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包括:壳体,大透镜,所述大透镜设置在壳体的右侧,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大透镜的左侧,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壳体的顶部,聚光器,所述聚光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光学透镜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壳体、大透镜、光学透镜、上盖、聚光器、3PIN卧贴、散热器、印制电路板、通槽、安装块和散热片的相互配合,从而优化了聚光器的光学设计方案,提高LED的聚光效果,在保证配光满足法规的前提条件下,将小透镜投影在大透镜的光学聚焦范围缩小至21mm以下,优化后透镜的厚度可以做到21mm,在满足法规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满足整车的造型需求,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灯
,具体为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灯,为保证安全行车而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交通灯。分照明灯和信号灯两类,汽车透镜是大灯的一个聚光方式。汽车的前大灯为夜间路况照明,对于整体亮度要求高,为了满足光学法规需求,目前量产的透镜组大部分的厚度都在40mm以上,透镜厚度过小会出现亮度过低和展宽过窄现象,但对于部分车型车灯空间小的灯而言,40mm厚度过高无法满足空间需求。
[0003]根据申请号CN202122565792.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大灯用透镜,包括透镜,所述透镜的右侧开设有放置槽。本技术通过拉块向外翻转卡块,卡块带动限位块向外翻转,使限位块远离卡盖,远离完毕后使用者向右拉动卡盖,使卡盖远离透镜,然后将透镜取出进行更换,最后将新的透镜插入至放置槽的内部,放入完毕后将卡盖卡套在透镜的表面,套设完毕后通过扭簧的弹力自动带动卡块向内翻转,卡块带动限位块插入至卡盖的内部对卡盖进行固定,从而具备了便于拆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车大灯的透镜大多数是通过卡盖套设在车大灯的表面的,这种安装方法在拆卸时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不便将透镜取下,增加了透镜的更换时间,降低了车大灯实用性的问题;上述案列则存在透镜组大部分的厚度都在40mm以上,透镜厚度过小会出现亮度过低和展宽过窄现象,但对于部分车型车灯空间小的灯而言,40mm厚度过高无法满足空间需求,降低了透镜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供出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包括:
[0006]壳体;
[0007]大透镜,所述大透镜设置在壳体的右侧;
[0008]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大透镜的左侧;
[0009]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壳体的顶部;
[0010]聚光器,所述聚光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光学透镜的左侧;
[0011]3PIN卧贴,所述3PIN卧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其位于聚光器的上部;
[0012]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左侧;
[0013]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聚光器的左侧。
[0014]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部且对应3PIN卧贴的位置开设有通槽。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与背面均安装有安装块。
[0016]优选的,所述大透镜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001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为开通的状态,所述壳体右侧的形状与大透镜的形状相适配。
[0018]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片。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通过壳体、大透镜、光学透镜、上盖、聚光器、3PIN卧贴、散热器、印制电路板、通槽、安装块和散热片的相互配合,从而优化了聚光器的光学设计方案,提高LED的聚光效果,在保证配光满足法规的前提条件下,将小透镜投影在大透镜的光学聚焦范围缩小至21mm以下,优化后透镜的厚度可以做到21mm,在满足法规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满足整车的造型需求,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壳体、11大透镜、12光学透镜、13上盖、14聚光器、153PIN卧贴、16散热器、17印制电路板、18通槽、2安装块、3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
3,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正面与背面均安装有安装块2,安装块2上开设有通孔,从而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安装,提高了拆装时的便捷性。
[0027]大透镜11,大透镜11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大透镜11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壳体1的右侧为开通的状态,壳体1右侧的形状与大透镜11的形状相适配。
[0028]光学透镜12,光学透镜1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大透镜11的左侧。
[0029]上盖13,上盖13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
[0030]聚光器14,聚光器14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光学透镜12的左侧。
[0031]3PIN卧贴15,3PIN卧贴15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其位于聚光器14的上部,上盖13的顶部且对应3PIN卧贴15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8。
[0032]散热器16,散热器16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散热器16上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片3。
[0033]印制电路板17,印制电路板17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聚光器14的左侧,印制电路板17通过铝基板制成。
[0034]通过壳体1、大透镜11、光学透镜12、上盖13、聚光器14、3PIN卧贴15、散热器16、印制电路板17、通槽18、安装块2和散热片3的相互配合,从而优化了聚光器14的光学设计方案,提高LED的聚光效果,在保证配光满足法规的前提条件下,将小透镜投影在大透镜11的
光学聚焦范围缩小至21mm以下,优化后透镜的厚度可以做到21mm,在满足法规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满足整车的造型需求,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0035]综上所述:该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通过壳体1、大透镜11、光学透镜12、上盖13、聚光器14、3PIN卧贴15、散热器16、印制电路板17、通槽18、安装块2和散热片3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近光分离扁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大透镜(11),所述大透镜(11)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光学透镜(12),所述光学透镜(1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大透镜(11)的左侧;上盖(13),所述上盖(13)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聚光器(14),所述聚光器(14)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光学透镜(12)的左侧;3PIN卧贴(15),所述3PIN卧贴(15)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其位于聚光器(14)的上部;散热器(16),所述散热器(16)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印制电路板(17),所述印制电路板(17)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聚光器(14)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群,朱成,王天宇,陈曹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