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娥英专利>正文

人工气道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41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气道监测仪,包括气管导管、气囊、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充气管和吸痰套管;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通过所述充气管与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下部的所述气囊相连通,自动调整控制所述气囊内压力;所述吸痰套管以一定夹角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侧壁上;所述吸痰套管开口处设置密封。本装置将气管导管上气囊压力自动持续调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备准确建立好人工气道,大大简化气管导管的管理流程,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病人监测中的工作;同时,在不需要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建立实时自动吸痰,降低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强度。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强度。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气道监测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气道实时监测与调整仪。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中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时,通过气管导管实施机械通气、手术麻醉或者心肺复苏。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建立人工气道是否成功。根据临床经验,把导管气囊的压力为调整的最佳状态。目前的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由注射器打入,根据手感来判断气囊的压力是否合适,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弊端。当气囊压力过大时,会压迫患者气管,造成溃烂,更有甚者气囊破裂,危及生命危险。当气囊压力过小时,严重影响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容易造成病人的呼吸衰竭,甚至口腔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感染肺炎,致死率极高。因此,气囊的压力监测、调整与持续通气状态下对声门下分泌物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气管导管上气囊压力自动持续调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准确建立好人工气道;同时,在不需要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建立实时自动吸痰,降低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强度的人工气道监测仪。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气道监测仪,包括气管导管、气囊、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充气管和吸痰套管;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通过所述充气管与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下部的所述气囊相连通,自动调整控制所述气囊内压力;所述吸痰套管以一定夹角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侧壁上;所述吸痰套管开口处设置密封。
[0006]作为优化,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与所述充气管活动式密封连接。
[0007]作为优化,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包括电子显示屏、自动放气开关、自动充气开关和电源开关。
[0008]作为优化,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上扩容设置实时监测病人体内中心温度或湿度的一种或多种模块组合。
[0009]作为优化,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将所述气囊压力自动调整控制在15cmH2O~25cmH2O范围内。
[0010]作为优化,通过所述吸痰套管插入吸痰管,通过所述吸痰管连接外部自动化吸痰器。
[0011]作为优化,所述充气管和所述吸痰套管呈一定间隔分布设置在气管导管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装置将气囊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能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将气囊压力自动充气到指定数值,当病人插入气管导管时,数字化监测气管导管上气囊压力,全自动
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大大简化了气管导管的管理流程,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病人监测中的工作。根据使用情况,可扩展自动充放气监测系统的功能适用范围。同时,在不需要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断开连接的情况下,穿过吸痰套管插入吸痰管,将吸痰管连接到外部的自动化吸痰器上进行实时吸痰,大大降低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
[0017]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1,电子显示屏2,自动充气开关3,自动放气开关4,电源开关5,充气管接头A6,充气管接头B7,充气管8,插管接头9,气管插管10,密封塞11,吸痰套管12,气囊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人工气道监测仪,包括气管导管、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1、充气管8、气囊13、插管接头9、气管插管10和吸痰套管12;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1通过充气管街头A6与充气管8上充气管接头B7螺纹密封连接,再与气管导管下部的气囊13相连通,从而通过对自动充放气调整检测系统1的设定自动调整控制气囊13内压力。气管导管侧壁上以一定夹角设置吸痰套管12,吸痰套管12开口处设置密封塞11,在不需要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断开连接的情况下,打开密封塞11,穿过吸痰套管12插入吸痰管,将吸痰管连接到外部的自动化吸痰器上进行实时吸痰,大大降低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辅助自动化吸痰的建立,即使在气囊压力过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避免口腔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中,感染肺炎,一定程度上避免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0021]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1上包括电子显示屏2、自动充气开关3、自动放气开关4和电源开关5功能模块;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1可扩容设置实时监测病人体内中心温度或湿度的一种或多种模块的组合。本装置为自动充气放气与监测气管导管压力的多能人工气道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显示气囊13的压力值,当气囊13内压力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时,自动充气停止;当气囊13压力低于设定的压力范围时,自动充气开启,充气到设定的压力范围内时,自动充气停止;当气囊内压力高于设定的压力范围时,自动放气开启,放气到设定的压力范围内时,自动放气停止。在现有技术临床中运用,通过跟踪调研,套囊压力普遍偏高,而且此压力很难做到掌控和监测。当套囊压力较高,对黏膜产生的压力大于34.15cmH2O到43.51cmH2O时,可造成局部黏膜坏死。当气囊13压力在15cmH2O~25cmH2O范围内,较为友好。本装置将气囊13压力控制在15cmH2O~25cmH2O范围之内,同时,能够根据病人具体情
况,将气囊压力自动充气到指定数值,当病人插入气管导管时,数字化监测气管导管的气囊13压力,全自动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0022]充气管8和吸痰套管12呈一定间隔分布设置在气管导管上,不形成相互干涉,便于医护工作者操作。吸管套管12的设计,与传统的吸痰路径相比,更加方便和高效。在使用传统的气管导管进行吸痰处理时,需要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断开连接,不仅影响患者正常使用呼吸机来维护生命体征,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穿过吸痰套管12插入吸痰管,并将吸痰管连接到外部的自动化吸痰器上进行实时吸痰,大大降低分泌物渗漏到下呼吸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气管导管也不限于具有吸痰功能的便捷,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够完全实现终端设备与气管导管在功能上密切配合,形成全新的人工气道监测仪。
[0023]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1通过充气管接头A6与充气管8上充气管接头B7螺纹或其他方式活动式密封连接。一方面密封连接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漏气现象,另一方面一次性的气管导管方便随时分拆更换,在确保控制监测气囊压力的基础上,又能节约使用成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气道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气囊、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充气管和吸痰套管;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通过所述充气管与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下部的所述气囊相连通,自动调整控制所述气囊内压力;所述吸痰套管以一定夹角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侧壁上;所述吸痰套管开口处设置密封;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包括电子显示屏、自动放气开关、自动充气开关和电源开关;所述自动充放气调整监测系统与所述充气管活动式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道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娥英
申请(专利权)人:张娥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