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型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67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型建筑物,包括至少一个下层预制单元、至少一个上层预制单元、若干连接组件;所述上层预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下层预制单元的上方,所述上层预制单元的第二外墙板的底部与所述下层预制单元的第一外墙板的顶部通过企口配合,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相接通;所述连接组件穿设锁紧在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中,将所述第一外墙板和第二外墙板上下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箱型建筑物,在现场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干式连接,降低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工作量;可拆卸转移,可重复拆装实现多次周转使用;降低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降低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降低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型建筑物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箱型建筑物。

技术介绍

[0002]现浇结构的施工,即从支模、绑扎钢筋到浇筑混凝土的作业方式,一直以来作为最传统的施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生产领域。然而,传统的现浇建筑具有不可重复拆卸和安装、建造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工程质量层次不齐、劳动强度大等诸多问题。与之相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虽然能有效减少劳动力、避免环境污染,但现阶段装配式的施工方式仍以在工厂制作局部构件,然后再运往现场组装为主。
[0003]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式虽然能有效控制构件质量,适度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需用到湿作业的作业方式,增加了现场作业的工序,且不可重复拆装多次使用,并不能充分体现装配式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拆装的箱型建筑物。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箱型建筑物,包括至少一个下层预制单元、至少一个上层预制单元、若干连接组件;
[0006]所述下层预制单元包括第一底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相对两侧端的两个第一外墙板;所述第一外墙板的内表面上端设有第一手孔,所述第一外墙板的上端内部设有贯穿其顶部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手孔与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
[0007]所述上层预制单元包括第二底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相对两侧端的两个第二外墙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墙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二外墙板的内表面下端设有第二手孔,所述第二外墙板的下端内部设有贯穿底部的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手孔与所述第二孔道相连通;
[0008]所述上层预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下层预制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二外墙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外墙板的顶部通过企口配合,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相接通;
[0009]所述连接组件穿设锁紧在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中,将所述第一外墙板和第二外墙板上下连接为一体。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和至少两个螺母;
[0011]所述连接螺杆穿设在相接通的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中;至少一所述螺母通过所述第一手孔进入所述第一孔道,锁紧在所述连接螺杆位于所述第一孔道的端部上;至少另一所述螺母通过所述第二手孔进入所述第二孔道,锁紧在所述连接螺杆位于所述第二孔道的端部上。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墙板上设有窗口、门洞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外墙板上设有窗口、门洞中至少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下层预制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垂直连接在所
述第一底板上并间隔在两个所述第一外墙板之间;所述上层预制单元的第二底板支撑连接在所述第一隔墙的顶部。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隔墙上设有门洞。
[0015]优选地,所述上层预制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和顶部之间并间隔在两个所述第二外墙板之间。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隔墙上设有门洞。
[0017]优选地,所述箱型建筑物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下层预制单元、至少两个所述上层预制单元;
[0018]至少两个所述下层预制单元在水平方向上对齐拼接形成一体;
[0019]至少两个所述上层预制单元在水平方向上对齐拼接形成一体。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钢绞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沿着所述下层预制单元的拼接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相对两侧面;
[0021]所述钢绞线穿进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过线孔,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板相向拉合进行拼接。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钢绞线穿过的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沿着所述上层预制单元的拼接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底板的相对两侧面;
[0023]所述钢绞线穿进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过线孔,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底板相向拉合进行拼接。
[0024]本技术的箱型建筑物,下层预制单元和上层预制单元能够预制且模块化生产,在现场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干式连接,即可完成整个箱型建筑物的装配工作,降低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工作量;干式连接还实现了箱型建筑物的可拆卸转移,可重复拆装实现多次周转使用;降低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箱型建筑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箱型建筑物中下层预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所示下层预制单元的侧视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箱型建筑物中上层预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所示上层预制单元的侧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箱型建筑物在下层预制单元和上层预制单元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及图6所示,本技术的箱型建筑物,包括至少一个下层预制单元10、至少一个上层预制单元20、若干连接组件30。
[0034]其中,下层预制单元10和上层预制单元20都是在工厂预制成型,运送至现场后安
装即可。上层预制单元20用于安装在下层预制单元10上方,根据所需高度在下层预制单元10的上方依次安装一层、两层或更多的上层预制单元20,形成具有两层、三层或更多层的箱型建筑物。连接组件30用于将下层预制单元10和上层预制单元20连接为一体,也用于将上下层设置的两层上层预制单元20连接为一体。
[0035]如图1

3所示,下层预制单元10可包括第一底板11、两个第一外墙板12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隔墙13。两个第一外墙板12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底板11的相对两侧端,形成箱型建筑物下层的部分外墙结构;第一外墙板12和第一底板11通过在模具内浇筑后一体成型。第一隔墙13垂直连接在第一底板11上并间隔在两个第一外墙板12之间,用于将下层预制单元10内的空间分隔为两个或以上的隔间。第一隔墙13与第一外墙板12、第一底板11通过在模具内浇筑后一体成型。
[0036]根据箱型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两个第一外墙板12中至少一个第一外墙板12上设有窗口14或者门洞,或者两者兼具。窗口14用于安装窗户构件,作为箱型建筑物可开合窗口,便于通风、通光等。第一隔墙13上可根据需要设有门洞15,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隔间。
[0037]如图1、4所示,上层预制单元20可包括第二底板21、两个第二外墙板22、至少一个第二隔墙23以及顶板24。两个第二外墙板22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二底板21的相对两侧端,形成箱型建筑物上层的部分外墙结构;第二外墙板22和第二底板21通过在模具内浇筑后一体成型。第二隔墙23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下层预制单元、至少一个上层预制单元、若干连接组件;所述下层预制单元包括第一底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相对两侧端的两个第一外墙板;所述第一外墙板的内表面上端设有第一手孔,所述第一外墙板的上端内部设有贯穿其顶部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手孔与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所述上层预制单元包括第二底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相对两侧端的两个第二外墙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墙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二外墙板的内表面下端设有第二手孔,所述第二外墙板的下端内部设有贯穿底部的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手孔与所述第二孔道相连通;所述上层预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下层预制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二外墙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外墙板的顶部通过企口配合,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相接通;所述连接组件穿设锁紧在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中,将所述第一外墙板和第二外墙板上下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和至少两个螺母;所述连接螺杆穿设在相接通的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中;至少一所述螺母通过所述第一手孔进入所述第一孔道,锁紧在所述连接螺杆位于所述第一孔道的端部上;至少另一所述螺母通过所述第二手孔进入所述第二孔道,锁紧在所述连接螺杆位于所述第二孔道的端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墙板上设有窗口、门洞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外墙板上设有窗口、门洞中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预制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杰王元媛施立伟徐珮芸林碧恒赵晓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臻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