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91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质量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包括移动装置、测距装置、弹簧避震器、升降装置以及雷达夹持装置,所述测距装置以及弹簧避震器与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测距装置用以实时显示移动距离,所述弹簧避震器用以减少设备移动时垂直方向抖动,保持测线平直,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且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用以改变探测雷达高度,所述雷达夹持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可拆卸式连接且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用以夹持探测雷达并调节水平转角以及仰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实现多角度探测,扩大了探测范围,增强了判断、分析测点的准确性。测点的准确性。测点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质量探测
,特别涉及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山岭修建公路时,为缩短里程,改善线性及环境保护,通常需要开挖隧道,但在开挖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山岭地质情况不明,经常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良的地质条件,如破碎带、断层、溶洞等,所以盲目的开挖隧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在开挖隧道时必须对需要开挖隧道的山岭地质条件进行探测。
[0003]目前,通常使用雷达对隧道质量进行探测,在对隧道质量进行雷达探测的过程中,工程上常见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抬举雷达的操作方式探测,在大跨度隧道探测中,不仅劳动强大大,且受人员活动的范围所限,测线往往布置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覆盖整个掌子面及外轮廓,而且即使是技术熟练的人员手持沉重的天线探测,也不能精确的控制移动速度,国内目前普遍采用时间测量方式,若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一致,则无法准确判断测点位置
[0004]目前有人采用电机移动或者隧道施工台车、大型金属框架作为辅助设备之一,搭载雷达进行地质探测,但地质雷达探测过程往往容易受到大型金属、电磁干扰,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影响探测采集的数据,导致探测结果不准确;且隧道内地面不平整,一些辅助设备经过不平整的地面会使测线上下抖动,影响后期对测点的分析及判断,使其无法准确定位测线网中不良地质灾害体的位置,不能科学指导隧道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劳动强度大、探测范围受限以及测点探测不精确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其包括:
[0007]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以带动整个设备进行移动;
[0008]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包括编码器以及数显屏幕,所述编码器与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数显屏幕与所述编码器电连接且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
[0009]弹簧避震器,所述弹簧避震器与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降低所述移动装置移动时的抖动;
[0010]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方,其与所述移动装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以改变雷达高度;
[0011]雷达夹持装置,所述雷达夹持装置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方,其包括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仰角调节装置以及夹持装置,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仰角调节装置置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上方,所述夹持装置置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上
方,且与所述仰角调节装置铰接。
[0012]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板、连接轴、移动底柱、下横向固定杆、移动轮、支撑轴、轮轴以及下限位卡扣;所述移动底柱通过下限位卡扣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下横向固定杆两端与所述移动底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底板,所述支撑轴置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轮轴与所述支撑轴铰接,所述移动轮与所述轮轴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避震器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轴以及轮轴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升降底柱、上横向固定杆、上限位卡扣、剪叉升降机构、旋杆以及套板;所述升降底柱一端通过所述上限位卡扣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移动装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横向固定杆两端与所述升降底柱固定连接,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固定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旋杆与所述剪叉升降机构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升降,所述套板固定置于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上方。
[0014]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板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四周设有水平转角刻度,所述套板下方还设有限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通过所述圆孔以及限位装置与雷达夹持装置可拆卸式连接。
[0015]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升降底柱固定连接,用于推动设备移动。
[0016]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加长杆,所述加长杆一端与所述移动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装置可拆卸式连接,用于改变设备高度。
[001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为水平转动板,所述水平转动板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水平转动板一侧设有凸出圆盘,所述凸出圆盘上开设有凹槽。
[0018]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仰角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柱、升降套管以及连接杆,所述升降柱固定置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上,所述升降套管套设于所述升降柱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升降套管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柱上设有仰角刻度。
[0020]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杆、支架加强横杆、支架底板以及雷达限位扣,所述支架支撑杆与所述支架底板固定连接,且其与所述仰角调节装置铰接,所述支架加强横杆贯穿所述支架支撑杆,所述雷达限位扣与所述支架支撑杆固定连接。
[002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益处:
[0022]1、本技术通过雷达夹持装置夹持雷达,通过移动装置带动雷达移动,与人工手持雷达探测相比,减小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通过将编码器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移动装置移动带动编码器工作,将编码器与数显屏幕电连接,实时将移动装置移动距离显示出来,通过升降装置、加长杆调节雷达高度,通过水平角度调节装置调节雷达水平转角,通过仰角调节装置调节雷达的仰角,实现多角度探测,扩大探测范围,并通过移动距离、雷达高度、水平角度以及仰角精确计算测点和前方信号异常位置;通过弹簧避震器,减少设备移动时在垂直方向上的抖动,有利于测线保持平直,提高测点探测准确性。
[0023]2.本技术移动装置和升降装置通过移动底柱与升降底柱可拆卸式连接,且移动底柱和升降底柱分别通过下限位卡扣以及上限位卡扣与底板以及固定板连接,升降台板
通过凸出圆盘、限位装置与套板可拆卸式连接,不使用时,可自由拆卸、折叠,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正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侧视图。
[0028]图5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6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底板;11、连接轴;12、移动底柱;13、下横向固定杆;14、移动轮;15、支撑轴;16、轮轴;17、下限位卡扣;18、弹簧避震器;19、编码器;20、数显屏幕;21、加长杆;22、把手;30、固定板;31、升降底柱;32、上横向固定杆;3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以带动整个设备进行移动;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包括编码器(19)以及数显屏幕(20),所述编码器(19)与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数显屏幕(20)与所述编码器(19)电连接且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弹簧避震器(18),所述弹簧避震器(18)与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降低所述移动装置移动时的抖动;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方,其与所述移动装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以改变雷达高度;雷达夹持装置,所述雷达夹持装置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方,其包括水平角度调节装置(40)、仰角调节装置(50)以及夹持装置(60),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40)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仰角调节装置(50)置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40)上方,所述夹持装置(60)置于所述水平角度调节装置(40)上方,且与所述仰角调节装置(50)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板(10)、连接轴(11)、移动底柱(12)、下横向固定杆(13)、移动轮(14)、支撑轴(15)、轮轴(16)以及下限位卡扣(17);所述移动底柱(12)通过下限位卡扣(17)与所述底板(10)连接,所述下横向固定杆(13)两端与所述移动底柱(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1)贯穿所述底板(10),所述支撑轴(15)置于所述底板(10)下方,所述轮轴(16)与所述支撑轴(15)铰接,所述移动轮(14)与所述轮轴(16)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避震器(18)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轴(11)以及轮轴(1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掌子面地质预报雷达探测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30)、升降底柱(31)、上横向固定杆(32)、上限位卡扣(33)、剪叉升降机构(34)、旋杆(35)以及套板(36);所述升降底柱(31)一端通过所述上限位卡扣(33)与所述固定板(30)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移动装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横向固定杆(32)两端与所述升降底柱(31)固定连接,所述剪叉升降机构(34)固定置于所述固定板(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华卢军源刘东熊雅文张翼张志超刘家宇姚宇洪蔡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