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93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构造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底板的表面安装有横跨矩形通槽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矩形通槽的减震车轮,所述减震车轮由限位框、自驱动车轮、圆筒、第一阻尼减震弹簧、限位盘、压板、安装柱、限位杆和第二阻尼减震弹簧构成,所述限位框设置在固定框的下方,所述自驱动车轮通过转轴和轴承座安装在限位框的内壁之间,所述圆筒固定安装在限位框的顶部,且圆筒的内周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弹簧放置在圆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减震底盘的重心高度,使得机器人高速行进时急停也不易发生倾倒现象,大大提高机器人工作时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底盘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轮式机器人在机器人中占据了大部分,在代替人从事危险、恶劣(如辐射、有毒等)环境下作业和人所不及的环境作业方面,比一般机器人有更大的机动性、灵活性。
[0003]申请号CN202020818010.7公布了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该机器人减震底盘包括底盘车架、动力电池、机器人行走控制模块、减震万向轮和两个具有独立减震装置的自驱动车轮电机。该机器人减震底盘行走平稳、走位转向精准、减震装置耐冲击性好,使用寿命长。
[0004]但上述专利中存在“机器人底盘重心偏高,在机器人行进速度较快急停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造成机器人受损”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可有效降低减震底盘的重心高度,使得机器人高速行进时急停也不易发生倾倒现象,大大提高机器人工作时的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构造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底板的表面安装有横跨矩形通槽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矩形通槽的减震车轮;
[0008]所述减震车轮由限位框、自驱动车轮、圆筒、第一阻尼减震弹簧、限位盘、压板、安装柱、限位杆和第二阻尼减震弹簧构成,所述限位框设置在固定框的下方,所述自驱动车轮通过转轴和轴承座安装在限位框的内壁之间,所述圆筒固定安装在限位框的顶部,且圆筒的内周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弹簧放置在圆筒内,所述压板的底面与第一阻尼减震弹簧的顶部抵接,所述限位盘旋接在圆筒的内周,所述安装柱焊接固定在压板的表面,且安装柱贯穿限位盘的内周,所述安装柱的外周构造有对称设置的侧凹槽,且侧凹槽内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弹簧套设在限位杆的外周。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盘由半圆环、凸起、穿孔和外螺纹构成,所述半圆环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半圆环首尾相连,所述半圆环的一端通过一体成型连接有定位块,且半圆环的另一端构造有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凸起通过一体成型在半圆环的内周,且凸起与侧凹槽相适配,所述穿孔构造在凸起的表面,且穿孔与限位杆相适配,所述凸起的第二阻尼减震弹簧的底部抵接,所述半圆环的外周构造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半圆环的内周直径与安装柱的外周直径大小相等,且安装柱的外周涂覆有耐磨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的表面之间安装有机器人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底部安装有电池框。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框的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侧板,且底板的表面构造有与电池框适配的口字形通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自驱动车轮的外周套设有橡胶套,所述底板的表面构造有一字形凹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机器人减震底盘,通过设置的固定框和减震车轮,减震车轮的上半部分能够处于底板的上方,有效降低减震底盘的重心高度,使得机器人高速行进时急停也不易发生倾倒现象,从而大大提高机器人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6]2、该机器人减震底盘,通过设置的减震车轮,减震底盘在不平整路面上行进时,可通过第一阻尼减震弹簧和第二阻尼减震弹簧吸收震动能量,减轻机器人安装台表面所安装机器人的震动幅度,可防止机器人零部件因颠簸而发生脱落,利于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的减震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的限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的安装柱的剖视图。
[0021]图中:1、底板;2、固定框;3、减震车轮;4、限位框;5、自驱动车轮;6、橡胶套;7、圆筒;8、第一阻尼减震弹簧;9、限位盘;91、半圆环;92、凸起;93、穿孔;94、定位块;95、外螺纹;10、压板;11、安装柱;12、侧凹槽;13、限位杆;14、第二阻尼减震弹簧;15、机器人安装台;16、电池框;17、侧板;18、一字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包括底板1,底板1的表面构造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呈矩形阵列分布,底板1的表面安装有横跨矩形通槽的固定框2,固定框2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矩形通槽的减震车轮3,减震车轮3由限位框4、自驱动车轮5、圆筒7、第一阻尼减震弹簧8、限位盘9、压板10、安装柱11、限位杆13和第二阻尼减震弹簧14构成,限位框4设置在固定框2的下方,自驱动车轮5通过转轴和轴承座安装在限位框4的内壁之间,圆筒7固定安装在限位框4的顶部,且圆筒7的内周构造有内螺纹,第一阻尼减震弹簧8放置在圆筒7内,压板10的底面与第一阻尼减震弹簧8的顶部抵接,限位盘9旋接在圆筒7的内周,安装柱11焊接固定在压板10的表面,且安装柱11贯穿限位盘9的内周,安装柱11的外周构造有对称设置的侧凹槽12,且侧凹槽12内安装有限位杆13,第二阻尼减震弹簧14套设在限位杆13的外周。
[0024]为了方便组装限位盘9,以及将限位盘9插接在安装柱11的外周并旋入圆筒7的内周,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盘9由半圆环91、凸起92、穿孔93和外螺纹95构成,半圆环9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半圆环91首尾相连,半圆环91的一端通过一体成型连接有定位块94,
且半圆环91的另一端构造有与定位块94相适配的定位槽,凸起92通过一体成型在半圆环91的内周,且凸起92与侧凹槽12相适配,穿孔93构造在凸起92的表面,且穿孔93与限位杆13相适配,凸起92的第二阻尼减震弹簧14的底部抵接,半圆环91的外周构造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95。
[0025]为了安装柱11能够在限位盘9内周顺畅滑动,如图2所示,半圆环91的内周直径与安装柱11的外周直径大小相等,且安装柱11的外周涂覆有耐磨层。
[0026]为了尽可能降低减震底盘的重心高度,如图1所示,固定框2的表面之间安装有机器人安装台15,安装台的底部安装有电池框16。
[0027]为了方便在电池框16内安装电池组,如图1所示,电池框16的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侧板17,且底板1的表面构造有与电池框16适配的口字形通槽。
[0028]为了增大自驱动车轮5与地面之间的接触效果,如图2所示,自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表面构造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底板(1)的表面安装有横跨矩形通槽的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矩形通槽的减震车轮(3);所述减震车轮(3)由限位框(4)、自驱动车轮(5)、圆筒(7)、第一阻尼减震弹簧(8)、限位盘(9)、压板(10)、安装柱(11)、限位杆(13)和第二阻尼减震弹簧(14)构成,所述限位框(4)设置在固定框(2)的下方,所述自驱动车轮(5)通过转轴和轴承座安装在限位框(4)的内壁之间,所述圆筒(7)固定安装在限位框(4)的顶部,且圆筒(7)的内周构造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弹簧(8)放置在圆筒(7)内,所述压板(10)的底面与第一阻尼减震弹簧(8)的顶部抵接,所述限位盘(9)旋接在圆筒(7)的内周,所述安装柱(11)焊接固定在压板(10)的表面,且安装柱(11)贯穿限位盘(9)的内周,所述安装柱(11)的外周构造有对称设置的侧凹槽(12),且侧凹槽(12)内安装有限位杆(13),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弹簧(14)套设在限位杆(13)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减震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9)由半圆环(91)、凸起(92)、穿孔(93)和外螺纹(95)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成潘锶铭樊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极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