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套式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02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2
一种气套式培养箱,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培养腔(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腔(6)的外圈依次套设有相互独立的气套腔(7)和制热腔(12),在气套腔(7)和制热腔(12)的后端口处设置有背板(9),在背板(9)的背面设置有制冷管路;在培养腔(6)的背板上设置有与气套腔(7)连通的抽风口,在抽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8),在培养腔(6)的前端还开设有与气套腔(7)连通的通风口(14)。在本气套式培养箱内,通过设置气套腔,培养腔内的空气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在气套腔内分别通过制热腔加热后的内板和背板上的制冷管路进行间接升温或降温,最终使培养腔内达到预定温度。相比较传统的换热方式,实现了更高的温控精度。实现了更高的温控精度。实现了更高的温控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套式培养箱


[0001]一种气套式培养箱,属于生物检测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一般在培养箱中进行,因此培养箱内的条件需要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其中培养箱内的温度是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
[0003]在培养箱内,需要通过加热或制冷的方式使其内部满足温度要求,以加热为例:在现有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如下几种:(1)直热式。这种方式一般在培养箱中设置电加热器,直接对培养箱中培养腔内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加热不够均匀且温度波动较大。(2)风热式,为了解决电加热方式加热不够均匀且温度波动较大的缺陷,现有技术中较多的采用风热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在培养箱的内部(或外部)设置加热装置,然后在培养腔处设置风机(吹风机或抽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在加热装置和培养腔之间形成热风循环,起到对培养腔的加热效果。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培养箱的制冷手段与上述制热手段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04]同样以制热为例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风热式的培养箱,其内温度误差大约为
±
2℃,相比较传统的直热式,已经大大提高培养腔内温度的控制精度。然而对于一些对温度控制要求精度更高的培养场合,还无法达到相应要求,其原因在于:在目前的风热式加热方式中,加热器直接对空气进行加热,因此加热装置出口处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培养腔内进风侧的温度要高于出风侧的温度,从而造成了培养腔内存在一定的温差。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实现更高温控精度的培养箱,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气套腔,培养腔内的空气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在气套腔内分别通过制热腔和背板进行间接升温或降温,最终使培养腔内达到预定温度。相比较传统的换热方式,实现了更高温控精度的气套式培养箱。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气套式培养箱,包括培养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腔的外圈依次套设有相互独立的气套腔和制热腔,在气套腔和制热腔的后端口处设置有背板,在背板的背面设置有制冷管路;在培养腔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与气套腔连通的抽风口,在抽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在培养腔的前端还开设有与气套腔连通的通风口。
[0007]优选的,在所述的制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器。
[0008]优选的,所述的抽风机固定在背板上,抽风机的扇叶位于气套腔中,扇叶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抽风口的内侧。
[0009]优选的,在所述培养腔的外圈设置有多块首尾相接的第一隔板,培养腔的外壁与第一隔板之间间隔形成所述的气套腔,在第一隔板的外圈设置有多块首尾相接的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形成所述的制热腔。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后边沿分别固定在背板的表面,气套腔和制热腔的前端口分别封闭。
[0011]优选的,所述的制冷管路设在抽风机的外圈。
[0012]优选的,设置有箱体,所述的培养腔位于箱体内部上方,在培养腔的前端口处设置有与箱体铰接的箱门。
[0013]优选的,在所述箱体的下方设置有下箱门,下箱门内设置有制冷组,制冷组与制冷管路相连,在下箱门还设置有集水盒。
[0014]优选的,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在箱体的底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底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6]在本气套式培养箱内,通过设置气套腔,培养腔内的空气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分别通过第二隔板和背板进行升温或降温,最终使培养腔内达到预定温度。相比较传统的直热式(直冷式)、风热式(风冷式)的换热方式,虽然升温或降温的效率有所下降,但是大大提高了培养腔内的温控精度。经过试验验证后发现,本气套式培养箱在使用时,培养腔内的温差小于
±
0.1℃,相比较传统风热式培养箱内
±
2℃的温度误差,其温控精度提高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因此实现了培养腔内更高的温控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气套式培养箱正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向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B

B向剖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C

C向剖视图。
[0021]其中:1、显示屏
ꢀꢀ
2、箱门
ꢀꢀ
3、箱体
ꢀꢀ
4、底轮
ꢀꢀ
5、下箱门
ꢀꢀ
6、培养腔
ꢀꢀ
7、气套腔
ꢀꢀ
8、抽风机
ꢀꢀ
9、背板
ꢀꢀ
10、加热器
ꢀꢀ
11、控制腔
ꢀꢀ
12、制热腔
ꢀꢀ
13、保温层
ꢀꢀ
14、通风口
ꢀꢀ
15、第一隔板
ꢀꢀ
16、第二隔板
ꢀꢀ
17、制冷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4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气套式培养箱,包括箱体3,箱体3的上部设置有箱门2,箱门2的一侧与箱体3铰接,在箱体3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显示屏1可通过触摸屏实现,对本气套式培养箱进行控制的同时,对培养箱的工作状态进行显示,显示屏1后侧的腔体内为控制腔11,在控制腔11内设置有本气套式培养箱的控制系统,显示屏1与控制系统相连。在箱体3的底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底轮4,便于箱体3移动。
[0024]结合图2~4所示,在箱体3的内部,设置有正对箱门2的培养腔6,培养腔6的前端口正对箱门2,箱门2闭合时将培养腔6关闭。在培养腔6的外圈(上、下、左、右四周)设置有一组第一隔板15,在第一隔板15的外圈(上、下、左、右四周)设置有一组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5
和第二隔板16分别包括首尾相接的多块。在培养腔6的后侧设置有背板9,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的后边沿分别固定在背板9的表面。
[0025]培养腔6的外壁与其外圈的第一隔板15之间间隔形成气套腔7,在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之间间隔形成制热腔12,背板将气套腔7和制热腔12的后端口封闭,气套腔7和制热腔12的前端口同样通过板材封闭,气套腔7和制热腔1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15和背板9隔离为两个独立的腔室。在制热腔12内设置有加热器10,加热器10分布在培养腔6的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在制热腔12的外部还覆盖有保温层13。
[0026]在培养腔6的背板上开设有抽风口,在背板9对应抽风口的位置固定有抽风机8,抽风机8的扇叶位于气套腔7中,扇叶的前端延伸至培养腔6后端面上的抽风口内。在上述箱体3前侧的底部设置有下箱门5,在下箱门5内设置有制冷组17,在下箱门5内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套式培养箱,包括培养腔(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腔(6)的外圈依次套设有相互独立的气套腔(7)和制热腔(12),在气套腔(7)和制热腔(12)的后端口处设置有背板(9),在背板(9)的背面设置有制冷管路;在培养腔(6)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与气套腔(7)连通的抽风口,在抽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8),在培养腔(6)的前端还开设有与气套腔(7)连通的通风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套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制热腔(12)内设置有加热器(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套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风机(8)固定在背板(9)上,抽风机(8)的扇叶位于气套腔(7)中,扇叶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抽风口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套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腔(6)的外圈设置有多块首尾相接的第一隔板(15),培养腔(6)的外壁与第一隔板(15)之间间隔形成所述的气套腔(7),在第一隔板(15)的外圈设置有多块首尾相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刘震张朋程刘培贺张永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