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包括器械通道,器械通道包括近端和远端;柔性可控部,器械通道的近端附近包括柔性可控部,柔性可控部可以沿器械通道的径向形变,使得柔性可控部闭合器械通道;开关部件,开关部件设置于柔性可控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并使得柔性可控部发生形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血栓治疗装置的止血阀,解决了大直径导管,多个导管或者介入器械密封困难或者不能密封的问题;避免了传统止血阀需要旋拧密封所造成的操作复杂,需要手感判断,时间长,密封不稳定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止血阀不能实现通道开启和闭合快速切换的问题;实现了同时抵抗正压以及绝对负压的功能。正压以及绝对负压的功能。正压以及绝对负压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
技术介绍
[0002]止血阀是在进行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手术等时用于连接导管,防止血液从导管中漏出的一种医疗器械。在介入手术中,为了减少血液流失以及阻止外部空气通过器械进入体内,通常会在介入器械近端布置一个止血阀装置。传统的阀片式密封装置和旋压式止血阀对于密封小直径范围的导管或者介入器械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对于大直径导管或者介入器械来说密封实现较为困难;传统止血阀需要操作者逐渐旋转几圈悬柄才能实现密封,操作较为复杂且密封过程较慢,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传统止血阀旋转拧紧过程靠操作者手感确定,容易出现密封不稳定;传统止血阀为了实现塞入器械的密封性,需要提高密闭性能,但是器械在阀内的通过性会特别差,密封和通路不能实现快速切换;对于需要插入多个导管或介入器械的密封来说实现较为困难;不能同时实现抵抗正压以及绝对负压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止血阀密封性能不高、操作复杂需要依赖手感、密封和通路不能实现快速切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解决了密封难,操作复杂,不能同时实现抵抗正压以及绝对负压的功能的难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包括器械通道,器械通道包括近端和远端;柔性可控部,器械通道的近端附近包括柔性可控部,柔性可控部可以沿器械通道的径向形变,使得柔性可控部闭合器械通道;开关部件,开关部件设置于柔性可控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并使得柔性可控部发生形变。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关部件设置于柔性可控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并对柔性可控部产生径向力使得柔性可控部闭合;开关部件移动使得柔性可控部开放。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复位部件,复位部件使得开关部件移动后复位,以此使得柔性可控部闭合。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柔性可控部包括柔性管,以及柔性管外表面的斜坡结构;柔性管与器械通道同轴并互相连通;斜坡结构的坡面朝向器械通道的远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关部件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柔性管的外表面;第一本体移动至柔性管的斜坡结构时,斜坡结构径向施压柔性管闭合;第一本体移动离开柔性管的斜坡结构时,柔性管开放。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复位部件包括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使得第
一本体移动后复位至柔性管的斜坡结构位置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柔性可控部包括辅助管,以及辅助管末端连接的多个柔性爪头;辅助管与器械通道同轴并互相连通;柔性爪头朝向器械通道的近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关部件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二本体,以及与第二本体活动连接的下压外壳;第二本体与辅助管同轴并设置于柔性爪头外侧,下压外壳驱动第二本体沿辅助管轴向移动;第二本体移动至柔性爪头位置时,柔性爪头受到径向压力闭合;第二本体移动离开柔性爪头位置时,柔性爪头开放。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复位部件包括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使得第二本体移动后复位至柔性爪头位置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柔性可控部包括柔性囊,柔性囊包括内腔和外腔;柔性囊的外腔中填充气体或液体介质;柔性囊的内腔与器械通道相连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关部件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三本体,第三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柔性囊的外表面;第三本体靠近并挤压柔性囊的外表面时,柔性囊受到径向力并发生形变,柔性囊的内腔闭合;第三本体远离并释放柔性囊的外表面时,柔性囊的内腔开放。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复位部件包括第三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使得第三本体移动后复位至挤压柔性囊位置处,并使得柔性囊的内腔闭合。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解决了大直径导管,多个导管或者介入器械密封困难或者不能密封的问题;避免了传统止血阀需要旋拧密封所造成的操作复杂,需要手感判断,时间长,密封不稳定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止血阀不能实现通道开启和闭合快速切换的问题;实现了同时抵抗正压以及绝对负压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血栓治疗装置示意图;图2a是止血阀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2b是止血阀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c是第一柔性可控部示意图;图2d是止血阀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a是止血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3b是止血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3c是第二柔性可控部示意图;图3d是止血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a是止血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4b是止血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默认状态截面图;图4c是止血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开放状态截面图;图4d是止血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0
‑
抽吸导管,200
‑
止血阀,300
‑
快速拆装机构,201
‑
第一壳体,202
‑
第一柔性可控部,203
‑
第一开关部件,204
‑
第一复位部件,205
‑
第一器械通道,206
‑
近端,207
‑
远端,
208
‑
第一本体,209
‑
第一复位弹簧,210
‑
孔位,211
‑
柔性管,212
‑
斜坡结构,213
‑
把手,214
‑
底座,215
‑
连接阀,216
‑
导管通道,217
‑
远端方向,301
‑
第二壳体,302
‑
第二柔性可控部,303
‑
第二开关部件,304
‑
第二复位部件,305
‑
第二本体,306
‑
第二复位弹簧,307
‑
下压外壳,308
‑
辅助管,309
‑
柔性爪头,310
‑
第二器械通道,311
‑
密封件,401
‑
第三壳体,402
‑
第三柔性可控部,403
‑
第三开关部件,404
‑
第三复位部件,405
‑
第三本体,406
‑
第三复位弹簧,407
‑
柔性囊,408
‑
外腔,409
‑
内腔,410
‑
圆环把手,411
‑
第三器械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包括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包括近端和远端;柔性可控部,所述器械通道的近端附近包括所述柔性可控部,所述柔性可控部可以沿所述器械通道的径向形变,使得所述柔性可控部闭合所述器械通道;开关部件,所述开关部件设置于所述柔性可控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所述开关部件移动使得所述柔性可控部开放或闭合;所述柔性可控部闭合时,所述开关部件对所述柔性可控部产生径向力,使得所述柔性可控部发生形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使得所述开关部件移动后复位,以此使得所述柔性可控部闭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控部包括柔性管,以及柔性管外表面的斜坡结构;所述柔性管与所述器械通道同轴并互相连通;所述斜坡结构的坡面朝向器械通道的远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件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柔性管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本体移动至所述柔性管的斜坡结构时,所述斜坡结构径向施压所述柔性管闭合;所述第一本体移动离开所述柔性管的斜坡结构时,所述柔性管开放。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件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使得第一本体移动后复位至柔性管的斜坡结构位置处。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血栓治疗装置的开关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控部包括辅助管,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南,陈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珩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