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72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8
本申请涉及一种反应釜,包括罐体以及搅拌杆,所述罐体的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搅拌杆位于罐体内,所述罐体的内壁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入料口的下方,所述挡板由上到下向靠近罐体的中心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挡板的上端设置于罐体靠近入料口的内壁,所述挡板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条,若干个所述缓冲条呈平行设置,若干个所述缓冲条沿挡板的延伸方向分布。本申请具有改善下料时原料容易冲刷反应釜底壁的问题的效果。反应釜底壁的问题的效果。反应釜底壁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0001]本申请涉及反应釜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一般包括安装架,罐体,密封罐体的罐盖以及通过罐体安装、对釜内反应液进行混合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设有电机以及与电机动力连接的搅拌杆,搅拌杆连接有搅拌叶,在树脂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若干种类的原料加入反应釜内进行反应。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在从入料口往反应釜内倒入原料时,由于入料口和反应釜的底壁存在有一定的高度差,颗粒原料从入料口进入并降落到反应釜的底壁时具有一定的势能会冲刷反应釜的底壁,导致反应釜的内壁容易发生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下料时原料容易冲刷反应釜底壁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应釜。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反应釜,包括罐体以及搅拌杆,所述罐体的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搅拌杆位于罐体内,所述罐体的内壁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入料口的下方,所述挡板由上到下向靠近罐体的中心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挡板的上端设置于罐体靠近入料口的内壁,所述挡板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条,若干个所述缓冲条呈平行设置,若干个所述缓冲条沿挡板的延伸方向分布。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位于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板,在进行下料时,将原料从入料口内倒入,原料会首先降落到挡板上,挡板上设置有缓冲条,通过缓冲条的缓冲以减小原料下落的势能,且挡板可以减小原料下落的高度差,进一步减小原料到达罐体底部的势能,从而减小原料对罐体底部的冲击。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入料搅拌叶以及若干个第二入料搅拌叶,若干个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沿搅拌杆的轴线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位于搅拌杆靠近入料口的一侧,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位于挡板的下方,若干个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沿搅拌杆的轴线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位于搅拌杆远离第一入料搅拌叶的一侧,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由上到下向靠近第二入料搅拌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由上到下向靠近第一入料搅拌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沿竖直方向呈错位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原料从挡板进行下落时,挡板的下边缘与罐体的底部仍存在有较高的高度差,原料从挡板的下端下落至罐体的底部时仍具有较大的势能,因此设置有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通过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逐
层设置,在加料时,将原料从入料口加入到罐体内,原料一开始倒在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入料搅拌叶,在第一入料搅拌叶的引导下向下运动,并运动到下方的第二入料搅拌叶,接着从第二入料搅拌叶运动到下方的第一入料搅拌叶,原料依次通过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逐层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缓冲,以减轻原料对罐体底壁的冲击力,减小罐体底部的磨损。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呈扇环状,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的内圆弧朝向第二入料搅拌叶,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的内圆弧朝向第一入料搅拌叶,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中间向下凹陷使得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横截面呈圆弧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横截面呈圆弧状,当原料在上方运动时,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两侧的弧形面会对原料进行阻挡,减小原料从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的两侧掉落至罐体底部并冲刷罐体底部的可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层。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缓冲层,一方面通过缓冲层的设置以减轻原料在下坠时对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的冲击力,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缓冲层以提高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的耐磨度。
[0014]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壁涂设有耐磨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罐体的内壁涂设耐磨层以提高罐体内壁的耐磨度。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均设置有对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进行清洗的喷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完成后,第一入料搅拌叶以及第二入料搅拌叶上容易残留有搅拌原料从而影响下一次反应,因此设置喷头,通过喷头可以在搅拌后对第一入料搅拌叶以及第二入料搅拌叶的表面进行清洗。
[0018]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喷头沿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的圆弧周向分布,所述喷头的出水口均朝向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的内圆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若干个喷头以提高喷头的清洗面积,减少喷头对第一入料搅拌叶或者第二入料搅拌叶的清洗死角,提高清洗的效率。
[0020]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内开设有流道,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分别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连通于流道,位于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的喷头连通于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的喷头连通于第二腔室,所述流道连通于加水组件。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水组件可对搅拌杆可对搅拌杆的流道进行注水,水流通过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从喷头的喷口喷射而出,从而分别对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的表面进行清洗,从而减小原料残留的可能。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设置有挡板以及缓冲条,通过缓冲条对原料进行缓冲以减小原料下落的势能,
且挡板可以减小原料下落的高度差,进一步减小原料到达罐体底部的势能,从而减小原料对罐体底部的冲击;由于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呈错位及阶梯设置,在下料时,通过第一入料搅拌叶和第二入料搅拌叶实现原料的逐层下降运动,以减缓原料下降时对罐体底壁的冲击力,减小下料时原料对罐体底壁的磨损;
[0024]2、设置有喷头,在搅拌完成后,可通过喷头对第一入料搅拌叶以及第二入料搅拌叶的上表面进行清洗,减小搅拌物残留于第一入料搅拌叶以及第二入料搅拌叶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实施例2中第一入料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实施例2中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罐体;11、搅拌杆;111、流道;12、第一入料搅拌叶;121、弹性垫;122、喷头;13、第二入料搅拌叶;14、入料口;15、出水口;151、阀门;16、旋转接头;17、挡板;171、缓冲条;172、支撑杆;18、驱动电机;2、加水组件;21、进水管;22、抽水泵;23、水箱。...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以及搅拌杆(11),所述罐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搅拌杆(11)位于罐体(1)内,所述罐体(1)的内壁设置有挡板(17),所述挡板(17)位于入料口(14)的下方,所述挡板(17)由上到下向靠近罐体(1)的中心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挡板(17)的上端设置于罐体(1)靠近入料口(14)的内壁,所述挡板(17)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条(171),若干个所述缓冲条(171)呈平行设置,若干个所述缓冲条(171)沿挡板(17)的延伸方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11)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入料搅拌叶(12)以及若干个第二入料搅拌叶(13),若干个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12)沿搅拌杆(11)的轴线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12)位于搅拌杆(11)靠近入料口(14)的一侧,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12)位于挡板的下方,若干个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13)沿搅拌杆(11)的轴线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13)位于搅拌杆(11)远离第一入料搅拌叶(12)的一侧,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12)由上到下向靠近第二入料搅拌叶(13)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入料搅拌叶(13)由上到下向靠近第一入料搅拌叶(12)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12)和第二入料搅拌叶(13)沿竖直方向呈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搅拌叶(12)和第二入料搅拌叶(13)呈扇环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昭科张真徐文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恒森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