弹性垫圈3、内支撑管2和对拉螺杆孔;待墙身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本工具的另外一端弹性垫圈3,然后对剪力墙11另外一侧模板钻洞合模,放置好木枋次楞、钢管主楞、山形卡,最后将对拉螺杆的法兰螺帽拧紧使模板紧固(穿墙螺杆和法兰螺帽均为对拉螺杆4的组成部分);
[0026]弹性垫圈3用于增大内支撑管2与剪力墙内模板12间的受力面积,防止内支撑管2支撑时穿透模板,同时弹性垫圈3可防止水泥浆流入内支撑管2,以便后期拆除对拉螺杆4;
[0027]本申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剪力墙11墙体厚度的控制过程中相较于使用水泥支撑条,本工具的使用效果更好,而且本申请充分利用合模的对拉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剪力墙内两侧模板的内支撑管、及至少一用于对所述内支撑管和剪力墙内模板进行分隔并增大两者间受力面积的弹性垫圈;在所述内支撑管内设置有用于拉结剪力墙的对拉螺杆;所述弹性垫圈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支撑管的端部,所述弹性垫圈的另一端与剪力墙内模板抵接;所述对拉螺杆与剪力墙两侧外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圈为喇叭形垫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垫圈上设置有连接部、及用于增大所述内支撑管和剪力墙内模板之间受力面积的支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刘佐梁全雷李程亮袁金康罗粤智蔡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