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33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9
提供能够提高边缘效应而改善冰上性能的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在具有埋设于轮胎的胎面部的埋设基部(10)和位于该埋设基部(10)的顶端侧且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部(20)的防滑钉(P)中,顶端部(20)具备:形成为环状的外轮廓(21)、由该外轮廓(21)包围的内轮廓(22)、以及介于外轮廓(21)与内轮廓(22)之间的槽部(23)。在轮胎(T)中,防滑钉(P)配置于胎面部(31)。(31)。(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边缘效应而改善冰上性能的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改善了冰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中,已知有在胎面部打入了防滑钉的镶钉轮胎(带钉防滑轮胎(spike tire))(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防滑钉具有埋设于轮胎的胎面部的埋设基部和位于该埋设基部的顶端侧且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部。并且,在镶钉轮胎行驶时,防滑钉的顶端部的边缘与结冰路面接触,发挥其边缘效应,由此发挥优异的冰上性能。
[0003]然而,在以往的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中,由于各个防滑钉的边缘效应不充分,因此冰上性能未必充分。因此,要求冰上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0281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97518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111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边缘效应而改善冰上性能的防滑钉及具备该防滑钉的轮胎。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滑钉具有埋设于轮胎的胎面部的埋设基部和位于该埋设基部的顶端侧且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部,所述防滑钉的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具备:形成为环状的外轮廓、由该外轮廓包围的内轮廓、以及介于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轮廓之间的槽部。
[0013]另外,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胎面部配设有上述的防滑钉。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防滑钉的顶端部具备形成为环状的外轮廓、由该外轮廓包围的内轮廓、以及介于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轮廓之间的槽部,由此,外轮廓及内轮廓分别形成边缘,因此能够显著提高防滑钉的边缘效应而有效地改善轮胎的冰上性能。特别是,在将防滑钉的顶端部由环状的外轮廓及由外轮廓包围的内轮廓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在外轮廓及内轮廓分别确保充分的强度。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槽部在内轮廓的周围呈环状连续。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
边缘效应而有效地改善冰上性能。另外,优选的是,防滑钉的顶端部具备将外轮廓与内轮廓彼此连结的至少1个连结部,槽部的内周侧的长度的总和为内轮廓的外周长度的50%以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大防滑钉的强度。
[0017]优选的是,内轮廓具有沿着内轮廓的外周缘延伸的内侧槽部。在该情况下,由于边缘量进一步增加,因此能够有效地改善冰上性能。
[0018]优选的是,外轮廓的内周形状与内轮廓的外周形状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能够改善防滑钉的顶端部的排雪冰性,并且能够通过边缘量的增加来进一步改善冰上性能。外轮廓的内周形状与内轮廓的外周形状也可以彼此相似。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期待充分的边缘效应。
[0019]优选的是,在与防滑钉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测定的外轮廓与内轮廓的间隔Ly处于在与防滑钉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测定的外轮廓的尺寸Lx的10%~35%的范围。由此,能够充分确保防滑钉的强度,并且能够避免排雪冰性及加工性的恶化。
[0020]另外,优选的是,内轮廓包括位于最内侧的内轮廓主体,在与防滑钉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测定的内轮廓主体的尺寸Lz处于在与防滑钉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测定的外轮廓的尺寸Lx的10%~60%的范围。由此,能够充分确保防滑钉的强度,并且能够避免排雪冰性及加工性的恶化。
[0021]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优选为充气轮胎,但也可以为非充气式轮胎。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可以在其内部填充空气、氮气等惰性气体或其他气体。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制成的防滑钉的立体图。
[0023]图2是示出图1的防滑钉的俯视图。
[0024]图3是示出图1的防滑钉的侧视图。
[0025]图4是图2的IV

IV向视剖视图。
[0026]图5是示出防滑钉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7]图6是示出防滑钉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8]图7是示出防滑钉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9]图8是示出防滑钉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
[0030]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子午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1~图4是示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制成的防滑钉的图。
[0032]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滑钉P具备埋设于轮胎的胎面部的埋设基部10和位于该埋设基部10的顶端侧且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部20。埋设基部10由圆柱状的躯干部11、与该躯干部11连接且直径比该躯干部11的直径小的圆柱状的柄部12、以及与该柄部12连接且直径比该柄部12的直径大的圆柱状的底部13构成。构成顶端部2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比构成埋设基部1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高,这些埋设基部10及顶端部20被一体地加工。
[0033]在上述防滑钉P中,顶端部20具备:形成为圆环状的外轮廓21、由该外轮廓21包围
的圆柱状的内轮廓22、以及介于上述外轮廓21与内轮廓22之间的槽部23。也就是说,在外轮廓21的接地面处的外周端及内周端分别形成有边缘,在内轮廓22的接地面处的外周端也形成有边缘。
[0034]通过这样使防滑钉P的顶端部20具备形成为环状的外轮廓21、由该外轮廓21包围的内轮廓22、以及介于外轮廓21与内轮廓22之间的槽部23,由此外轮廓21及内轮廓22分别形成边缘,因此能够显著提高防滑钉P的边缘效应而有效地改善轮胎的冰上性能。特别是,在将防滑钉P的顶端部由环状的外轮廓21及由外轮廓21包围的内轮廓22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在外轮廓21及内轮廓22分别确保充分的强度。
[0035]如图2所示,在防滑钉P中,槽部23优选在内轮廓22的周围呈环状连续。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外轮廓21的内周端及内轮廓22的外周端的边缘量最大化,提高其边缘效应而有效地改善冰上性能。
[0036]图5示出防滑钉的变形例。在图5中,防滑钉P的顶端部20具备将外轮廓21与内轮廓22彼此连结的多个连结部24。这些连结部24以相对于防滑钉P的中心轴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外轮廓21与内轮廓22之间设置连结部24时,槽部23的内周侧的长度的总和优选为内轮廓22的外周长度的50%以上。例如,在图5中,将由连结部24分割断开的槽部23的4个分割片的内周侧的长度设为L1、L2、L3、L4,将其总和设为La(La=L1+L2+L3+L4),将内轮廓22的外周长度(假定不存在连结部24时的外周长度)设为Lb时,优选La≥0.5
×
Lb。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大防滑钉P的强度。在此,当槽部23的内周侧的长度的总和小于内轮廓22的外周长度的50%时,由于边缘量的减少,冰上性能的改善效果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滑钉,所述防滑钉具有埋设于轮胎的胎面部的埋设基部和位于该埋设基部的顶端侧且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部,所述防滑钉的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具备:形成为环状的外轮廓、由该外轮廓包围的内轮廓、以及介于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轮廓之间的槽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在所述内轮廓的周围呈环状连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具备将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轮廓彼此连结的至少1个连结部,所述槽部的内周侧的长度的总和为所述内轮廓的外周长度的5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廓具有沿着所述内轮廓的外周缘延伸的内侧槽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的内周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条伸之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