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5826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包括:在地基土上加工的预成孔、灌注料及预制桩;所述预成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预制桩的长度;所述预成孔填充有灌注料,灌注料采用不同强度的预拌流态固化土;灌注料的体积不少于所述预成孔的理论体积与预制桩体积差的1.5倍,或灌注料的体积与预成孔的理论体积相等;所述预制桩安装在所述预成孔内,预制桩的底部可位于预成孔内底面的上方,也可穿过预成孔的内底面,深入到地基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劲芯桩和组合桩的承载性能及稳定性。组合桩的承载性能及稳定性。组合桩的承载性能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预制构件的大幅度运用,预制构件的应用数量逐年增大。但也受到地层条件、施工环境的不同影响,如较硬土层、砂卵石层、岩石地层等,限制了应用范围,不得不采取全长引孔沉桩或预成孔后植桩的施工工艺,但此类工艺仍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引孔沉桩因引孔直径通常小于预制桩直径有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深度(沉桩深度小于引孔深度),预成孔后植桩往往因预成孔与后植预制芯桩之间有限而造成因填充料流动性限制不能全长贴合而使得基桩承载性能及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劲芯桩和组合桩的承载性能及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包括:在地基土上加工的预成孔、灌注料及预制桩;
[0006]所述预成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预制桩的长度;所述预成孔填充有灌注料,灌注料采用不同强度的预拌流态固化土;灌注料的体积不少于所述预成孔的理论体积与预制桩体积差的1.5倍,或灌注料的体积与预成孔的理论体积相等;
[0007]所述预制桩安装在所述预成孔内,预制桩的底部可位于预成孔内底面的上方,也可穿过预成孔的内底面,深入到地基土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桩的外壁面安装有一组以上定位支架组,当定位支架组的组数为两组以上时,相邻两组定位支架组的竖向间距为不大于预制桩外径的5倍;每组定位支架组均包括两个以上定位支架,两个以上定位支架沿预制桩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每个定位支架均为D形架结构,D形架结构的竖直部分绑扎在预制桩的外壁面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预拌流态固化土的强度不得低于0.5MPa,坍落度不大于22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桩采用预制混凝土桩,为实心柱状结构或者空心管状结构,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方形或异形;
[0011]所述预成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异形,若预制桩的横截面为圆形,预成孔的直径不小于预制桩的外径的1.2~1.5倍,若预制桩的横截面为方形,则预成孔的直径不小于预制桩的方形截面的对角线长度的1.2~1.5倍。
[0012]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组合桩,所述组合桩包括两个以上上述劲芯桩;
[0013]全部所述劲芯桩的预成孔贯通,形成组合形的预成孔组;预成孔组内的互相相通的两个预成孔的咬合宽度不少于200mm。
[0014]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劲芯桩,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0015]S1:定位测放劲芯桩的桩位;
[0016]S2:在桩位处加工出预成孔,预成孔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方形;
[0017]S3:在预成孔内灌入不同强度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即灌注料,灌注料的体积灌注料的体积不少于所述预成孔的理论体积

预制桩的体积差的1.5倍,或灌注料的体积与预成孔的理论体积相等;
[0018]S4:在预成孔内依靠自重沉入或打击沉入预制桩;其中,所述预制桩上绑扎有两个以上定位支架;
[0019]S5:在预成孔的顶部固定预制桩,直到灌注料固化,形成劲芯桩;
[0020]S6:自然养护至不同龄期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
[0021]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组合桩,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0022]S1:定位测放组合桩的桩位;
[0023]S2:在桩位处加工出预成孔组,预成孔组的横截面为每个预成孔横截面的组合形;
[0024]S3:在预成孔组内灌入不同强度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即灌注料,灌注料的体积灌注料的体积不少于所述预成孔的理论体积

