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施工用减噪板,包括消声板,还包括:消声通孔,多个所述消声通孔等间隔开设在所述消声板内并贯穿所述消声板的两对向侧面,且所述消声通孔的一端为声波入口、另一端为声波出口;分流挡块,所述分流挡块位于所述消声通孔内靠近声波入口的位置,用于将进入声波分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所述消声通孔的内部空间被所述分流挡块分隔成相对称分布的两个两侧孔道;扰流板;多孔泡沫小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用减噪板,依附围挡进行安装,有效降低了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周围车辆、居民的不良影响;降低噪声污染,符合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提高了道路施工安全性,减少因施工噪声引起的交通事故,降低施工意外成本。意外成本。意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减噪板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用减噪板。
技术介绍
[0002]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另外还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的需求逐渐增大,高速公路枢纽及其他的一些涉路施工和市政道路的施工会产生大量噪音,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安全和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减噪施工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用减噪板,具有使用方便以及降噪效果好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用减噪板,包括消声板,所述施工用减噪板还包括:
[0006]消声通孔,多个所述消声通孔等间隔开设在所述消声板内并贯穿所述消声板的两对向侧面,且所述消声通孔的一端为声波入口、另一端为声波出口;
[0007]分流挡块,所述分流挡块位于所述消声通孔内靠近声波入口的位置,用于将进入声波分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所述消声通孔的内部空间被所述分流挡块分隔成相对称分布的两个两侧孔道;
[0008]扰流板,两组所述扰流板相对称分布在所述消声通孔内,且同组的所述扰流板间隔设有多个,两组所述扰流板之间间隔出与所述声波出口相通的中间孔道,相邻的所述扰流板之间以及首端所述扰流板与所述分流挡块之间间隔出使两侧孔道与中间孔道相通的对流槽口,尾端的所述扰流板搭接所述消声通孔的内壁以使所述两侧孔道的末端封闭;
[0009]多孔泡沫小球,多个所述多孔泡沫小球分布在所述中间孔道内部,且所述多孔泡沫小球为空心球体。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侧孔道的首端面与尾端面均为斜面,所述分流挡块靠近声波入口的一端为等腰三角形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消声板以层叠方式相互连接构成减噪板。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消声板为聚乙烯醇缩甲醛构件。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挡块以及所述扰流板的高度与所述消声通孔的槽深相等。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施工用减噪板,依附围
挡进行安装,有效降低了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周围车辆、居民的不良影响;降低噪声污染,符合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提高了道路施工安全性,减少因施工噪声引起的交通事故,降低施工意外成本。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消声通孔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多孔泡沫小球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消声板;2、消声通孔;3、分流挡块;4、声波入口;5、两侧孔道;6、扰流板;7、中间孔道;8、声波出口;9、对流槽口;10、多孔泡沫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用减噪板,包括消声板1,多个消声板1以层叠方式相互连接构成减噪板,施工用减噪板还包括:消声通孔2,多个消声通孔2等间隔开设在消声板1内并贯穿消声板1的两对向侧面,且消声通孔2的一端为声波入口4、另一端为声波出口8;分流挡块3,分流挡块3位于消声通孔2内靠近声波入口4的位置,用于将进入声波分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消声通孔2的内部空间被分流挡块3分隔成相对称分布的两个两侧孔道5;扰流板6,两组扰流板6相对称分布在消声通孔2内,且同组的扰流板6间隔设有多个,两组扰流板6之间间隔出与声波出口8相通的中间孔道7,相邻的扰流板6之间以及首端扰流板6与分流挡块3之间间隔出使两侧孔道5与中间孔道7相通的对流槽口9,尾端的扰流板6搭接消声通孔2的内壁以使两侧孔道5的末端封闭;多孔泡沫小球10,多个多孔泡沫小球10分布在中间孔道7内部,且多孔泡沫小球10为空心球体,在使用时,利用粘合或者其他常规手段将多个消声板1以层叠方式相互连接构成减噪板,保证消声板1组合后的气密性,然后将减噪板组合体利用螺钉或者其他常规手段固定在围挡上,噪音声波从声波入口4进入消声通孔2内,然后分流挡块3将进入声波分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分别进入两个两侧孔道5内,然后从对流槽口9进入中间孔道7内,抵消掉声波的部分能量,中间孔道7内部具有多个多孔泡沫小球10,可以进一步吸收声波能量,最终声波由中间孔道7连通的声波出口8传出,有效降低了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周围车辆、居民的不良影响;降低噪声污染,符合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提高了道路施工安全性,减少因施工噪声引起的交通事故,降低施工意外成本。
[0023]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侧孔道5的首端面与尾端面均为斜面,分流挡块3靠近声波入口4的一端为等腰三角形结构,能够可靠将进入声波分
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使声波分别进入两个两侧孔道5内。
[0024]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消声板1为聚乙烯醇缩甲醛构件,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消声效果较好材料,如橡胶。
[0025]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分流挡块3以及扰流板6的高度与消声通孔2的槽深相等,保证消声板1组合后的气密性。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的施工用减噪板,在使用时,利用粘合或者其他常规手段将多个消声板1以层叠方式相互连接构成减噪板,保证消声板1组合后的气密性,然后将减噪板组合体利用螺钉或者其他常规手段固定在围挡上;
[0027]噪音声波从声波入口4进入消声通孔2内,然后分流挡块3将进入声波分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分别进入两个两侧孔道5内,然后从对流槽口9进入中间孔道7内,抵消掉声波的部分能量,中间孔道7内部具有多个多孔泡沫小球10,可以进一步吸收声波能量,最终声波由中间孔道7连通的声波出口8传出,有效降低了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周围车辆、居民的不良影响;降低噪声污染,符合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提高了道路施工安全性,减少因施工噪声引起的交通事故,降低施工意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减噪板,包括消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用减噪板还包括:消声通孔(2),多个所述消声通孔(2)等间隔开设在所述消声板(1)内并贯穿所述消声板(1)的两对向侧面,且所述消声通孔(2)的一端为声波入口(4)、另一端为声波出口(8);分流挡块(3),所述分流挡块(3)位于所述消声通孔(2)内靠近声波入口(4)的位置,用于将进入声波分流成相对称分布的两束,所述消声通孔(2)的内部空间被所述分流挡块(3)分隔成相对称分布的两个两侧孔道(5);扰流板(6),两组所述扰流板(6)相对称分布在所述消声通孔(2)内,且同组的所述扰流板(6)间隔设有多个,两组所述扰流板(6)之间间隔出与所述声波出口(8)相通的中间孔道(7),相邻的所述扰流板(6)之间以及首端所述扰流板(6)与所述分流挡块(3)之间间隔出使两侧孔道(5)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荣,肖荣,黄看源,张周昌,李海常,钟兆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