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99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涉及管路领域,包括管路本体,管路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平均动压量测组件,管路本体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固紧组件,由于第一全压量测元件设于该管路本体内部之一管路截面之上,用以量测取得该管路本体内之一的第一全压,第二全压量测元件设于该管路本体内部之该管路截面之上,用以量测取得该管路内之一的第二全压,第一全压量测元件以及第二全压量测元件通过连接管B与连接管A相连通该差压计,该静压量测元件连通该差压计,连接管A将该第一全压与该第二全压平均而得之一平均全压传递至该差压计,差压计根据该平均全压与该静压之差值而求得该平均动压。与该静压之差值而求得该平均动压。与该静压之差值而求得该平均动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路
,具体为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路是指液压系统中传输工作流体的管道。相对于管道而言,管路是一种合理安排的管道系统。因为管路的灵活性,管路常被用于液压系统等靠液体驱动的机械设备,管路即输送液体的通道,按其管子的布置情况可分为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及分支管路。
[0003]目前,在已知技术中,管路具有管径,为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全压,平均动压量测装置需设置于管路之弯折部之六倍管径之外,从而以避免受到流体在通过弯折部时所产生的扰动而干扰,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受限于现场管路长度等限制,平均动压量测装置难以设置于六倍管径之外,因此难以实现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全压,且当管路产生连续弯折时,其内部流场将更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具有容易定位,方便安装,结构简单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在已知技术中,管路具有管径,为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全压,平均动压量测装置需设置于管路之弯折部之六倍管径之外,从而以避免受到流体在通过弯折部时所产生的扰动而干扰,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受限于现场管路长度等限制,平均动压量测装置难以设置于六倍管径之外,因此难以实现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全压,且当管路产生连续弯折时,其内部流场将更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包括管路本体,管路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平均动压量测组件,管路本体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固紧组件;
[0006]所述平均动压量测组件包括设置在管路本体一侧的差压计,差压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全压量测元件,第一全压量测元件与管路本体的外表面贯穿卡合连接,第一全压量测元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A,第一全压量测元件通过连接管A与差压计相连接,平均动压量测组件还包括贯穿设置在管路本体外表面的第二全压量测元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全压量测元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全压测孔,第二全压量测元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B,第二全压量测元件通过连接管B与连接管A相连接,第二全压量测元件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全压测孔。
[0008]优选的,所述平均动压量测组件还包括贯穿设置在管路本体外表面的静压量测元件,静压量测元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C,静压量测元件通过连接管C与差压计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静压量测元件包括相连结的第一段部以及第二段部,静压量测元件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圆锥状顶端,差压计还包括第三全压量测元件以及第四全压量测元件,静压量测元件延伸于管路本体的内部,第一段部与管路本体平行。
[0010]优选的,所述管路本体包括铁套接在弯折部以及弯折部的一端的管路截面,第一全压量测元件与第二全压量测元件均设于管路截面之上,并位于同一直线之上,第三全压量测元件与第四全压量测元件也均设于管路截面之上。
[0011]优选的,所述固紧组件包括套接设置在管路本体外表面的卡环,卡环的内壁设置有硅胶垫,卡环通过硅胶垫与管路本体的外表面卡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硅胶垫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杆A,连接杆A的一端设置有卡弧块,卡弧块的内壁设置有硅胶固紧圈,卡弧块通过硅胶固紧圈与静压量测元件的外表面卡紧连接,卡环的一侧设置有半弧块,半弧块设置有对立的两组。
[0013]优选的,所述半弧块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半弧块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对接板,对接板的侧面贯穿设置有固紧钉,两组半弧块通过固紧钉相连接,半弧块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杆B,连接杆B与连接杆A为相同结构,半弧块通过连接杆B与第一全压量测元件固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实用通过差压计、第一全压量测元件、连接管A、第二全压量测元件和静压量测元件的设置,由于第一全压量测元件设于该管路本体内部之一管路截面之上,用以量测取得该管路本体内之一的第一全压,第二全压量测元件设于该管路本体内部之该管路截面之上,用以量测取得该管路内之一的第二全压,第一全压量测元件以及第二全压量测元件通过连接管B与连接管A相连通该差压计,该静压量测元件连通该差压计,连接管A将该第一全压与该第二全压平均而得之一平均全压传递至该差压计,差压计根据该平均全压与该静压之差值而求得该平均动压。
[0016]2、本实用通过卡环、硅胶垫、卡弧块、硅胶固紧圈,半弧块的设置,实现了卡环与管路本体的外表面连接更加紧密,以及通过再其侧面设置的硅胶固紧圈,使得在量测时,可保障第一全压量测元件与管路本体的外表面的连接紧固,同理,通过设置连接杆B,可保障第一全压量测元件与管路本体的外表面的连接紧固,且由于两组半弧块通过固紧钉螺纹连接,量测完毕时,便于拆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管路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全压测孔和第二全压测孔平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全压量测元件和第而全压量测元件平面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管路截面平面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固紧组件结构图。
[0023]图中:1、管路本体;11、弯折部;12、管路截面;2、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1、差压计;211、第一全压量测元件;2111、连接管A;2112、第一全压测孔;212、第二全压量测元件;2121、连接管B;2122、第二全压测孔;213、静压量测元件;2131、连接管C;2132、第一段部;2133、密封圆锥状顶端;2134、第二段部;214、第三全压量测元件;215、第四全压量测元件;3、固紧组件;31、卡环;311、硅胶垫;312、连接杆A;3121、卡弧块;3122、硅胶固紧圈;32、半弧块;321、密封圈;322、对接板;3221、固紧钉;323、连接杆B。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6]结合图1,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包括管路本体1,管路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管路本体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固紧组件3。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阅图2

5,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包括设置在管路本体1一侧的差压计21,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包括管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管路本体(1)的外表面套接设置有固紧组件(3);所述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包括设置在管路本体(1)一侧的差压计(21),差压计(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全压量测元件(211),第一全压量测元件(211)与管路本体(1)的外表面贯穿卡合连接,第一全压量测元件(2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A(2111),第一全压量测元件(211)通过连接管A(2111)与差压计(21)相连接,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还包括贯穿设置在管路本体(1)外表面的第二全压量测元件(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压量测元件(21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全压测孔(2112),第二全压量测元件(21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B(2121),第二全压量测元件(212)通过连接管B(2121)与连接管A(2111)相连接,第二全压量测元件(21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全压测孔(21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动压量测组件(2)还包括贯穿设置在管路本体(1)外表面的静压量测元件(213),静压量测元件(2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C(2131),静压量测元件(213)通过连接管C(2131)与差压计(21)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弯折管径测量功能的平均动压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量测元件(213)包括相连结的第一段部(2132)以及第二段部(2134),静压量测元件(213)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圆锥状顶端(2133),差压计(21)还包括第三全压量测元件(214)以及第四全压量测元件(215),静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密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