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37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为解决大批量的培养钵进行养护操作或搬运麻烦的问题,旋转座通过旋转轴承可旋转式连接在支撑桩上,旋转座的外侧设置有四根隔杆,各个培养钵分别卡接在隔杆的内部蓄水槽相连通,旋转座的设置使得可以带动培养钵在箱体的内部旋转,从而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对培养钵进行检查和操作时轻松的调整各个培养钵的位置,提高操作便利性,钵体内部的培养槽之间通过隔板相分隔,钵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培养槽的设置使得在同一培养钵可以同时分隔培育多组芦笋种子育苗,可以保证培育环境的统一,同时通过把手可以轻松的将整个培养槽抬起,便于对大批量的育苗进行统一的搬运和整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为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

技术介绍

[0002]对芦笋种子育苗培育,已有相关专利,比如申请号CN201621202518.4公开了一种育苗营养钵,托架底座与所述四个托架支架连接,其中,三个托架支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托架底座转动连接,一个托架支架与所述托架底座固定连接;营养钵主体内部设有四个轨道,所述托架底座上的四个托架支架与四个轨道相匹配,所述托架支架上端安装有挡块,所述营养钵主体底部设有矩形孔,锁紧片安装在所述托架底座底部,穿过所述矩形孔,将营养钵主体和托架底座锁紧连接,该专利实现了可重复多次使用、降低成本和去钵时不易动伤根系,同时利于沥水、透气和植株缓苗,保证幼苗生长健壮。
[0003]上述专利其实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在使用培养钵对芦笋种子进行育苗培育时,各个培养钵单独分散放置,工作人员在对培养钵进行查看、调整或取出等操作时,需要对各个培养钵进行单独的移动调整,同时靠内的培养钵周围环绕其他的培养钵,工作人员距离较远往往操作调整麻烦,同时在对培养钵进行处理时,往往难以进行大批量的统一转运,需要将各个培养钵转移到一定的移动平台或容器上,再进行转移,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包括底箱、透明顶盖和培养钵,所述底箱的顶部可拆卸式设置有透明顶盖,底箱的内部设置有培养钵,培养钵可拆卸式连接在底箱内部;
[0007]所述透明顶盖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的一侧设置有导管,导管与透明顶盖的内外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底箱包括箱体、入水管、排水管、蓄水槽、卡环、支撑桩、旋转座和隔杆,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槽,箱体的外部设置有入水管和排水管,入水管和排水管均与蓄水槽相连通,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桩,支撑桩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的外侧设置有四根隔杆,蓄水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环,培养钵放置于卡环上。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轴承,旋转座通过旋转轴承可旋转式连接在支撑桩上。
[0010]优选的,所述培养钵设置有四个,各个培养钵分别卡接在隔杆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钵包括钵体、隔板、培养槽、透孔和把手,钵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钵体内部设置有培养槽,培养槽之间通过隔板相分隔,培养槽的底部开设有透孔,培养槽通过透孔与蓄水槽相连通,钵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入水管连接在卡环的下方,排水管连接在蓄水槽的底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现有技术下,在使用培养钵对芦笋种子进行育苗培育时,各个培养钵单独分散放置,工作人员在对培养钵进行查看、调整或取出等操作时,需要对各个培养钵进行单独的移动调整,同时靠内的培养钵周围环绕其他的培养钵,工作人员距离较远往往操作调整麻烦,而本技术旋转座通过旋转轴承可旋转式连接在支撑桩上,旋转座的外侧设置有四根隔杆,各个培养钵分别卡接在隔杆的内部,旋转座的设置使得可以带动培养钵在箱体的内部旋转,从而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对培养钵进行检查和操作时轻松的调整各个培养钵的位置,在对不同的培养钵进行检查时仅需转动旋转座,即可利用隔杆推动培养钵进行旋转,提高操作便利性,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
[0015]2.现有技术下,在对培养钵进行处理时,往往难以进行大批量的统一转运,需要将各个培养钵转移到一定的移动平台或容器上,再进行转移,操作麻烦,而本技术钵体内部的培养槽之间通过隔板相分隔,钵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培养槽的设置使得在同一培养钵可以同时分隔培育多组芦笋种子育苗,可以保证培育环境的统一,同时通过把手可以轻松的将整个培养槽抬起,便于对大批量的育苗进行统一的搬运和整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底箱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培养钵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箱;11、箱体;12、入水管;13、排水管;14、蓄水槽;15、卡环;16、支撑桩;17、旋转座;18、隔杆;2、透明顶盖;21、导管;22、透气孔;3、培养钵;31、钵体;32、隔板;33、培养槽;34、透孔;3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了解决在使用培养钵对芦笋种子进行育苗培育时,各个培养钵单独分散放置,工作人员在对培养钵进行查看、调整或取出等操作时,需要对各个培养钵进行单独的移动调整,同时靠内的培养钵周围环绕其他的培养钵,工作人员距离较远往往操作调整麻烦,同时在对培养钵进行处理时,往往难以进行大批量的统一转运,需要将各个培养钵转移到一定的移动平台或容器上,再进行转移,操作麻烦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包括底箱1、透明顶盖2和培养钵3,底箱1的顶部可拆卸式设置有透明顶盖2,底箱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钵3,培养钵3可拆卸式连接在底箱1内部,透明顶盖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透气孔22,透气孔22的一侧设置有导管21,导管21与透明顶盖2
的内外相连通。
[0024]具体的,在对芦笋种子进行育苗培养时,对底箱1内部注水,将芦笋种子放置于培养钵3的内部,随后盖上透明顶盖2,将底箱1放置于适宜培育的环境中即可,培养时可以通过导管21和透气孔22外接供暖加湿设备对培养钵3内部的培育环境进行控制和调节,保持适宜芦笋种子育苗培养的环境。
[0025]底箱1包括箱体11、入水管12、排水管13、蓄水槽14、卡环15、支撑桩16、旋转座17和隔杆18,箱体1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槽14,箱体11的外部设置有入水管12和排水管13,入水管12和排水管13均与蓄水槽14相连通,入水管12连接在卡环15的下方,排水管13连接在蓄水槽14的底部,蓄水槽1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桩16,支撑桩16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座17,旋转座1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轴承,旋转座17通过旋转轴承可旋转式连接在支撑桩16上,旋转座17的外侧设置有四根隔杆18,蓄水槽14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环15,培养钵3放置于卡环15上,培养钵3设置有四个,各个培养钵3分别卡接在隔杆18的内部。
[0026]具体的,旋转座17的设置使得可以带动培养钵3在箱体11的内部旋转,从而可以让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包括底箱(1)、透明顶盖(2)和培养钵(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顶部可拆卸式设置有透明顶盖(2),底箱(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钵(3),培养钵(3)可拆卸式连接在底箱(1)内部;所述透明顶盖(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透气孔(22),透气孔(22)的一侧设置有导管(21),导管(21)与透明顶盖(2)的内外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笋种子育苗培养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包括箱体(11)、入水管(12)、排水管(13)、蓄水槽(14)、卡环(15)、支撑桩(16)、旋转座(17)和隔杆(18),箱体(1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槽(14),箱体(11)的外部设置有入水管(12)和排水管(13),入水管(12)和排水管(13)均与蓄水槽(14)相连通,蓄水槽(1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桩(16),支撑桩(16)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座(17),旋转座(17)的外侧设置有四根隔杆(18),蓄水槽(14)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环(15),培养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兵周发菊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绿九湾瓜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