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8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包括吸热铜管、导热硅胶套、热油泵、储油箱、通风网板、高速风机、分流盘、散热支管以及通风腔,中和釜体环形侧面套装有导热硅胶套,导热硅胶套环形侧面缠绕有吸热铜管,吸热铜管入口连接有热油泵,吸热铜管出口焊连有分流盘,分流盘下端面焊连有散热支管,热油泵右端面设置有储油箱,储油箱左右端面和前后两侧均对称开设有通风腔,通风腔右端面安装有通风网板,储油箱上端面右侧安装有高速风机,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中和釜降温速度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降温速度快,构造简单,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


[0001]本技术是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属于中和釜


技术介绍

[0002]在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中,需要向中和釜中加入大量的酸液或碱液,将反应体系的pH值调节至中性,而在此过程中,中和釜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此时便需要对中和釜进行降温。
[0003]中国专利号CN 206082498 U提出了一种中和釜,虽然通过釜体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口,当中和釜内反应物料中和反应产生气体时,气体能从出气口中排出,但该中和釜降温速度慢,只能靠自然冷却方式进行降温,从而影响中和釜工作效率,现在急需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降温速度快,构造简单,实用性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包括中和釜体、稳定撑架以及快速降温机构,所述中和釜体底部焊接有稳定撑架,所述中和釜体环形侧面设置有快速降温机构,所述快速降温机构包括吸热铜管、导热硅胶套、热油泵、储油箱、通风网板、高速风机、分流盘、散热支管以及通风腔,所述中和釜体环形侧面套装有导热硅胶套,所述导热硅胶套环形侧面缠绕有吸热铜管,所述吸热铜管入口连接有热油泵,所述吸热铜管出口焊连有分流盘,所述分流盘下端面焊连有散热支管,所述热油泵右端面设置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左右端面和前后两侧均对称开设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右端面安装有通风网板,所述储油箱上端面右侧安装有高速风机。
[0006]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箱右端面下侧安装有排油阀,所述储油箱右端面上侧安装有进油阀,所述储油箱分别与热油泵和散热支管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油阀通过管道与外界油液回收罐入口相连通,所述进油阀通过管道与外界冷却油储罐出口相连接,所述排油阀和进油阀均由截止阀制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热铜管入口与热油泵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吸热铜管出口与分流盘相连通,所述分流盘下端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且多个贯穿孔规格相同,所述散热支管焊连有多根,且多根散热支管规格相同,所述散热支管、分流盘、吸热铜管和储油箱均由高导铜制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腔开设有四组,且四组通风腔规格相同,所述通风网板安装有四组,且四组通风网板规格相同,所述通风网板为可拆装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热油泵和高速风机均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面板相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因本实
用新型添加了吸热铜管、高速风机、分流盘、散热支管以及通风腔,通过使热油泵通电工作产生抽吸力将储油箱中冷却油输送至吸热铜管中,此时冷却油会对吸热铜管吸附的热量进行吸附,而吸热铜管会对导热硅胶套吸附的热量进行吸附,以便导热硅胶套对中和釜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吸附,紧接着冷却油经过分流盘被分流至多根散热支管中,以便多根散热支管对冷却油吸附的大部分热量进行散发,与此同时,通过使高速风机通电工作对多根散热支管进行快速风冷,并且外部空气会经过通风网板和通风腔进入储油箱内部进行再次降温,避免冷却油堆积热量影响其冷却效果,通过我们的改进,使中和釜降温效率提高了58%。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中快速降温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中快速降温机构的左视剖面图;
[0016]图中:1

中和釜体、2

稳定撑架、3

快速降温机构、31

吸热铜管、32

导热硅胶套、33

热油泵、34

储油箱、341

排油阀、342

进油阀、35

通风网板、36

高速风机、37

分流盘、38

散热支管、39

通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包括中和釜体1、稳定撑架2以及快速降温机构3,中和釜体1底部焊接有稳定撑架2,中和釜体1环形侧面设置有快速降温机构3。
[0019]快速降温机构3包括吸热铜管31、导热硅胶套32、热油泵33、储油箱34、通风网板35、高速风机36、分流盘37、散热支管38以及通风腔39,中和釜体1环形侧面套装有导热硅胶套32,导热硅胶套32环形侧面缠绕有吸热铜管31,吸热铜管31入口连接有热油泵33,吸热铜管31出口焊连有分流盘37,分流盘37下端面焊连有散热支管38,热油泵33右端面设置有储油箱34,储油箱34左右端面和前后两侧均对称开设有通风腔39,通风腔39右端面安装有通风网板35,储油箱34上端面右侧安装有高速风机36,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中和釜降温速度慢的问题。
[0020]储油箱34右端面下侧安装有排油阀341,储油箱34右端面上侧安装有进油阀342,储油箱34分别与热油泵33和散热支管38相连通,排油阀341通过管道与外界油液回收罐入口相连通,进油阀342通过管道与外界冷却油储罐出口相连接,排油阀341和进油阀342均由截止阀制成,排油阀341方便将储油箱34中冷却油排出进行更换,而进油阀342方便向储油箱34内部输入冷却油。
[0021]吸热铜管31入口与热油泵33出水端相连通,吸热铜管31出口与分流盘37相连通,分流盘37下端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且多个贯穿孔规格相同,散热支管38焊连有多根,且多根散热支管38规格相同,散热支管38、分流盘37、吸热铜管31和储油箱34均由高导铜制成,多个贯穿孔方便将冷却有分流至多根散热支管38中,以便多根散热支管38将流经的冷却油中热量进行散发,而由高导铜制成的散热支管38、分流盘37、吸热铜管31和储油箱34在强度和导热性方面更好。
[0022]通风腔39开设有四组,且四组通风腔39规格相同,通风网板35安装有四组,且四组通风网板35规格相同,通风网板35为可拆装结构,四组通风腔39方便外部空气进入储油箱34内部进行通风降温,而四组通风网板35避免外部飞虫或大颗粒灰尘进入储油箱34中造成污染,热油泵33和高速风机36均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面板相连接,该设计方便工作人员控制热油泵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包括中和釜体、稳定撑架以及快速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釜体底部焊接有稳定撑架,所述中和釜体环形侧面设置有快速降温机构;所述快速降温机构包括吸热铜管、导热硅胶套、热油泵、储油箱、通风网板、高速风机、分流盘、散热支管以及通风腔,所述中和釜体环形侧面套装有导热硅胶套,所述导热硅胶套环形侧面缠绕有吸热铜管,所述吸热铜管入口连接有热油泵,所述吸热铜管出口焊连有分流盘,所述分流盘下端面焊连有散热支管,所述热油泵右端面设置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左右端面和前后两侧均对称开设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右端面安装有通风网板,所述储油箱上端面右侧安装有高速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迅速冷却降温的中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苏广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聚亿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