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包括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端部的固定部、沿所述支撑柱轴向设置的多个卡扣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柱于金属反射板上,每一卡扣部用于卡紧移相器的侧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通过固定部可直接固定在金属反射板上,通过卡扣部可直接将移相器的侧端卡紧,装配拆卸便捷,装配效率大幅度提高,返修时拆卸也较为便捷。拆卸也较为便捷。拆卸也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移相器
,具体涉及了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天线技术不断发展,天线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集成化。移相器是基站天线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在多端口基站天线设计中,需要用到多个移相器,而金属反射板横向空间有限。为了合理的利用天线内的空间,常将多个移相器竖向叠加放置,目前基站天线多个移相器叠加放置通常采用的是螺丝加支撑柱的方案;具体做法是:在金属反射板与第一层移相器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移相器之间放置通孔支撑柱,再将长螺丝穿过金属反射板、支撑柱、移相器,随后用螺母与螺丝配合将移相器固定在金属反射板上。
[0003]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6497987U公开了一种多层移相器,包括:安装底板、多组单层移相器组件、传动连杆以及层间间隔组件;其中,所述多组单层移相器组件由所述层间间隔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方,且多组单层移相器组件间隔设置,所述传动连杆包括多个连接杆和与所述多个连接杆连接的主体,且每个所述连接杆对应连接一组单层移相器组件的划片。所述层间间隔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柱、固定螺丝和紧固螺母,其中,位于下方的间隔柱的顶部穿过所述单层移相器组件后与另一间隔柱的底部螺纹连接;位于顶部的间隔柱由紧固螺母固定在单层移相器组件上,位于底部的间隔柱由所述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0004]现有多层移相器安装方案虽然部件简单,材料易得。但装配拆卸繁琐,生产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具体实现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包括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端部的固定部、沿所述支撑柱轴向设置的多个卡扣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柱于金属反射板上,每一卡扣部用于卡紧移相器的侧端。
[000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在每一所述卡扣部的下端设有支撑平台。
[000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每一所述卡扣部包括梯形墙、矩形柱和竖向卡臂;所述矩形柱连接在所述梯形墙的后侧,俯视状态下,所述梯形墙和矩形柱呈T型结构;所述竖向卡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梯形墙的前侧上部,另一端悬空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梯形墙中部开设有避让孔,以避让被挤压后复位前的所述竖向卡臂。
[00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竖向卡臂远离所述矩形柱的一侧被设置为楔形侧,所述竖向卡臂的下端设置有内凹部,用于限位所述移相器。
[00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柱的两侧还设置有凸台,用于限位所述移相器。
[00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柱向上延伸形成连接导入部,用于连接另一卡扣部的支撑平台和侧向导入所述移相器。
[00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为方颈螺柱。
[0015]一种新型叠装移相装置,其包括至少三个如上述的支撑固定件、金属反射板和至少两层移相器;所述金属反射板上开设有卡孔,用于安装所述支撑固定件的固定部;每一层所述移相器的侧端开设有至少三个卡槽,用于适配处于同个水平面的所述支撑固定件的卡扣部。
[001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叠装移相装置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卡槽为T型卡槽。
[001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叠装移相装置的一种优化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三个卡槽为镜像排布的四个卡槽。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通过固定部可直接固定在金属反射板上,通过卡扣部可直接将移相器的侧端卡紧,装配拆卸便捷,装配效率大幅度提高,返修时拆卸也较为便捷。
[0020](2)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时,本技术紧固端方颈螺丝与金属反射板矩形卡孔设计使得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可多层叠装:可根据实际需求多层叠装。同时可用于叠装多层移相器,节约天线横向空间等优良特性。可以较大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0021](3)所需要固定的移相器两侧设有四个镜像的T型卡槽,分别卡入四个支撑固定件的卡扣部上,当装配完成时,移相器两侧均受力,形成对抗,提高了移相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另一立体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移相器支撑固定件的另一侧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金属反射板的立体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移相器的立体图;
[0029]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叠装移相装置的立体图;
[0031]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叠装移相装置的侧视图,其包括2层移相器;
[0033]图11为本技术叠装移相装置的侧视图,其包括3层移相器;
[0034]图12为本技术移相器和支撑固定件的组装示意图,图中采用透视;
[0035]图13为本技术叠装移相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中采用透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7]如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现有多层移相器安装方案虽然部件简单,材料易得。但装配拆卸繁琐,生产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
[0038]为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和新型叠装移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39]具体地,请参考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端部的固定部、沿所述支撑柱轴向设置的多个卡扣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柱于金属反射板上,每一卡扣部用于卡紧移相器的侧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在每一所述卡扣部的下端设有支撑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扣部包括梯形墙、矩形柱和竖向卡臂;所述矩形柱连接在所述梯形墙的后侧,俯视状态下,所述梯形墙和矩形柱呈T型结构;所述竖向卡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梯形墙的前侧上部,另一端悬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墙中部开设有避让孔,以避让被挤压后复位前的所述竖向卡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相器支撑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卡臂远离所述矩形柱的一侧被设置为楔形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茂盛,赵黎明,朱智华,曾健昌,覃小龙,王智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