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83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包括屋顶模块、透光模块和封挡板,所述屋顶模块呈弧形结构,屋顶模块内凹面上安装有透光模块,屋顶模块端部密封安装有封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屋顶板之间相互叠加,使得横梁架上端的屋顶板打开,进而可以实现屋顶可移动开合的功能,同时可以起到保温透光的效果,利于使用。利于使用。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


[0001]本申请涉及可移动屋顶
,特别是涉及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

技术介绍

[0002]屋顶是建筑物最上部的围护构件,它为人类遮蔽风、霜、雪、雨及太阳辐射的影响;同时又是承重结构,要承受风、霜、雪、雨及各种施工荷载的作用;此外,屋顶的形式对建筑物的造型有很大影响,在设计中应注意屋顶的美观。
[0003]在现有的可移动式屋顶中,如公告号为CN110159008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智能移动阳光房,具体的,利用底宽的截面构造与布线轨道设计为一体,单元扇之间导电采用传电器把电源相互连接。充分利用边框和底框的内腔放置驱动电机与轨道的设计的内腔安装齿条进行驱动。单元扇采用套叠伸缩的设计,结合部位利用内外边框的槽位构造安装推动片实现重叠交接,这样带动其他单元扇移动。滑行轨道设计有平位挡边,与滑行轮架安装L形防脱块进行重位交叉,提高抗风防脱漏的能力。
[000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也能够实现屋顶移动开合的功能,但是第一方面,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采用单层且透光式设计,不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当屋顶完全打开时,房间完全暴露在空气环境中,不利于寒冷冬天使用;第二方面,上述现有技术中相邻单元扇之间的密封效果差,长时间使用后易发生漏水的现象,基于此,在现有的可移动式屋顶的技术之上,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实现大跨度钢构建筑屋顶能够自动移动开合的功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
[0006]本申请提供的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包括屋顶模块、透光模块和封挡板,所述屋顶模块呈弧形结构,屋顶模块内凹面上安装有透光模块,屋顶模块端部密封安装有封挡板。
[0007]所述屋顶模块包括横梁架、密封架、阶梯梁和屋顶单元,所述横梁架数量为二,横梁架截面呈L型结构,横梁架端部通过螺钉与封挡板密封相连接,横梁架之间中部安装有密封架,密封架呈弧形结构,密封架外侧与封挡板之间安装有阶梯梁,阶梯梁与横梁架之间安装有屋顶单元。
[0008]所述屋顶单元包括电动滑块、移动板、中间板、固定板、屋顶板和气密单元,所述横梁架以及阶梯梁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电动滑块,横梁架以及阶梯梁侧面上依次设置有移动板、中间板和固定板,横梁架以及阶梯梁侧面上设置有与移动板和中间板配合的滑槽,固定板与横梁架以及阶梯梁固定连接,移动板安装在电动滑块上,移动板、中间板和固定板上通过螺钉分别安装有屋顶板,移动板、中间板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气密单元。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动滑块带动移动板向外运动时,移动板带动中间板
向外运动,使得移动板和中间板逐渐运动到固定板内侧,屋顶板之间相互叠加,使得横梁架上端的屋顶板打开,屋外阳光经透光模块可以照射到房间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架截面呈H型结构,密封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屋顶单元配合的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密封垫。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屋顶单元闭合时,密封架与屋顶单元连接时,密封架与屋顶单元之间密封配合,避免出现漏水的现象。
[0012]优选的,所述屋顶板呈弧形结构,屋顶板为钢结构拼接而成,屋顶板上均匀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保温层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板上的保温层板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进而可以对厂房内部的温度进行保温,保温层板可拆卸设置,便于损坏后的保温层板进行更换。
[0014]优选的,所述屋顶板的尺寸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相邻屋顶板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屋顶板移动收缩时,相邻屋顶板之间可移动设置,便于屋顶板打开,利于房间进行光照。
[0016]优选的,所述气密单元包括压板、伸缩弹簧和密封气垫,所述通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压板,压板下端均匀安装有伸缩弹簧,压板下端与通槽之间形成密封腔,移动板、中间板和固定板上分别安装有密封气垫,密封气垫与密封腔相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板上均匀设置有与通槽连通的螺孔,当屋顶板通过螺钉安装在螺孔上时,压板向下运动,使得密封腔内部的气体可以涌入密封气垫内部,密封气垫进而可以准确的与屋顶板侧壁相接触,进而可以实现有效地密封效果。
[0018]优选的,所述屋顶板外侧上端安装有锁紧单元,相邻屋顶板上设置有与锁紧单元配合的滑动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紧单元可以实现相邻屋顶板之间锁紧固定的功能,防止屋顶板之间发生晃动的现象。
