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轴承座,属于轴承座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油腔内注入足够的润滑油,然后在轴承座安装轴承本体后,轴承本体表面的导油柱插入出油口内并与油腔连通,使油腔内的润滑油自然的流淌进轴承的内部,实现对轴承的润滑作用,同时油腔内设置有弹簧和封板,在没有轴承本体安装时,弹簧带动封板对出油口进行封堵,无法使润滑油从出油口向外流淌,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轴承本体是否安装,并保证油腔的密封性,防止润滑油溢出浪费,只需要检测油腔内有足够的润滑油储量,无需对安装后的轴承本体进行检测,是否有较为严重的磨损,即可始终保持轴承本体的润滑度。润滑度。润滑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轴承座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座
,具体为一种自润滑轴承座。
技术介绍
[0002]转盘轴承座引是一种可以接受综合载荷、构造特别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座,其具有构造紧凑、回转灵敏、装置维护方便等特点。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
[0003]现有技术中,轴承座内的润滑油腔与轴承的进油口直接连通,使润滑油直接流入轴承内,在轴承与轴承座分离时,轴承座油腔内的润滑油会流出导致浪费。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212899421U的中国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了一种润滑轴承座,包括轴承座,轴承座的上端预置插接孔内插接有通入管,通入管的下端管口处设置有海绵刷,通入管位于轴承座的上端外侧部位套接有密封盖,通入管的上端连接有注油管。避免了润滑油由于冷却粘稠而造成海绵刷吸收润滑油困难的情况,从而保证对轴承主体润滑的整体效果,实现了注油管、密封盖、通入管三者之间的方便安装,避免空气进入到轴承座内而造成润滑油变质,保证了轴承座的整体密封性。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注油管内添加润滑油,然后润滑油通过发热板加热后,提升润滑油的流动性,然后再通过海绵刷对轴承进行润滑,首先润滑油需要手动添加,顺着通入管向下流淌,在轴承与轴承座进行安装后,无法知晓支撑座内部轴承的润滑度,当轴承磨损出现故障对支撑座进行添加润滑油时,已经无法对受损的轴承进行维护,导致需要更换轴承,需要定期的对轴承座进行检修,保障轴承的正常运转,同时在对轴承与轴承座分离时,注油管内的润滑油会一直向下滴落,导致润滑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润滑轴承座,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固定座和活动座的内部开设有油腔,所述油腔相互连通,所述固定座和活动座相向的一侧卡接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部连通有导油柱,所述固定座相应位置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导油柱远离轴承本体的一侧贯穿至油腔的内腔,所述活动座的表面开设有添油口,所述油腔的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位于出油口的下方。
[0007]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固定座底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座和活动座的右侧固定有相互贴合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活动座相向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轴承本体位于收纳槽的内腔。
[0009]优选的,所述轴承本体的顶部固定有限位柱,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开设有供限位柱插接的限位孔。
[0010]优选的,所述封板表面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于油腔的内腔。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活动座相互贴合的位置垫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卡接与油腔的内腔。
[0012]优选的,所述添油口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密封栓,所述导油柱的侧面开设有进油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在油腔内注入足够的润滑油,然后在轴承座安装轴承本体后,轴承本体表面的导油柱插入出油口内并与油腔连通,使油腔内的润滑油自然的流淌进轴承的内部,实现对轴承的润滑作用,同时油腔内设置有弹簧和封板,在没有轴承本体安装时,弹簧带动封板对出油口进行封堵,无法使润滑油从出油口向外流淌,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轴承本体是否安装,并保证油腔的密封性,防止润滑油溢出浪费,只需要检测油腔内有足够的润滑油储量,无需对安装后的轴承本体进行检测,是否有较为严重的磨损,即可始终保持轴承本体的润滑度。
[0015]2、本技术通过在导油柱的侧面开设进油口,方便在导油柱推动封板时,润滑油可以从进油口进入导油柱流入轴承本体的内部,避免导油柱与封板接触,导致导油柱被堵塞。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活动座和轴承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座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固定座;2、活动座;3、油腔;4、轴承本体;5、导油柱;6、出油口;7、添油口;8、弹簧;9、封板;10、安装座;11、固定块;12、螺栓;13、收纳槽;14、限位柱;15、限位孔;16、定位柱;17、密封圈;18、密封栓;19、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自润滑轴承座,包括固定座1和活动座2,固定座1与活动座2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固定座1和活动座2的内部开设有油腔3,油腔3相互连通,固定座1和活动座2相向的一侧卡接有轴承本体4,轴承本体4的底部连通有导油柱5,固定座1相应位置开设有出油口6,导油柱5远离轴承本体4的一侧贯穿至油腔3的内腔,活动座2的表面开设有添油口7,油腔3的底部固定有弹簧8,弹簧8的顶部固定有封板9,封板9位于出油口6的下方,通过在油腔3内注入足够的润滑油,然后在轴承座安装轴承本体4后,轴承本体4表面的导油柱5插入出油口6内并与油腔3连通,使油腔3内的润滑油自然的流淌进轴承的内部,实现对轴承的润滑作用,同时油腔3内设置有弹簧8和封板9,在没有轴承本
体4安装时,弹簧8带动封板9对出油口6进行封堵,无法使润滑油从出油口6向外流淌,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轴承本体4是否安装,并保证油腔3的密封性,防止润滑油溢出浪费,只需要检测油腔3内有足够的润滑油储量,无需对安装后的轴承本体4进行检测,是否有较为严重的磨损,即可始终保持轴承本体4的润滑度。
[0023]还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底部的安装座10,安装座10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固定座1和活动座2的右侧固定有相互贴合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安装有螺栓12,螺栓1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安装座10和安装孔可对轴承座进行安装,同时利用螺栓12可将活动座2与固定座1稳定安装,使固定座1与活动座2对轴承本体4进行卡接限位。
[0024]固定座1和活动座2相向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13,轴承本体4位于收纳槽13的内腔,利用收纳槽13对轴承本体4进行卡接,防止轴承本体4在轴承座的内部发生晃动,影响轴承的稳定性。
[0025]轴承本体4的顶部固定有限位柱14,活动座2的底部开设有供限位柱14插接的限位孔15,利用限位柱14可在限位孔15的内腔卡接,方便对轴承本体4进行限位,防止轴承本体4在固定座1和活动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轴承座,包括固定座(1)和活动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与活动座(2)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固定座(1)和活动座(2)的内部开设有油腔(3),所述油腔(3)相互连通,所述固定座(1)和活动座(2)相向的一侧卡接有轴承本体(4),所述轴承本体(4)的底部连通有导油柱(5),所述固定座(1)相应位置开设有出油口(6),所述导油柱(5)远离轴承本体(4)的一侧贯穿至油腔(3)的内腔,所述活动座(2)的表面开设有添油口(7),所述油腔(3)的底部固定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部固定有封板(9),所述封板(9)位于出油口(6)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底部的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座(1)和活动座(2)的右侧固定有相互贴合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安装有螺栓(12),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全,蒋曦明,方官根,鲍明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全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