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忽新刚专利>正文

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17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包括气管主体、内导芯、前气囊、后气囊和指示球囊;内导芯前端设置有前可视光纤,气管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包管,包管的前端延伸至气管主体前端,其后侧延伸至气管主体后端并设置有开口,在包管内设置有后可视光纤;所述气管主体的前端侧面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分别套装在气管主体上,并位于引流口的前后两侧,所述前气囊比后气囊小,且两气囊均为前端小后端大的堵头结构,气管主体的前端内壁上固定有声音传感器,所述声音传感器与外部的监控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气囊、指示球囊和可视光纤进行改进,增加了气囊封闭气道的密封性,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插管术中和术后的视野。野。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属于气管插管
,具体涉及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作为临床抢救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抢救技术,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使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危重患者抢救,对无自主呼吸、或者自主呼吸难以维持机体需要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保障患者生命最基本的支持。
[0003]现有的气管插管在使用时为了封堵需求,仅仅设置单一气囊,单一气囊封堵效果差,且口咽部的分泌物及套囊上滞留物容易从气囊的侧壁进入气道,现有的结构中也有一种双气囊结构,但是两气囊大小相同,无法与气道的形状适配,封闭效果差。
[0004]且随着可视光纤的普及,现有的气管插管也会增设可视光纤,以便于观察手术过程,但是现有的只在内导芯上设置一个,在临床使用时,内导芯深入过程中视野效果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且内导芯一般是要取出的,致使术后人们无法获得气道状况,基于此,研究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可视视野差和气囊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包括气管主体、内导芯、前气囊、后气囊和指示球囊;所述内导芯能够从气管主体的前端插入,其前端设置有前可视光纤,所述气管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包管,所述包管的前端延伸至气管主体前端,其后侧延伸至气管主体后端并设置有开口,在包管内设置有后可视光纤;所述气管主体的前端侧面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分别套装在气管主体上,并位于引流口的前后两侧,所述前气囊比后气囊小,且两气囊均为前端小后端大的堵头结构,前气囊比后气囊分别经独立的气管与外部的充气结构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结构与气管之间设置有指示球囊,所述指示球囊内设置有进气腔和回流腔,其外侧连通有双腔管,双腔管的内腔为进气管,外腔为回流管,所述进气管将进气腔和气囊连通,所述回流腔将气囊与回流腔连通,并在其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厚度的囊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导芯的前端设置有弹簧调节体,其内部设置有前可视光纤,所述弹簧调节体上设置有多个弹簧调节柱,弹簧调节柱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绳,调节绳的前端设置有堵头,后端设置有操作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柄包括手环、轨道、导向杆和弹簧,所述手环位于轨道内,其后端设置有调节柱,在轨道上间隔设置有限位板,调节柱套装在限位板内,并在其后侧固定有挡台,挡台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导向杆固定在轨道上,调节绳绕过导向杆与调节柱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可视光纤与后可视光纤连接在对应的显示屏。
[0011]进一步的,所述堵头结构为圆锥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管主体的前端内壁上固定有声音传感器,所述声音传感器与外部的监控系统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气管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气囊和后气囊,且前气囊小,后气囊大,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双密封,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时上部产生的分泌物也能从开设在两气囊之间的引流口处排出,同时两气囊均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堵头结构,封闭效果好,能贴合于气道形状。
[0014]另外本技术在外侧设置了能精确反应气囊内部压力的指示球囊,能够精确反应气囊的内部压力,相比传统的指示球囊反应更加精确。
[0015]为了获得更好的术中视野和术后视野,本技术在内导芯上设置了前可视光纤,在气管主体上设置了后可视光纤,其中前可视光纤为近视镜头,后可视光纤为远视镜头,在插管过程中,两摄像头配合使用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效果,且分屏显示在屏幕中,便于医护人员了解插管过程,避免损伤气道;在插管完毕后,内导芯抽出,而后可视光纤仍随气管主体在气道内,能够实时观察气道内状况,便于应对突发状况。
[0016]由此,本技术从气囊、指示球囊和可视光纤进行改进,增加了气囊封闭气道的密封性,避免分泌物积存在气道内,同时提高了指示球囊的精度和可视光纤的视野范围,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插管术中和术后的视野,及时了解气道情况,便于人们应对突发状况,给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双可视光纤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内导芯的可视和调节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气囊的充气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指示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的标号为:1为气管主体,2为内导芯,3为前可视光纤,4为前气囊,5为后气囊,6为引流口,7为气管,8为指示球囊,81为进气管,82为回流管,83为囊体,9为后可视光纤,10为包管,11为显示屏,12为弹簧调节体,13为弹簧调节柱,14为堵头,15为调节绳,16为导向杆,17为调节柱,18为挡台,19为弹簧,20为限位板,21为手环,22为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主要应用于气管插管,针对目前气管插管结构存在的可视视野差和气囊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本实施例着重从气囊密封和可视光纤上进行改进,并提供了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
[0025]如图1

2中展示,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包括气管主体1、内导芯2、前气囊4、后气囊5和指示球囊8;气管主体1作为主体结构,其为中空结构,内导芯2能够从气管主体1的前端插入,其前端设置有前可视光纤3,前可视光纤3能够随着内导芯2在气管主体内
前后移动,以便于插管时了解气道的状况,便于气管主体插入气道,如图1中所示,在气管主体1上可设置有刻度,以便于观察插入气道深入。
[0026]气管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包管10,包管10的前端延伸至气管主体前端,其后侧延伸至气管主体后端并设置有开口,在包管内设置有后可视光纤9;后可视光纤9固定在气管主体的内壁上,并在气管主体1定位后保持不动,并观察气道内状况,以便于插管后了解气道的实时状况。
[0027]如图2中所示,在显示结构,本实施例将前可视光纤3与后可视光纤9连接在对应的显示屏11,并分屏显示在显示屏11中,便于医护人员了解气道在插管术中和术后的状况。
[0028]如图1中所示,气管主体1的前端侧面设置有引流口6,所述前气囊4和后气囊5分别套装在气管主体1上,并位于引流口6的前后两侧,所述前气囊4比后气囊5小,且两气囊均为前端小后端大的堵头结构,具体的堵头结构可以为圆锥形结构,前气囊比后气囊分别经独立的气管7与外部的充气结构连接,两气囊充气后膨胀,并能适配的贴合气管壁。
[0029]如图4中所示,气管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气管7,气囊包裹在气管主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主体、内导芯、前气囊、后气囊和指示球囊;所述内导芯能够从气管主体的前端插入,其前端设置有前可视光纤,所述气管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包管,所述包管的前端延伸至气管主体前端,其后侧延伸至气管主体后端并设置有开口,在包管内设置有后可视光纤;所述气管主体的前端侧面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分别套装在气管主体上,并位于引流口的前后两侧,所述前气囊比后气囊小,且两气囊均为前端小后端大的堵头结构,前气囊比后气囊分别经独立的气管与外部的充气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结构与气管之间设置有指示球囊,所述指示球囊内设置有进气腔和回流腔,其外侧连通有双腔管,双腔管的内腔为进气管,外腔为回流管,所述进气管将进气腔和气囊连通,所述回流腔将气囊与回流腔连通,并在其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厚度的囊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损伤双球囊可视气管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忽新刚程剑剑
申请(专利权)人:忽新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