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25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电缆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电缆主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头。该双屏蔽同轴电缆,在进行两个电缆主体之间的连接时,将连接机构处的同步珠对准安装机构处的圆孔插入,在同步珠完全插入圆孔内后,连接头与安装头也完成了插接,此时转动同步套带动同步珠进行转动,同步珠与限位珠接触并对限位珠进行挤压,弹簧柱收缩,同步珠在没了限位珠限位后移动至槽体的末端处,而限位珠在没了同步珠的挤压后会在弹簧柱的作用下复位,以此恢复对同步珠的限位,从而实现对安装机构与连接机构之间连接的限位。而实现对安装机构与连接机构之间连接的限位。而实现对安装机构与连接机构之间连接的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同轴电缆结构包括内导体、聚乙烯绝缘层、铜导体编织和PVC外护套,没有铝箔层,导致长距离信号输送的外信号干扰和编织网密度不够导致的信号干扰。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02957075U的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包括外护套,编织层,聚乙烯绝缘层和内导体,该双屏蔽同轴电缆还包括铝箔层,所述的铝箔层位于编织层和聚乙烯绝缘层之间。在该双屏蔽同轴电缆结构中聚乙烯绝缘层外面增加0.12mm厚度的铝箔层,增加铝箔层之后,同轴电缆的屏蔽效果非常好,避免了长距离信号输送导致的外信号干扰和因为编织网密度不够导致的信号干扰。所述的外护套,编织层,铝箔层,聚乙烯绝缘层和内导体从外到内依次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增加同轴电缆信号传播的稳定性,确保因编织屏蔽的疏忽或意外造成信号传输的不稳定被排除。
[0004]但该公开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并未设置相关的连接防脱结构,导致两根电缆在进行连接合并时,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见,亟需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具备防脱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未设置相关的连接防脱结构,导致两根电缆在进行连接合并时,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电缆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
[0009]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电缆主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同步套,所述同步套远离电缆主体的一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同步柱,所述同步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同步珠。
[0010]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与电缆主体固定安装的安装头,所述安装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远离电缆主体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侧设置有圆孔,所述弧形槽的另一侧内部设置有限位珠,所述限位珠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另一端与限位套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电缆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粘接有耐热层。
[0012]优选的,所述耐热层的外侧粘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外侧粘接有防腐层。
[0013]优选的,所述防腐层的外侧粘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粘接有防护层。
[0014]优选的,所述弧形槽与同步柱相适配,所述圆孔与同步珠相适配。
[0015]优选的,所述弧形槽的末端固定连通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同步珠相适配,且所述限位珠设置于通槽内。
[0016]优选的,所述弹簧柱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同步架,所述同步架的另一端贯穿限位套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拉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双屏蔽同轴电缆,在进行两个电缆主体之间的连接时,将连接机构处的同步珠对准安装机构处的圆孔插入,在同步珠完全插入圆孔内后,连接头与安装头也完成了插接,此时转动同步套带动同步珠进行转动,同步珠与限位珠接触并对限位珠进行挤压,弹簧柱收缩,同步珠在没了限位珠限位后移动至槽体的末端处,而限位珠在没了同步珠的挤压后会在弹簧柱的作用下复位,以此恢复对同步珠的限位,从而实现对安装机构与连接机构之间连接的限位。
[0019]2、该双屏蔽同轴电缆,通槽为同步珠的提供活动的空间,同时,通槽的孔径是要大于弧形槽的孔径的,使得在完成连接机构与安装机构的连接后,同步珠不处于圆孔内是无法拔动两根电缆主体的,以此保证两根电缆主体连接时的稳定性,达到一个防脱的效果,同步架与弹簧柱的连接处为弹簧柱的伸缩端,通过设置拉板与同步架,使得能够在拉板的外侧对限位珠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此在后续对两根电缆主体间的限位进行接触时,转动同步套能够省力,以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安装头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弧形槽与通槽配合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限位珠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电缆主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其中:1、电缆主体;101、导体;102、耐热层;103、阻燃层;104、防腐层;105、防水层;106、防护层;2、连接机构;201、连接头;202、同步套;203、同步柱;204、同步珠;3、安装机构;301、安装头;302、限位套;303、弧形槽;304、圆孔;305、限位珠;306、弹簧柱;307、通槽;308、同步架;309、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5,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电缆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2,电缆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3。
[0028]连接机构2包括与电缆主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头201,连接头201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同步套202,同步套202远离电缆主体1的一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同步柱203,同步柱20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同步珠204。
[0029]安装机构3包括与电缆主体1固定安装的安装头301,安装头3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套302,限位套302远离电缆主体1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303,弧形槽303的一侧设置有圆孔304,弧形槽303的另一侧内部设置有限位珠305,限位珠305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柱306,弹簧柱306的另一端与限位套302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进行两个电缆主体1之间的连接时,将连接机构2处的同步珠204对准安装机构3处的圆孔304插入,在同步珠204完全插入圆孔304内后,连接头201与安装头301也完成了插接,此时转动同步套202带动同步珠204进行转动,同步珠204与限位珠305接触并对限位珠305进行挤压,弹簧柱306收缩,同步珠204在没了限位珠305限位后移动至槽体的末端处,而限位珠305在没了同步珠204的挤压后会在弹簧柱306的作用下复位,以此恢复对同步珠204的限位,从而实现对安装机构3与连接机构2之间连接的限位。
[0031]具体的,电缆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导体101,导体101的外侧粘接有耐热层102,耐热层102的外侧粘接有阻燃层103,阻燃层103的外侧粘接有防腐层104,防腐层104的外侧粘接有防水层105,防水层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2),所述电缆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与电缆主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头(201),所述连接头(201)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同步套(202),所述同步套(202)远离电缆主体(1)的一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同步柱(203),所述同步柱(20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同步珠(204);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与电缆主体(1)固定安装的安装头(301),所述安装头(3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套(302),所述限位套(302)远离电缆主体(1)的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303),所述弧形槽(303)的一侧设置有圆孔(304),所述弧形槽(303)的另一侧内部设置有限位珠(305),所述限位珠(305)的外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柱(306),所述弹簧柱(306)的另一端与限位套(302)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屏蔽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导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点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