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37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相对设置在挡土墙体的两侧,且错位设置,以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至少部分重叠;垫片,至少为两个,两个垫片相对的设置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且远离挡土墙体的一侧;预应力锚具,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垫片上,且远离挡土墙体的一侧;固定杆,依次穿过预应力锚具、垫片、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垫片和预应力锚具;其中,固定杆经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两面挡土墙体端面对接处所形成的缝隙,并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固定,以便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对两面挡土墙体施加预应力。面挡土墙体施加预应力。面挡土墙体施加预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除了满足使用功能外,正逐步向景观型发展,桥梁造型也更加美观具有特点,城市桥梁也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每座桥梁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特别是近几年高铁、机场、快速路等基础设施的兴建,桥梁的建设逐渐增多。
[0003]桥梁施工后,桥梁两端地形的塑造,势必会遇到高差问题。放坡、台阶、挡土墙都是常用消化场地高差的方式。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充分考虑场地的地基条件、景观风格、高差大小以及与周边环境协同性等多种因素,进而多数会选择挡土墙这种不占用大面积用地并且美观的处理方式。
[0004]临近桥梁的两挡土墙间路基填筑质量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否沉降是保行车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计算,回填材料对于挡土墙的水平应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填筑材料的密实度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路基的填筑施工,既要保证材料碾压的密实程度又需要避免因路基的碾压造成挡土墙的水平位移是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控制了挡土墙的水平位移的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包括:
[0008]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挡土墙体的两侧,且错位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至少部分重叠;
[0009]垫片,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垫片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上,且远离所述挡土墙体的一侧;
[0010]预应力锚具,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垫片上,且远离所述挡土墙体的一侧;
[0011]固定杆,依次穿过预应力锚具、垫片、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垫片和预应力锚具;其中,
[0012]所述固定杆经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两面所述挡土墙体端面对接处所形成的缝隙,并将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对两面所述挡土墙体施加预应力。
[0013]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挡土墙体互为镜像结构。
[0014]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一槽钢和两个第二槽钢,所述第二槽钢沿长度
方向的周向尺寸略小于所述第一槽钢,两个所述第一槽钢的开口方向背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槽钢之间形成缝隙,以便所述固定杆能够插入缝隙;所述第二槽钢沿所述第一槽钢的开口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槽钢,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槽钢。
[0015]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保护垫板,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挡土墙体接触的表面上。
[0016]其中,所述保护垫板为木胶合板。
[0017]其中,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重叠部位的所述保护垫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均设有垫高片。
[0018]其中,所述垫高片为铁片。
[0019]其中,所述固定杆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应力锚具螺纹连接。
[0020]其中,所述预应力锚具与所述垫片为一体式构成。
[0021]其中,所述固定杆为预应力钢绞线或螺杆,所述钢绞线或所述螺杆进行防腐处理。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在两面相邻的挡土墙体端面处相对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并通过固定杆穿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在两面相邻的挡土墙体端部,以便阻止挡土墙体沿水平方向位移。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能够现场装配的优点。此外,也可对已产生位移的挡土墙体进行位移校正,其原理是在挡土墙体沉降缝处交错施加预应力,使挡土墙体回填材料由被动土压力转换为主动土压力。待土基趋于稳定,回填材料被动土压力逐渐减弱后,再进行放张卸载。
[0023]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5]图1是本技术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的第一固定件俯视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侧面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第一固定件;2、第二固定件;3、垫片;4、预应力锚具;5、固定杆;6、挡土墙体;7、第一槽钢;8、第二槽钢;9、保护垫板;10、垫高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31]请参阅图1和图3,一种挡土墙体6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2、垫片3、预应力锚具4和固定杆5。
[0032]其中,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为长方形的结构,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水平的设置在所述挡土墙体6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0033]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设置在两面挡土墙体6相邻的端面位置,以使得第一固定件1分别置于两面挡土墙体6上,第二固定件2在挡土墙体6上的位置与第一固定件1的位置相同,其中,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错位设置在挡土墙体6的两侧,以使得第一固定件1与第二固定件2部分重叠。
[0034]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相对于所述挡土墙体6互为镜像结构。
[0035]垫片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垫片3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上,且远离所述挡土墙体6的一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垫片3上设有通孔,以便固定杆5穿过该通孔。
[0036]预应力锚具4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垫片3上,且远离所述挡土墙体6的一侧。预应力锚具4可以与垫片3为一体式构成
[0037]固定杆5,依次穿过预应力锚具4、垫片3、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2、垫片3和预应力锚具4;其中,所述固定杆5经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之间的两面所述挡土墙体6端面对接处所形成的缝隙,并将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固定,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对两面所述挡土墙体6施加预应力。
[003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杆5为防腐处理的预应力钢绞线或螺杆。
[0039]本实施例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挡土墙体的两侧,且错位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至少部分重叠;垫片,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垫片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上,且远离所述挡土墙体的一侧;预应力锚具,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垫片上,且远离所述挡土墙体的一侧;固定杆,依次穿过预应力锚具、垫片、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垫片和预应力锚具;其中,所述固定杆经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两面所述挡土墙体端面对接处所形成的缝隙,并将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对两面所述挡土墙体施加预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挡土墙体互为镜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土墙体外预应力临时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一槽钢和两个第二槽钢,所述第二槽钢沿长度方向的周向尺寸略小于所述第一槽钢,两个所述第一槽钢的开口方向背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槽钢之间形成缝隙,以便所述固定杆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贾连双刘晓峰张力然杨帆朱俊杰王磊吴涛王宁郝凤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