[0020]优选的,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安装板、导向槽、导轨、接线柱和电磁铁板,所述屋顶板端部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截面呈工字型结构,导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导轨,导轨为绝缘材质,导轨端部安装有接电片,安装板外侧对称安装有电磁铁板,接电片与电磁铁板电连接,导向槽上对称安装有接线柱,接线柱与电源相连接,接电片内侧设置有与接线柱配合的插槽,滑动槽两端设置有与电磁铁板配合的铁板。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板可以在滑动槽内部左右移动,当屋顶板与滑动槽端部接触时,导轨端部接电片与接线柱相连接,使得电磁铁板通电,电磁铁板进而可以与滑动槽端部的铁板相配合,实现相邻屋顶板之间锁紧固定的功能。
[0022]优选的,所述透光模块包括连接架、卡接座和透光板,所述横梁架与阶梯梁之间均匀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呈倒立的V字形结构,连接架上均匀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卡接座,相邻卡接座之间安装有透光板。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座可以对透光板进行锁紧固定,便于透光板进行安装固定。
[0024]优选的,所述卡接座截面呈U型结构,卡接座端部对称设置有螺孔,卡接座内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夹持垫。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座可以对透光板进行夹持,使得透光板可以准确的安装在连接架上。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为了能够对实现大跨度钢构建筑屋顶能够自动移动开合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屋顶单元,当电动滑块带动移动板向外运动时,移动板带动中间板向外运动,使得移动板和中间板逐渐运动到固定板内侧,屋顶板之间相互叠加,使得横梁架上端的屋顶板打开,当电动滑块带动移动板向内运动时,屋顶板复原;2.为了能够实现相邻屋顶板之间的锁紧密封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锁紧单元,当屋顶板与滑动槽端部接触时,导轨端部接电片与接线柱相连接,使得电磁铁板通电,电磁铁板进而可以与滑动槽端部的铁板相配合,实现相邻屋顶板之间锁紧固定的功能;3.为了能够实现房间内部充分进行光照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透光模块,当屋顶板打开时,透光板之间可以实现透光且密封的作用,使得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够充分实现光照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包括屋顶模块(1)、透光模块(2)和封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模块(1)呈弧形结构,屋顶模块(1)内凹面上安装有透光模块(2),屋顶模块(1)端部密封安装有封挡板(3),其中:所述屋顶模块(1)包括横梁架(11)、密封架(12)、阶梯梁(13)和屋顶单元(14),所述横梁架(11)数量为二,横梁架(11)截面呈L型结构,横梁架(11)端部通过螺钉与封挡板(3)密封相连接,横梁架(11)之间中部安装有密封架(12),密封架(12)呈弧形结构,密封架(12)外侧与封挡板(3)之间安装有阶梯梁(13),阶梯梁(13)与横梁架(11)之间安装有屋顶单元(14);所述屋顶单元(14)包括电动滑块(141)、移动板(142)、中间板(143)、固定板(144)、屋顶板(145)和气密单元(146),所述横梁架(11)以及阶梯梁(13)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电动滑块(141),横梁架(11)以及阶梯梁(13)侧面上依次设置有移动板(142)、中间板(143)和固定板(144),横梁架(11)以及阶梯梁(13)侧面上设置有与移动板(142)和中间板(143)配合的滑槽,固定板(144)与横梁架(11)以及阶梯梁(13)固定连接,移动板(142)安装在电动滑块(141)上,移动板(142)、中间板(143)和固定板(144)上通过螺钉分别安装有屋顶板(145),移动板(142)、中间板(143)和固定板(144)上均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气密单元(1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架(12)截面呈H型结构,密封架(1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屋顶单元(14)配合的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密封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145)呈弧形结构,屋顶板(145)为钢结构拼接而成,屋顶板(145)上均匀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保温层板(14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构建筑可移动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145)的尺寸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相邻屋顶板(145)之间滑动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寅张茅燕利珍赵连祥杨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