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46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包括多个悬挑梁,所述悬挑梁包括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沿所述悬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悬挑梁的内伸梁沿既有楼层梁的梁边通过多个第一封闭箍筋与所述既有楼层梁绑定,所述多个第一封闭箍筋沿所述内伸梁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由C型箍筋和第一拉筋闭合而成,所述C型箍筋的开放端植入绑定的所述既有楼层梁内,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内,所述第一拉筋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内,沿所述既有楼层梁高度方向与所述C型箍筋的开放端结合形成第一封闭箍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位于所述第一封闭箍筋内。该悬挑结构与既有边界结构绑定整体受力,增加可靠性。增加可靠性。增加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改造工程因建筑功能的需要,在建筑外边界增设悬挑阳台、走道等,需要设置悬挑梁。传统的混凝土悬挑梁需要在既有结构边界处植入悬挑梁的上下纵筋,并需要满足足够的深度,特别是悬挑梁的上部纵筋为受拉钢筋,按规范要求植筋深度一般超过钢筋直径的20倍,给现场施工带来麻烦,多数情况下纵筋植筋深度难以满足要求,即使有条件植筋,因植筋深度很大,且施工因素、植筋胶的耐久性等会影响此悬挑梁的使用年限,从而影响该悬挑结构的安全可靠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包括多个悬挑梁,所述悬挑梁包括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沿所述悬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悬挑梁的内伸梁沿既有楼层梁的梁边通过多个第一封闭箍筋与所述既有楼层梁绑定,所述多个第一封闭箍筋沿所述内伸梁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由一个C型箍筋和一个第一拉筋闭合而成,所述C型箍筋的开放端植入绑定的所述既有楼层梁内,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内,所述第一拉筋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内,沿所述既有楼层梁高度方向与所述C型箍筋的开放端结合形成第一封闭箍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位于所述第一封闭箍筋内。
[0006]进一步地,第二悬挑梁的内伸梁一部分与既有框架柱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绑定,另一部分与既有楼板通过多个第二封闭箍筋绑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封闭箍筋由一个U型箍筋和一个第二拉筋闭合而成,所述U型箍筋的开放端位于所述既有楼板层,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二悬挑梁内,所述第二拉筋位于所述既有楼板层,与所述U型箍筋的开放端结合形成第二封闭箍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位于所述第二封闭箍筋内。
[0008]进一步地,第三悬挑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穿过边梁,通过植筋胶将所述第三悬挑梁与所述边梁绑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之间还设有腰筋,由第三拉筋勾住所述腰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C型箍筋在所述既有楼层梁内的植入深度为C型箍筋直径的13

15倍 。
[0011]进一步地,所述悬挑梁的内伸梁的长度为所述悬挑结构跨度的1/2

2/3。
[0012]有益效果
[0013]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
型与传统技术相比,在建筑边界以外需要新增悬挑结构,若直接从既有楼层梁或既有框架柱的末端采用纵筋植筋新筑悬挑梁,受拉纵筋植筋深度影响很大,施工可靠性低且对植筋胶的耐久性要求高,而本技术的悬挑结构采用沿既有楼层梁或既有框架柱的边缘的方式进行绑定,这样可将悬挑梁与既有楼层梁或既有框架柱绑定整体受力,避免了仅依靠受拉纵筋植筋的方式,并可通过适当增加悬挑梁内伸长度以提高悬挑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悬挑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A

A剖面图。
[0016]图3是图1的B

B剖面图。
[00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18]1‑
第一悬挑梁;2

第二悬挑梁;3

第三悬挑梁;4

上部纵筋;5

下部纵筋;6

既有楼层梁;7

C型箍筋;8

第一拉筋;9

既有框架柱;10

既有楼板;11

U型箍筋;12

第二拉筋;13

边梁;14

腰筋;15

第三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该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既有结构边界处植入深度足够深的上下纵筋而导致施工不便、耐久性可靠性有限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悬挑结构,该悬挑结构包括多个悬挑梁,具体为第一悬挑梁1、第二悬挑梁2和第三悬挑梁3,所述第一悬挑梁1、第二悬挑梁2和第三悬挑梁3为遇到不同边界结构时采用的不同悬挑方案,三种悬挑梁不限于一个。每个悬挑梁都在其内部设置有上部纵筋4和下部纵筋5,所述上部纵筋4和下部纵筋5的上下是相对悬挑梁的高度方向,所述上部纵筋4和下部纵筋5沿所述悬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
[0022]如图2所示,当悬挑结构在遇到的边界结构为既有楼层梁6时,第一悬挑梁1的内伸梁沿既有楼层梁6的梁边通过多个第一封闭箍筋与所述既有楼层梁4绑定,所述多个第一封闭箍筋沿所述内伸梁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优选地,间隔距离为100mm。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由一个C型箍筋7和一个第一拉筋8闭合而成,所述C型箍筋7的开放端植入绑定的所述既有楼层梁6内,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1内,所述第一拉筋8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1内,沿所述既有楼层梁6的高度方向与所述C型箍筋7的开放端结合形成第一封闭箍筋,所述上部纵筋4和下部纵筋5位于所述第一封闭箍筋内。所述C型箍筋7在所述既有楼层梁4内的植入深度为C型箍筋直径的13

15倍,优选15倍。
[0023]如图3所示,当悬挑结构在遇到的边界结构为既有框架柱9时,第二悬挑梁2的内伸
梁与所述既有框架柱相邻的一部分与既有框架柱9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绑定,不与所述既有框架柱9相邻的另一部分与既有楼板10通过多个第二封闭箍筋绑定。第二悬挑梁2与所述既有框架柱9的绑定结构与第一悬挑梁1与所述既有楼层梁6的绑定结构相同,均通过第一封闭箍筋的C型箍筋7植入既有结构中进行绑定。第二悬挑梁2与既有楼板10由所述第二封闭箍筋绑定,所述第二封闭箍筋由一个U型箍筋11和一个第二拉筋12闭合而成,所述U型箍筋11的开放端位于所述既有楼板10,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二悬挑梁2内,所述第二拉筋12位于所述既有楼板10,与所述U型箍筋11的开放端结合形成第二封闭箍筋,所述上部纵筋4和下部纵筋5位于所述第二封闭箍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悬挑梁,所述悬挑梁包括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沿所述悬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悬挑梁的内伸梁沿既有楼层梁的梁边通过多个第一封闭箍筋与所述既有楼层梁绑定,所述多个第一封闭箍筋沿所述内伸梁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由一个C型箍筋和一个第一拉筋闭合而成,所述C型箍筋的开放端植入绑定的所述既有楼层梁内,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内,所述第一拉筋位于所述第一悬挑梁内,沿所述既有楼层梁高度方向与所述C型箍筋的开放端结合形成第一封闭箍筋,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位于所述第一封闭箍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悬挑梁的内伸梁一部分与既有框架柱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封闭箍筋绑定,另一部分与既有楼板通过多个第二封闭箍筋绑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边界增设的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闭箍筋由一个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传胜沈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