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898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包括外箱和电池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保护机构的设置,具备双重保护性强的优点,不仅可用于对其进行遮挡防护,而且避免了粉尘的粘附导致其损坏,利用凹槽、密封框和遮挡盖不仅可用于对其进行顶部进行遮挡防护,从而利于其达到双重防护的效果以及作用,经固定机构的设置,可用于对电池本体进行限位夹持固定工作,而由螺纹杆推动连接板和限位板进行位置移动以及对其进行夹持工作,同时抗震机构则用于起到有效的抗震工作,不仅用于对其工作时以及转运运输时出现颠簸的现象发生时都可对其进行抗震保护工作,由第二弹簧和阻尼器则可对其进行抗震工作。阻尼器则可对其进行抗震工作。阻尼器则可对其进行抗震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常见的储能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正在逐步开发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储能电池),而储能电池在工作亦或是运输等存储时需要对其实现保护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公告号CN213483850U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双重保护结构,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爆破通孔,所述爆破通孔的外周设有折弯翻边,所述折弯翻边朝向所述爆破通孔弯折,并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铆接槽;防爆片,所述防爆片置于所述爆破通孔,且所述防爆片的外周嵌设于所述铆接槽内,所述折弯翻边铆接于所述防爆片的外周;所述防爆片具有压力爆破点和温度爆破点,当压力达到压力爆破点或温度达到温度爆破点,所述防爆片破裂。该技术技术方案给出的电池的双重保护结构,通过双重保护,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0004]虽然上述技术解决了目前,为了保证电池内部的安全性能,一般会在电池顶盖上设置防爆片,防爆片是采用带有刻痕的铝材质,成本较高,并且只能通过气压来检测电池内部安全性能,电池内部一旦温度高,气压过低时不能爆破,容易发生危险的问题,但是其无法对电池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工作,同时不利于提高其四周的密封性,无法更好进行双重保护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具备双重保护性强的优点,不仅可用于对其进行遮挡防护,而且避免了粉尘的粘附导致其损坏,并且周围密封性强提高其密封防护的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包括外箱和电池本体;
[0007]用于对电池本体保护的保护机构;
[0008]用于对电池本体限位的固定机构;
[0009]用于对电池本体抗震的抗震机构;
[0010]所述保护机构设置于外箱的顶部,所述保护机构中的遮挡盖设置于外箱的顶部;
[0011]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外箱内腔的两侧,所述抗震机构设置于外箱的底部;
[0012]还包括有以及通口和限位槽,所述通口分别开设于遮挡盖顶部的两侧,所述限位槽分别开设于遮挡盖顶部的两侧且位于通口的外侧。
[0013]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凹槽和密封框,所述凹槽开设于外箱的顶部,所述密封框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遮挡盖的底部与密封框的一端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有连接管和第一弹簧,所述连接管分别活动安装于外箱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安装于连接管内腔的底部。
[0015]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有连接杆和压板,所述连接杆安装于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压板安装于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压板位于限位槽的内部。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和连接板,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外箱的两侧,所述连接板活动安装于螺纹杆的一端。
[001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有限位板和电池本体,所述限位板安装于连接板一侧的上部,所述电池本体安装于外箱内腔的底部。
[0018]优选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安装板和第二弹簧,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于外箱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安装于安装板的底部。
[0019]优选的,所述抗震机构还包括有阻尼器和底板,所述阻尼器安装于安装板的底部,所述阻尼器位于第二弹簧的内部,所述底板与第二弹簧和阻尼器的一端安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通过保护机构的设置,具备双重保护性强的优点,不仅可用于对其进行遮挡防护,而且避免了粉尘的粘附导致其损坏,并且周围密封性强提高其密封防护的效果,利用凹槽、密封框和遮挡盖不仅可用于对其进行顶部进行遮挡防护,而且还可保证其四周的密封性,从而利于其达到双重防护的效果以及作用,再由接管、第一弹簧、连接杆和压板以及限位槽的配合便于使外箱和遮挡盖连接性,从而提高其密封以及防护性。
[0022]2、本技术经固定机构的设置,可用于对电池本体进行限位夹持固定工作,以避免其在其内部出现偏移晃动的现象发生,而由螺纹杆推动连接板和限位板进行位置移动以及对其进行夹持工作,同时抗震机构则用于起到有效的抗震工作,不仅用于对其工作时以及转运运输时出现颠簸的现象发生时都可对其进行抗震保护工作,以提高其保护性,避免其受损或是零部件松动,由第二弹簧和阻尼器则可对其进行抗震工作,而安装板和底板则用于起到对第二弹簧和阻尼器进行连接支撑工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弹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外箱;2、保护机构;21、凹槽;22、密封框;23、遮挡盖;24、连接管;25、第一弹簧;26、连接杆;27、压板;3、固定机构;31、螺纹杆;32、连接板;33、限位板;34、电池本体;4、抗震机构;41、安装板;42、第二弹簧;43、阻尼器;44、底板;5、通口;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包括外箱1和电池本体34,而外箱1则用于对电池本体34起到外保护的作用,同时电池本体34则用于起到储能的作用;
[0030]用于对电池本体34保护的保护机构2,而保护机构2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0031]用于对电池本体34限位的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避免电池本体34出现位置移动的现象发生;
[0032]用于对电池本体34抗震的抗震机构4,则用于增加外箱1和电池本体34的稳定性;
[0033]保护机构2设置于外箱1的顶部,保护机构2中的遮挡盖23设置于外箱1的顶部,利用遮挡盖23则用于起到遮挡密封的作用;
[0034]固定机构3设置于外箱1内腔的两侧,抗震机构4设置于外箱1的底部,利用固定机构3和抗震机构4以便于对其进行固定以及抗震工作;
[0035]还包括有以及通口5和限位槽6,通口5分别开设于遮挡盖23顶部的两侧,限位槽6分别开设于遮挡盖23顶部的两侧且位于通口5的外侧,通口5的内壁设置有阻隔毛刷丝,以便于起到粉尘阻隔的作用,且通口5的设置则是为了使线路与电池本体34的正负极相连接,而限位槽6则便于配合压板27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1)和电池本体(34);用于对电池本体(34)保护的保护机构(2);用于对电池本体(34)限位的固定机构(3);用于对电池本体(34)抗震的抗震机构(4);所述保护机构(2)设置于外箱(1)的顶部,所述保护机构(2)中的遮挡盖(23)设置于外箱(1)的顶部;所述固定机构(3)设置于外箱(1)内腔的两侧,所述抗震机构(4)设置于外箱(1)的底部;还包括有以及通口(5)和限位槽(6),所述通口(5)分别开设于遮挡盖(23)顶部的两侧,所述限位槽(6)分别开设于遮挡盖(23)顶部的两侧且位于通口(5)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2)包括凹槽(21)和密封框(22),所述凹槽(21)开设于外箱(1)的顶部,所述密封框(22)位于凹槽(21)的内部,所述遮挡盖(23)的底部与密封框(22)的一端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2)还包括有连接管(24)和第一弹簧(25),所述连接管(24)分别活动安装于外箱(1)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25)安装于连接管(24)内腔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双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昌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为基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