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27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槽和下连槽,所述上连槽开设在波谷处,所述下连槽开设在波峰处,所述上连槽和下连槽的内表面相连通,所述上连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条,所述固条的外表面与下连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条,所述梯条的外表面与下连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韧板,所述韧板的外表面与梯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涉及六角蜂窝斜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六角蜂窝斜管,采用拼接工艺成型,其连接处限位较差,容易导致连接的松动,且容易造成阻流效果,以及使得生产工艺难度增大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


[0001]本技术涉及六角蜂窝斜管
,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

技术介绍

[0002]六角蜂窝斜管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蜂窝板翻转对接,然后将接触部位通过高温加温枪加温然后使上下两侧的蜂窝板粘结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一般只对前后两侧进行连接,中央位置则只是紧密接触,在使用时污泥容易发生“窜位”情况,使整体稳定性不佳。
[0003]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5288086U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包括蜂窝板和上单元卡板,所述蜂窝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呈纵向设置的上单元卡板,在蜂窝板拼接过程中,其上下单元卡板插接,此时可以大大保证蜂窝板之间紧密接触,且不易出现污泥窜位的情况。
[0004]该装置虽然通过上下卡板以及卡槽和卡块之间的连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蜂窝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不易出现污泥窜位的现象,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蜂窝板之间的连接限位较差,容易导致连接松动的问题,其次,卡块和卡槽设置在蜂窝状通道内部,具有一定的阻流效果,且两者的设置增大了生产工艺的难度,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解决了现有六角蜂窝斜管,采用拼接工艺成型,其连接处限位较差,容易导致连接的松动,且容易造成阻流效果,以及使得生产工艺难度增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包括多个折板,相邻两个所述折板外表面互相靠近的一侧相互贴合,所述折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波峰,所述折板外表面设置有波谷,所述波峰和波谷之间叠合形成正六角形蜂窝状,所述折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固定。
[0007]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槽和下连槽,所述上连槽开设在波谷处,所述下连槽开设在波峰处,所述上连槽和下连槽的内表面相连通,所述上连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条,所述固条的外表面与下连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条,所述梯条的外表面与下连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韧板,所述韧板的外表面与梯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梯条和固条外表面的结合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表面与韧板的外表面相卡接,所述韧板的顶部卡接有硬板,所述硬板的外表面与下连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上连槽和下连槽相对应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梯条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0010]优选的,所述韧板在下连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韧板的边侧设置有倒角。
[0012]优选的,两侧所述硬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梯条的宽度。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机构,相邻折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折板之间相互接触,并配合韧板与梯条的限制卡接,以及硬板与韧板的卡接,从而通过固条和梯条,使得相邻折板之间相互夹持,以增强连接的纵向稳定性,同时通过韧板与卡槽的卡接,使得连接的横向稳定性增强,且结构外形简单,通过传统的浇铸、压铸以及焊接等工艺即可完成批量生产,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折板的外部结构拆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梯条的外部结构拆分图。
[0018]图中:1、折板;2、波峰;3、波谷;4、连接机构;41、上连槽;42、下连槽;43、固条;44、梯条;45、韧板;46、卡槽;47、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包括多个折板1,相邻两个折板1外表面互相靠近的一侧相互贴合,折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波峰2,折板1外表面设置有波谷3,波峰2和波谷3之间叠合形成正六角形蜂窝状,波峰2和波谷3由压铸而成,折板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相互固定;连接机构4包括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互相远离一侧不通透设置,图1、图2中贯通设置,为了方便理解其相对位置,以及相对连接关系,且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采用尺寸相同的模具压铸成型,上连槽41开设在波谷3处,下连槽42开设在波峰2处,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的内表面相连通,上连槽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条43,固条43的外表面与下连槽4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固条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条44,固条43和梯条44均采用硬度大且耐腐蚀的金属板材制成,且梯条44底部两侧可设置倒角,避免表面接触刮伤,梯条44的外表面与下连槽4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下连槽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韧板45,韧板45采用具备一定韧性和耐腐蚀的金属板材制成,且倾斜设置,韧板45的外表面与梯条4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梯条44和固条43外表面的结合处开设有卡槽46,卡槽46的内表面与韧板45的外表面相卡接,韧板45的顶部卡接有硬板47,硬板47采用硬度大且耐腐蚀的金属板材制成,优选地,硬板47顶部延伸至上连槽41内部,通过卡接增强折板1之间连接的横向稳定性,硬板47的外表面与下连槽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机构4,相邻折板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进行连接,折板1之间相互接触,并配合韧板45与梯条44的限制卡接,以及硬板47与韧板45的卡接,从而通过固条43和梯条44,使得相邻折板1之间相互夹持,以增强连接的纵向稳定性,同时通过韧板45与卡
槽46的卡接,使得连接的横向稳定性增强,且结构外形简单,通过传统的浇铸、压铸以及焊接等工艺即可完成批量生产,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
[0021]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相对应设置,且根据折板1长度等距设置有多组。
[0022]梯条44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梯条44顶部尺寸与固条43尺寸相同,梯条44的底部尺寸大于其顶部尺寸,以便与两侧韧板45相卡接。
[0023]韧板45在连槽42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以增强左右两侧夹持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0024]韧板45的边侧设置有倒角,设置倒角避免表面之间相互刮伤。
[0025]两侧硬板47之间的距离大于梯条44的宽度,避免阻碍梯条44相向运动。
[0026]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7]工作时,首先采用浇铸磨具浇铸出固条43和梯条44的组合体,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除油除悬浮物的六角蜂窝斜管,包括多个折板(1),相邻两个所述折板(1)外表面互相靠近的一侧相互贴合,所述折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波峰(2),所述折板(1)外表面设置有波谷(3),所述波峰(2)和波谷(3)之间叠合形成正六角形蜂窝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相互固定;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所述上连槽(41)开设在波谷(3)处,所述下连槽(42)开设在波峰(2)处,所述上连槽(41)和下连槽(42)的内表面相连通,所述上连槽(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固条(43),所述固条(43)的外表面与下连槽(4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条(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梯条(44),所述梯条(44)的外表面与下连槽(4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槽(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韧板(45),所述韧板(45)的外表面与梯条(44)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梯条(4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荣荣程克利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吉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