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15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包括前端形成有腔室的模头架,腔室中依次设置有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一前端固定有芯棒的主分流器横向插入所述模头架的内部,并与主支撑座相互配合形成主流通道,一内部设置有口模的副分流器与副支撑座同轴固定,并与副支撑座相互配合形成副流通道,所述芯棒穿过主分流器,其锥部与口模相互配合形成汇流通道,汇流通道与主流通道、副流通道相互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内部采用双分流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物料性质的不同独立更换,整体结构的适用性相对较高;同时,由于整体结构是以模头架为基础,多数零部件可以直接在模头架上叠加安装,因此能够实现快速组装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快速组装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快速组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共挤模头,尤其是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属于挤出设备附件


技术介绍

[0002]共挤模头是挤出机的附件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共挤模头内部当中的某些零部件需要进行维护、更换。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共挤模头整体结构精度的情况下,实现特定零件的快速拆装,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另外,传统共挤模头为了精简内部构造,多数情况下是选择采用单个分流器的结构设计,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多层共挤时不同物料的性质可能会有所差异,相对而言,仅靠单个分流器并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
[0003]故此,本设计旨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分流器、且可快速拆装的共挤模头,以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做出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包括前端形成有腔室的模头架,腔室中依次设置有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一前端固定有芯棒的主分流器横向插入所述模头架的内部,并与主支撑座相互配合形成主流通道,一内部设置有口模的副分流器与副支撑座同轴固定,并与副支撑座相互配合形成副流通道,所述芯棒穿过主分流器,其锥部与口模相互配合形成汇流通道,汇流通道与主流通道、副流通道相互连通,以使得主流通道、副流通道的物料能够相互汇集并向外挤出。
[0006]优选的,所述模头架的内部形成有用于限制主分流器轴向运动的分流器安装道,分流器安装道与腔室相互连通,且内径自后向前逐渐缩小。
[0007]优选的,所述主分流器形成有用于限制芯棒轴向运动的芯棒安装道,芯棒安装道的内径自前向后逐渐缩小。
[0008]优选的,所述模头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顶紧主分流器的顶紧螺母。
[0009]优选的,所述芯棒与主分流器之间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卡块和卡槽。
[0010]优选的,所述主分流器的端部形成有定位槽。
[0011]优选的,所述副分流器的内部形成有口模安装道,口模通过双层锁紧件锁紧固定在口模安装道上。
[0012]优选的,所述副分流器的端部形成有凸沿部,副分流器通过凸沿部与副支撑座相互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前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与主分流器、芯棒相匹配的环状口Ⅰ。
[0014]优选的,所述副支撑座的中心设置有与副分流器相匹配的环状口Ⅱ。
[0015]优选的,所述副支撑座的四周形成有平面,顶紧螺丝从模头架的外侧穿入并顶紧在副支撑座的平面上。
[0016]优选的,所述模头架的腔室上还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主支撑座、副支撑座脱出的紧固环。
[0017]优选的,所述的模头架还插接固定有主进料器,主进料器上转动设置有一阀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0019]1、模头内部采用双分流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物料性质的不同独立更换,提高了整体结构的适用性。
[0020]2、能够快速组装,整体结构是以模头架为基础,多数零部件都可以直接在模头架上进行叠加式安装;
[0021]3、仅拆卸某个零部件时,无需将共挤模头拆散,能够保障整体结构的精准度;
[0022]4、主、副分流器采用分开安装的方式进行固定,彼此之间不会造成干扰,因此芯棒和口模可以准确的相互对齐,不容易产生误差;
[0023]5、设置有带阀门的进料器,可以对物料的进料速率进行适当调整。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内部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是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的配合示意图。
[0029]图6是模头架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7是主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副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主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副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

模头架;101

腔室;102

分流器安装道;2

主支撑座;3

副支撑座;4

主分流器;401

主流通道;402

芯棒安装道;403

定位槽;5

副分流器;501

副流通道;502

凸沿部;503

口模安装道;6

芯棒;601

汇流通道;7

口模;8

顶紧螺母;9

双层锁紧件;10

入料通道;11

紧固环;12

主进料器;1201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

图9所示: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包括有一个模头架1,该模头架1的顶面设置有一个主进料孔,侧面设置有一个副进料孔,同时,该模头架1的前方还形成有一个腔室101,腔室101当中依次安装有主支撑座2和副支撑座3。一主分流器4横向插入至所述模头架1的内部,并与主支撑座2相互配合形成主流通道401,一副分流器5则与副支撑座3同轴固
定,并所与副支撑座3相互配合形成副流通道501;还包括芯棒6和口模7,所述芯棒6与主分流器4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口模7可拆卸的与副分流器5固定连接,芯棒6的锥部与口模7相互配合形成汇流通道601,汇流通道601与上述主流通道401、副流通道501相互连通,以使得主、副进料孔的物料能够相互汇集并向外挤出。
[0038]所述模头架1的内部,形成有一与上述腔室101相互连通的分流器安装道102,分流器安装道102的轮廓与主分流器4相互匹配,为了限制主分流器4的轴向运动,分流器安装道102的内径采用自后向前逐渐缩小的设计;主分流器4从模头架1的后方插入分流器安装道102后,随着逐步的推进,会在分流器安装道102的前端被卡住,此时旋入一安装在模头架1上的顶紧螺母8,使顶紧螺母8与主分流器4的端面相抵接,主分流器4即固定在模头架1的内部。
[0039]进一步的,上述主分流器4靠近于主支撑座2的一端,形成有用于限制芯棒6轴向运动的芯棒安装道402,芯棒安装道402的内径自前向后逐渐缩小,与芯棒安装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形成有腔室(101)的模头架(1),腔室(101)中依次设置有主支撑座(2)和副支撑座(3),一前端固定有芯棒(6)的主分流器(4)横向插入所述模头架(1)的内部,并与主支撑座(2)相互配合形成主流通道(401),一内部设置有口模(7)的副分流器(5)与副支撑座(3)同轴固定,并与副支撑座(3)相互配合形成副流通道(501),所述芯棒(6)穿过主分流器(4),其锥部与口模(7)相互配合形成汇流通道(601),汇流通道(601)与主流通道(401)、副流通道(501)相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架(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限制主分流器(4)轴向运动的分流器安装道(102),分流器安装道(102)与腔室相互连通,且内径自后向前逐渐缩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分流器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流器(4)形成有用于限制芯棒(6)轴向运动的芯棒安装道(402),芯棒安装道(402)的内径自前向后逐渐缩小。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子超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云盛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