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75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定子的定子夹具、用于带动扭头模同动的扭头模夹具、用于驱使所述扭头模夹具转动的扭头模驱动部、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定子夹具沿待加工定子的轴向做线性运动的第一线性运动单元;所述第一线性运动单元包括至少一组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定子夹具做线性运动的第一驱动部、至少一组对定子夹具起运动导向作用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定子夹具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其中,夹持于所述定子夹具中的待加工定子与连接于所述扭头模夹具中的扭头模同轴。采用上述结构后,其有益效果是:简化了结构,规避了导线从扭头模中抽出,且提升了良品率。且提升了良品率。且提升了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加工
,具体地说,是关于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机中,如图6所示,有一种是采用扁线作为绕组,俗称为扁线电机,扁线电机的定子的加工工艺流程是插线、扩口、扭头、焊接;其中插线是指将两端均有一定长度去除了绝缘漆的导线折成“U”型后插装到定子槽61中,其中,业内将“U”型导线的开口端称为焊接端72,对应的,将“U”型导线的弯折端称为发夹端71;所谓扩口是指将定子绕组的焊接端72的同一径向上的导线,按两根一组的两两分组,在径向上将每组导线之间的间距加大;所谓扭头是指在将定子导线扩口后,将定子扩口后每组导线中的两根导线分别做相反方向的周向扭转,使不同“U”型导线的焊接端按预设次序对齐,形成一组或多组通路,再对焊接端72进行焊接,形成定子绕组。
[0003]扭头后的定子,焊接端72上有两个弯折点,其中靠近定子槽61的为第一弯折点721,远离定子槽61的为第二弯折点722,为确保焊接点容许通过的电流不小于导线本身容许通过的电流,即确保电机功率最大化,就需要使焊接端72相互接触的裸铜线能够实现最大面积的接触,故而,对于第二弯折点722的位置以及裸铜线的形状就有比较高的要求;最为理想的是第二弯折点722恰好处于去除绝缘漆的位置,且裸铜线部分为直线状。
[0004]现有的应用于扭头工序的自动化设备,设置有下压进料结构、顶升出料结构,其中,下压进料结构用以将待加工定子中焊接端72上的裸铜线部分送入扭头模、在扭头结束后通过顶升出料结构将待加工定子顶出,而在扭头过程中,下压进料结构不能对待加工定子中的“U”型导线持续施加压力,导致在扭头过程中,由于扭头模将待加工定子中的焊接端72周向扭转,从而会对待加工定子产生一个拉力,迫使待加工定子沿其轴向向扭头模运动。此时,由于下压进料结构不能对待加工定子施加压力,因此容易导致待加工定子中的焊接端72从扭头模中完全抽出或逐渐抽出,完全抽出则导致扭头失败,逐渐抽出则导致焊接端72的第二弯折722点延伸至裸铜线处,使裸铜线弯折成弧形,从而造成焊接时接触面积减小,影响了电机的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以解决现有的扭头机在对待加工定子进行扭头时出现的导线从扭头模中抽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定子的定子夹具、用于带动扭头模同动的扭头模夹具、用于驱使所述扭头模夹具转动的扭头模驱动部、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定子夹具沿待加工定子的轴向做线性运动的第一线性运动单元;
[0008]所述第一线性运动单元包括至少一组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定子夹具做线性运动的第一驱动部、至少一组对定子夹具起运动导向作用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
驱动部、定子夹具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
[0009]其中,夹持于所述定子夹具中的待加工定子与连接于所述扭头模夹具中的扭头模同轴;
[0010]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工作,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定子夹具在第一导向部的导向下,做线性运动,扭头前,将待加工定子的定子绕组的焊接端插入扭头模,扭头过程中,带动定子绕组持续朝扭头模运动,扭头结束后,带动待加工定子将焊接端拔出扭头模。
[0011]优选地,所述扭头模夹具包括带动扭头模内模同动的内模夹具、带动扭头模外模同动的外模夹具,因电机定子绕组在扭头时,是使用扭头模对相邻两层的焊接端同时反方向扭动,故而现有的扭头模都分为带动内层焊接端扭动的扭头模内模和带动外层焊接端扭动的扭头模外模。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扭头模驱动部包括与所述内模夹具传动连接的内模驱动部、与所述外模夹具传动连接的外模驱动部。
[0013]根据本技术,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还包括用于对待加工定子绕组的焊接端的根部起周向限位作用的护齿、用于驱使所述护齿沿待加工定子的径向做线性运动的护齿传动盘、与所述护齿传动盘传动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护齿传动盘转动的护齿驱动部;其中,所述护齿传动盘与所述定子夹具中的待加工定子同轴。
