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12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包括设在发动机内腔、呈长条状且两端均设有连接孔的连杆本体,两个连接孔中较大的一个为第一连接孔、较小的一个为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连接有曲轴,第一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长条状润滑槽;第二连接孔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个工件均设在发动机内腔内,运行中可依靠机油的飞溅对工件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在第一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润滑槽,便于机油从润滑槽处进入,进而对第一连接孔的内壁进行润滑,即对曲轴、连杆本体的连接处进行润滑;而长条状的润滑槽提高了机油的进入量,保证了润滑效果,减少了连杆本体、曲轴间的异常磨损,增长连杆本体的使用寿命。增长连杆本体的使用寿命。增长连杆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结构,特别是一种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作为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曲轴连杆机构作为发动机的动力转化和动力输出的主要零部件,承担着将燃油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主要功能,发动机的曲柄连杆结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圆周运动,所以连杆机构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发动机以及发电机组的寿命。发动机运行时,活塞与连杆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不仅要承受着高温和高压,还承受着高负荷运动产生的冲击力,所以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对其的润滑至关重要。
[0003]目前在通用小型汽油发动机中存在着连杆润滑不充分,或者机器长时间运行导致发动机内部金属杂屑堆积进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问题;此外,也出现过发动机内部异响问题,异响常由连杆异常磨损所致,易使得曲轴与连杆产生抱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连杆润滑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连杆本体连接处的润滑、减少连杆本体抱死现象产生的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包括设在发动机内腔、呈长条状且两端均设有连接孔的连杆本体,两个连接孔中较大的一个为第一连接孔、较小的一个为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连接有曲轴,第一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长条状润滑槽;第二连接孔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将连杆本体设为长条状,一端的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曲轴,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活塞,且三个工件均设在发动机内腔内,运行中可依靠机油的飞溅对工件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在第一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润滑槽,便于机油从润滑槽处进入,进而对第一连接孔的内壁进行润滑,即对曲轴、连杆本体的连接处进行润滑;而长条状的润滑槽提高了机油的进入量,保证了润滑效果,减少了连杆本体、曲轴间的异常磨损,增长连杆本体的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地,润滑槽呈弧形并沿第一连接孔的弧面延伸。润滑槽沿弧面延伸,便于润滑油进入后,润滑油在第一连接孔内壁的扩散,保证润滑效果。
[0009]进一步地,润滑槽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外凸的加强筋,加强筋呈弧形的长条状。加强筋保证润滑槽的结构强度,避免润滑槽两侧出现强度不足的情况。
[00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杆螺栓。
[001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靠下的一个连杆螺栓旁设有甩油匙。
[001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的周向还设有排渣孔,排渣孔位于润滑槽的对侧。铝合金小颗粒常随油雾一起进入第一连接孔内,排渣孔用于微小颗粒的排出,避免小颗粒在第一连
接孔内堆积从而造成工件的异常磨损。
[0013]进一步地,在排渣孔轴向的两端均设有倒角。设置倒角,便于小颗粒进入排渣孔,也便于小颗粒排出排渣孔。
[0014]进一步地,排渣孔的直径为3.6mm。
[0015]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润滑孔。润滑孔用于第二连接孔内壁的润滑,即对活塞、连杆本体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减少磨损。
[0016]进一步地,润滑孔的直径为4mm。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将连杆本体设为长条状,一端的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曲轴,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活塞,且三个工件均设在发动机内腔内,运行中可依靠机油的飞溅对工件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在第一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润滑槽,便于机油从润滑槽处进入,进而对第一连接孔的内壁进行润滑,即对曲轴、连杆本体的连接处进行润滑;而长条状的润滑槽提高了机油的进入量,保证了润滑效果,减少了连杆本体、曲轴间的异常磨损,增长连杆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第一连接孔;2第二连接孔;3润滑槽;4加强筋;5连杆螺栓;6甩油匙;7排渣孔;8倒角;9润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和图2,一种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包括设在发动机内腔、呈长条状且两端均设有连接孔的连杆本体,两个连接孔中较大的一个为第一连接孔1、较小的一个为第二连接孔2;第一连接孔1连接有曲轴,第一连接孔1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长条状润滑槽3;第二连接孔2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连接。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将连杆本体设为长条状,一端的第一连接孔1用于连接曲轴,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2用于连接活塞,且三个工件均设在发动机内腔内,运行中可依靠机油的飞溅对工件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在第一连接孔1的侧壁开设润滑槽3,便于机油从润滑槽3处进入,进而对第一连接孔1的内壁进行润滑,即对曲轴、连杆本体的连接处
进行润滑;而长条状的润滑槽3提高了机油的进入量,保证了润滑效果,减少了连杆本体、曲轴间的异常磨损,增长连杆本体的使用寿命。
[0028]进一步地,润滑槽3呈弧形并沿第一连接孔1的弧面延伸。润滑槽3沿弧面延伸,便于润滑油进入后,润滑油在第一连接孔1内壁的扩散,保证润滑效果。
[0029]进一步地,润滑槽3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外凸的加强筋4,加强筋4呈弧形的长条状。加强筋4保证润滑槽3的结构强度,避免润滑槽3两侧出现强度不足的情况。
[003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杆螺栓5。
[003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1靠下的一个连杆螺栓5旁设有甩油匙6。
[003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1的周向还设有排渣孔7,排渣孔7位于润滑槽3的对侧。铝合金小颗粒常随油雾一起进入第一连接孔1内,排渣孔7用于微小颗粒的排出,避免小颗粒在第一连接孔1内堆积从而造成工件的异常磨损。
[0033]进一步地,在排渣孔7轴向的两端均设有倒角8。设置倒角8,便于小颗粒进入排渣孔7,也便于小颗粒排出排渣孔7。
[0034]进一步地,排渣孔7的直径为3.6mm。
[0035]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孔2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润滑孔9。润滑孔9用于第二连接孔2内壁的润滑,即对活塞、连杆本体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发动机内腔、呈长条状且两端均设有连接孔的连杆本体,两个连接孔中较大的一个为第一连接孔(1)、较小的一个为第二连接孔(2);所述第一连接孔(1)连接有曲轴,所述第一连接孔(1)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长条状润滑槽(3);所述第二连接孔(2)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槽(3)呈弧形并沿所述第一连接孔(1)的弧面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槽(3)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外凸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呈弧形的长条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结构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杆螺栓(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利军林海军刘国伟李彬刘波陈王勇邹代强曾凡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