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它包括现状/新建污水立管、现状/新建雨水立管、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截流井;现状/新建污水立管、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小区排水检查井依次连接;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安装在化粪池出水管上;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包括阀身、水槽、支撑弹簧、出流小孔、闸板;水槽位于阀身上方;支撑弹簧设置在水槽与阀身之间;闸板安装在水槽下端、且从上端伸入阀身;闸板与阀身活动连接;阀身安装在化粪池出水管上;出流小孔设置在水槽侧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晴天时污水进入污水系统,雨天时通过无动力调控措施实现雨污水错峰分离,改造及运行成本低,施工快,分流效果好的优点。分流效果好的优点。分流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老城区多为合流制排水体制,市政道路和小区仅有一条合流管道,因推行雨污分流改造,在市政道路或小区通过新建雨(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该类措施工程量大,施工困难,且常出现由于分流不彻底导致混错接的出现,最终引起污水下河污染水体,以及雨水进入污水厂降低污水系统效能。但通过新建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周期长、影响大、投资高、效果差。
[0003]如,现有公开号为CN111424782A,专利名称为《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其公开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包括截流部、化粪池和直通管。化粪池包括溢流进水区域和溢流出水区域,截流部内设置阀门,控制化粪池内污水的排出。该专利可实现对化粪池前楼栋内污水与雨水的错峰排放,但是针对雨天入河控制未进行明确规定,对于所述截流部阀门、水泵也均为需通过人工或电力驱动,无法实现将降雨时无人操作且无需外接能源,无法解决小区内接电及运维值守困难的问题。同时该专利实现功能需通过化粪池、截流部(包括井室、闸门等)共同实现,集成度不高。现有公开号为CN 215483410U,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现有合流制管网改造的排水系统》,其公开了一种现有合流制小区的改造方法,该方法中通过对污水支管设置截流井和储存池,实现雨天时短期储存污水,与雨水实现错时排放。但该技术未考虑立管是合流的情况,也未考虑小区外市政道路为分流制的情况,同时该技术需新建一排支管及储存池,未考虑小区实施空间的问题。
[0004]因此,现亟需开发一种投资成本低,施工快,分流周期短、效果好的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在现有小区排水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小区楼栋立管分流、改造(或增设)无动力调蓄化粪池,小区出口设置截流井,实现晴天时污水进入污水系统,雨天时污水通过无动力调蓄化粪池实现雨污水错峰分离,改造及运行成本低,施工快,雨污分流周期短、分流效果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包括现状/新建污水立管、现状/新建雨水立管、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截流井;
[0007]现状/新建污水立管、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小区排水检查井依次连接;
[0008]现状/新建雨水立管与小区排水检查井连接;
[0009]小区排水检查井通过现状小区内合流管道与截流井连接;
[0010]截流井分别与小区外市政污水管道、小区外市政雨水管道连接;
[0011]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沉淀单元、化粪池调蓄单元、化粪池进水管、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化粪池出水管;
[0012]化粪池进水管、化粪池出水管分别连接在化粪池沉淀单元两端;
[0013]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安装在化粪池出水管上;
[0014]化粪池沉淀单元与化粪池调蓄单元通过溢流孔连通;
[0015]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包括阀身、水槽、支撑弹簧、出流小孔、闸板;
[0016]水槽位于阀身上方;
[0017]支撑弹簧设置在水槽与阀身之间;
[0018]闸板安装在水槽下端、且从上端伸入阀身;
[0019]闸板与阀身活动连接;
[0020]阀身安装在化粪池出水管上;
[0021]出流小孔设置在水槽侧下端。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小区排水检查井包括第一小区排水检查井、第二小区排水检查井;
[0023]现状/新建污水立管、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第一小区排水检查井依次连接;
[0024]现状/新建雨水立管与第二小区排水检查井连接;
[0025]第一小区排水检查井、第二小区排水检查井均通过现状小区内合流管道与截流井连接。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化粪池调蓄单元上设置调蓄模块真空排出管。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化粪池沉淀单元包括第一化粪池沉淀单元、第二化粪池沉淀单元;
[0028]第一化粪池沉淀单元与第二化粪池沉淀单元之间通过溢流孔连通;
[0029]第二化粪池沉淀单元与化粪池调蓄单元通过溢流孔连通;
[0030]化粪池进水管安装在第一化粪池沉淀单元上,化粪池出水管安装在第二化粪池沉淀单元上。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2](1)提供了一种合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结构,施工简单,投资较小;
[0033](2)彻底解决小区雨污分流不彻底,以及现有改造后污水入河的问题;
[0034](3)在现有小区排水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增设无动力调蓄化粪池,新建截流井,雨水人工湿地等设备,无需动力即可实现晴天、雨天不同工况的运行,实现晴天时污水进入污水系统,雨天时通过无动力调控措施实现雨污水错峰分离,改造及运行成本低,施工快,分流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的改造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技术中的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技术中的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中的一个部件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
‑
现状/新建污水立管,2
‑
现状/新建雨水立管,3
‑
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3
‑
1
‑
化粪池沉淀单元,3
‑1‑1‑
第一化粪池沉淀单元,3
‑1‑2‑
第二化粪池沉淀单元,3
‑2‑
化粪池调蓄单元,3
‑3‑
化粪池进水管,3
‑4‑
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3
‑4‑1‑
阀身,3
‑4‑2‑
水槽,3
‑4‑3‑
支撑弹簧,3
‑4‑4‑
出流小孔,3
‑4‑5‑
闸板,3
‑5‑
化粪池出水管,3
‑6‑
调蓄模块真空排出管,3
‑7‑
溢流孔,3
‑8‑
雨水立管,4
‑
现状小区内合流管道,5
‑
截流井,6
‑
小区外市政污水管道,7
‑
小区外市政雨水管道,8
‑
小区排水检查井,8
‑1‑
第一小区排水检查井,8
‑2‑
第二小区排水检查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40]参阅附图可知:进一步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状/新建污水立管(1)、现状/新建雨水立管(2)、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3)、截流井(5);现状/新建污水立管(1)、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3)、小区排水检查井(8)依次连接;现状/新建雨水立管(2)与小区排水检查井(8)连接;小区排水检查井(8)通过现状小区内合流管道(4)与截流井(5)连接;截流井(5)分别与小区外市政污水管道(6)、小区外市政雨水管道(7)连接;新型无动力调蓄化粪池(3)包括化粪池沉淀单元(3
‑
1)、化粪池调蓄单元(3
‑
2)、化粪池进水管(3
‑
3)、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3
‑
4)、化粪池出水管(3
‑
5);化粪池进水管(3
‑
3)、化粪池出水管(3
‑
5)分别连接在化粪池沉淀单元(3
‑
1)两端;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3
‑
4)安装在化粪池出水管(3
‑
5)上;化粪池沉淀单元(3
‑
1)与化粪池调蓄单元(3
‑
2)通过溢流孔(3
‑
7)连通;降雨控制无动力自动启闭阀门(3
‑
4)包括阀身(3
‑4‑
1)、水槽(3
‑4‑
2)、支撑弹簧(3
‑4‑
3)、出流小孔(3
‑4‑
4)、闸板(3
‑4‑
5);水槽(3
‑4‑
2)位于阀身(3
‑4‑
1)上方;支撑弹簧(3
‑4‑
3)设置在水槽(3
‑4‑
2)与阀身(3
‑4‑
1)之间;闸板(3
‑4‑
5)安装在水槽(3
‑4‑
2)下端、且从上端伸入阀身(3
‑4‑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军,丁志良,孙凌凯,吴从林,李逸之,向艳斌,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