预制桩的体积差的1.5倍,或灌注料的体积与预成孔的理论体积相等;
[0025]S4:在预成孔组的每个预成孔内依靠自重沉入或打击沉入预制桩,且任意两个预制桩之间的水平间隔不大于预制桩直径的6倍,其中,每个所述预制桩上均绑扎有两个以上定位支架;
[0026]S5:在预成孔组的每个预成孔的顶部固定预制桩,直到灌注料固化,形成组合桩;
[0027]S6:自然养护至不同龄期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检验。
[0028]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的灌注料采用预拌流态固化土,预拌流态固化土是一种在工厂利用现场开挖土体经过粉碎筛分并加入一定参量固化剂形成流态固化土,可以采用商品混凝土运送的方式运至现场,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经过一定时间凝结后其强度可以大于天然地基土或强风化软岩的强度,且成品费用可较商品混凝土、水泥砂浆降低约30%~50%,是一种用于换填地基土的良好胶结材料;本专利技术将预制桩与预拌流态固化土两者优点充分结合用于植桩施工,一则成孔后浇筑预拌流态固化土稳定桩孔侧壁,二则通过植入预制桩挤压预拌流态固化土并使预制桩与预拌流态固化土、预拌流态固化土与桩周土充分贴合增加桩周侧阻力,三则利用预拌流态固化土的强度增大预制桩的计算直径而提高承载力,四则可利用低成本的预拌流态固化土置换软弱土层宜提高基桩侧向承载性能,既能加快成桩速度,由能实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因此,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软弱地基土、基桩侧向刚度要求较高,沉渣不易清除等场地;可用于基坑支护、复合地基、桩基;,且在植桩过程中无沉渣障碍,便于与基础承台、底板锚固连接;减少现场环境污染。
[0030](2)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桩的外壁面安装有定位支架,能够确保预制桩的垂直度,防止预制桩在预成孔内发生晃动。
[0031](3)本专利技术的预拌流态固化土的强度不得低于0.5MPa,坍落度不大于220mm,采用的预拌流态固化土稳定预成孔孔壁且节约混凝土,并就地取材;预拌流态固化土经预制桩插入挤密充得以分粘结,增强水平向的承载力及刚度,增强咬合体强度及刚度,沉桩灵活方便;且预拌流态固化土、预制桩等工业化程度高,成桩方便,工效高;
[0032](4)本专利技术的预成孔的直径不小于预制桩的外径的1.2~1.5倍,能够确保桩身径。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劲芯桩的结构组成图;
[0034]图2为图1的横截面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桩的横截面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劲芯桩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0037]其中,1

预成孔,2

灌注料,3

预制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9]实施例1:
[00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参见附图1

2,包括:在地基土上加工的预成孔1、灌注料2及预制桩3;
[0041]所述预制桩3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桩,为实心柱状结构或者空心管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基土上加工的预成孔、灌注料及预制桩;所述预成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预制桩的长度;所述预成孔填充有灌注料,灌注料采用不同强度的预拌流态固化土;灌注料的体积不少于所述预成孔的理论体积与预制桩体积差的1.5倍,或灌注料的体积与预成孔的理论体积相等;所述预制桩安装在所述预成孔内,预制桩的底部可位于预成孔内底面的上方,也可穿过预成孔的内底面,深入到地基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的外壁面安装有一组以上定位支架组,当定位支架组的组数为两组以上时,相邻两组定位支架组的竖向间距为不大于预制桩外径的5倍;每组定位支架组均包括两个以上定位支架,两个以上定位支架沿预制桩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每个定位支架均为D形架结构,D形架结构的竖直部分绑扎在预制桩的外壁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拌流态固化土的强度不得低于0.5MPa,坍落度不大于220mm。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劲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采用预制混凝土桩,为实心柱状结构或者空心管状结构,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方形或异形;所述预成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异形,若预制桩的横截面为圆形,预成孔的直径不小于预制桩的外径的1.2~1.5倍,若预制桩的横截面为方形,则预成孔的直径不小于预制桩的方形截面的对角线长度的1.2~1.5倍。5.一种预拌流态固化土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桩包括两个以上权利要求1

4任一项的劲芯桩;全部所述劲芯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陈鑫财钟静曹继峰李颉白擂赵朔吕继翔黎鸿易春艳金星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