[0014]优选地,还包括对所述护齿起运动导向的护齿导向盘;所述护齿驱动部工作,通过护齿传动盘驱使所述护齿在所述护齿导向盘的导向下,沿所述待加工定子的径向做线性运动。
[0015]优选地,所述定子夹具包括支撑部、限位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夹持部,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对待加工定子和待加工定子绕组的发夹端起轴向限位作用的压线板、带动所述压线板沿待加工定子的轴向做运动的压线板轴向运动单元。
[0016]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上还设有用于对待加工定子起位置限定的定位部。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压线板径向导向部,所述压线板设于所述压线板径向导向部上,通过所述压线板径向导向部与所述压线板轴向运动单元连接,或者,所述压线板和所述压线板轴向运动单元组成的整体设于所述压线板径向导向部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压线板径向传动部、压线板径向驱动部;所述压线板径向驱动部与所述压线板径向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压线板径向传动部与所述压线板或所述压线板与压线板轴向运动单元组成的整体传动连接,带动所述压线板或所述压线板与压线板轴向运动单元组成的整体沿所述压线板径向导向部运动。
[0018]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其有益效果是:在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规避了导线从扭头模中抽出,且提升了良品率,具体体现在:
[0019]首先,利用第一线性运动单元替代现有的扭头用自动化设备上的下压进料结构、顶升出料结构,不仅集成了现有的扭头用自动化设备上的进料结构和出料结构的功能,且第一线性运动单元还能与扭头模驱动部联动,解决了现有的扭头用自动化设备对待加工定子的定子绕组扭头过程中出现的导线从扭头模中抽出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对待加工定子扭头所产生的第二弯折点处于“U”型导线上最理想的位置,故而明显地在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规避了导线从扭头模中抽出,提升了良品率。
[0020]其次,本新型所提出的扭头机工作时,利用了限位结构对待加工定子和发夹端的导线进行轴向限位,规避了扭头过程中,因第一线性运动单元与扭头模驱动部44速度不匹配从而使导线从定子槽中顶出的问题,确保了可靠性。
[0021]最后,通过设置护齿,保证了第一弯折点的位置一致,确保了良品率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扭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第四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扭头模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为第一连接板;11为支撑部;111为夹持部;112为定位部;12为护齿;13为护齿传动盘;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待加工定子的定子夹具、用于带动扭头模同动的扭头模夹具、用于驱使所述扭头模夹具转动的扭头模驱动部、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定子夹具沿待加工定子的轴向做线性运动的第一线性运动单元;所述第一线性运动单元包括至少一组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定子夹具做线性运动的第一驱动部、至少一组对定子夹具起运动导向作用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定子夹具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连接;其中,夹持于所述定子夹具中的待加工定子与连接于所述扭头模夹具中的扭头模同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头模夹具包括带动扭头模内模同动的内模夹具、带动扭头模外模同动的外模夹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头模驱动部包括与所述内模夹具传动连接的内模驱动部、与所述外模夹具传动连接的外模驱动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的扭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待加工定子绕组的焊接端的根部起周向限位作用的护齿、用于驱使所述护齿沿待加工定子的径向做线性运动的护齿传动盘、与所述护齿传动盘传动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护齿传动盘转动的护齿驱动部;其中,所述护齿传动盘与所述定子夹具中的待加工定子同轴。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言顾春虎余培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汇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