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60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港口卸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第一端头(1)、第一弯曲部(2)、第一连接长杆(3)、第二弯曲部(4)、连接短杆(5)、第三弯曲部(6)、第二连接长杆(7)、第四弯曲部(8)和第二端头(9);第一端头(1)通过第一弯曲部(2)与第一连接长杆(3)连接,第一连接长杆(3)通过第二弯曲部(4)与连接短杆(5)连接,连接短杆(5)通过第三弯曲部(6)与第二连接长杆(7)连接,第二连接长杆(7)通过第四弯曲部(8)与第二端头(9)连接。该固定器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便携,强度合理,不易变形,对火车车厢无损坏,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


[0001]本技术属于港口卸货
,具体是一种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进入锦州港口现场翻卸的车型全部为C70和C70E型敞车。当重车进入翻车机系统作业区域后,启动卸车流程前要对火车进行排风解管作业,目的是解除火车制动,减小定位车牵车阻力。因此,在卸车流程设备正常的情况下,排风解管作业所用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能否尽快启动卸车流程,也决定着能否提高生产效率。
[0003]排风解管的具体做法是:人工拉动火车车厢的缓解阀拉条,保持缓解阀拉条处于拉开状态,直至排净风缸里的气体,然后摘钩部位将车厢之间的风管解开。
[0004]据统计,当前自动循环翻卸1列车用时约68分钟,而每列车排风解管用时约22分钟。排风解管用时相当于自动循环卸车用时的1/3,显然用时较长,作业效率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启动流程的时间,影响了整体生产进度。如果生产任务加重,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给车站带来巨大压力,产生高额的滞留费用。
[0005]当前每列进入现场的列车均为44节,每列车排风解管用时约22分钟。通过计时统计,测得作业人员排风解管全程步行时间累计约7分钟。每个解管位置解管用时约3秒,44节车厢共有21处需解管作业,所以解管累计用时63秒。单节车厢排风完毕用时约31秒,44节车厢累计排风用时约1364秒。由于没有排风专用工具,在每节车厢排风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手拉的方式来保持拉力,直到保持约31秒后,待风排净后,才能松开手前往下一节车厢继续排风。
[0006]经统计发现,排风解管作业的总时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步行时间、解管时间和排风时间。对这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分析:
[0007](1)步行时间:由于作业场所路况比较稳定,作业人员步行速度基本保持恒定,所以步行时间比较固定,优化范围较小。
[0008](2)解管时间:由于单个解管位置操作仅需3秒,整列车解管时间累计只有63秒,所以解管时间可优化的范围也很小。
[0009](3)排风时间:当前在每节车厢排风时,作业人员都必须使用手拉缓解阀拉条的方式来保持住拉力,如果中途松开手,那么缓解阀拉条就会自动收回,导致排风中断。所以作业人员每节车厢都必须保持手拉约31秒左右,待风排净后,才能松开手前往下一节车厢继续排风。这样一来,一节一节的把整列车都排风排净,共44节车厢,累计手拉的时间就是1364秒!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使劳动强度较大。
[0010]经要因分析后发现,排风解管用时较长的首要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排风专用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该固定器制作成本低,操
作简单、便携,强度合理,不易变形,对火车车厢无损坏,实用性强。
[001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3]一种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第一端头、第一弯曲部、第一连接长杆、第二弯曲部、连接短杆、第三弯曲部、第二连接长杆、第四弯曲部和第二端头;
[0014]第一端头通过第一弯曲部与第一连接长杆连接,第一连接长杆通过第二弯曲部与连接短杆连接,连接短杆通过第三弯曲部与第二连接长杆连接,第二连接长杆通过第四弯曲部与第二端头连接;
[0015]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弯曲口在第一连接长杆的同侧,且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弯曲口方向相对设置;
[0016]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的弯曲口在第二连接长杆的同侧,且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的弯曲口方向相对设置;
[0017]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口在连接短杆的两侧,且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口方向相反设置。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为20
°‑
40
°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为30
°

[0020]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为10
°‑
30
°

[00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为22
°

[0022]优选地,所述固定器的制作材料为钢筋。要求钢筋抗拉强度大于等于240Mpa,材质选择Q235,直径为6

12mm。
[0023]本技术的固定器可将作业人员手动保持缓解阀拉条拉开状态,转换为使用该固定器固定来保持缓解阀拉条拉开状态。
[0024]采用本技术的固定器后,作业人员只需用该固定器把缓解阀拉条固定在车厢上,使缓解阀拉条保持住拉力,不用收回,就可以走向下一节车厢继续排风。这样一来,作业人员每节车厢只需用3秒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缓解阀拉条固定住,使用44个同样的工具就可以实现整列车同时排风的效果。这样,每节车厢不需要作业人员持续手拉直至把风排净才可以松手,就可以把风排净。等到排风完毕,作业人员再依次把工具取下收回。每节车厢只需用2秒左右就可以把工具取下。如此计算,44节车厢排风总共需要251秒左右就可以全部完成。这样,整列车排风累计用时可大大缩短,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第一端头;2、第一弯曲部;3、第一连接长杆;4、第二弯曲部;5、连接短杆;6、第三弯曲部;7、第二连接长杆;8、第四弯曲部;9、第二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一种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第一端头1、第一弯曲部2、第一连接长杆3、第二弯曲部4、连接短杆5、第三弯曲部6、第二连接长杆7、第四弯曲部8和第
二端头9;
[0030]第一端头1通过第一弯曲部2与第一连接长杆3连接,第一连接长杆3通过第二弯曲部4与连接短杆5连接,连接短杆5通过第三弯曲部6与第二连接长杆7连接,第二连接长杆7通过第四弯曲部8与第二端头9连接;
[0031]第一弯曲部2和第二弯曲部4的弯曲口在第一连接长杆2的同侧,且第一弯曲部2和第二弯曲部4的弯曲口方向相对设置;
[0032]第三弯曲部6和第四弯曲部8的弯曲口在第二连接长杆7的同侧,且第三弯曲部6和第四弯曲部8的弯曲口方向相对设置;
[0033]第二弯曲部4和第三弯曲部6的弯曲口在连接短杆5的两侧,且第二弯曲部4和第三弯曲部6的弯曲口方向相反设置。
[0034]所述第一弯曲部2和第四弯曲部8的弯曲角度为30
°

[0035]所述第二弯曲部4和第三弯曲部6的弯曲角度为22
°

[0036]所述固定器的制作材料为钢筋。
[0037]本技术的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车排风拉杆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第一端头(1)、第一弯曲部(2)、第一连接长杆(3)、第二弯曲部(4)、连接短杆(5)、第三弯曲部(6)、第二连接长杆(7)、第四弯曲部(8)和第二端头(9);第一端头(1)通过第一弯曲部(2)与第一连接长杆(3)连接,第一连接长杆(3)通过第二弯曲部(4)与连接短杆(5)连接,连接短杆(5)通过第三弯曲部(6)与第二连接长杆(7)连接,第二连接长杆(7)通过第四弯曲部(8)与第二端头(9)连接;第一弯曲部(2)和第二弯曲部(4)的弯曲口在第一连接长杆(3)的同侧,且第一弯曲部(2)和第二弯曲部(4)的弯曲口方向相对设置;第三弯曲部(6)和第四弯曲部(8)的弯曲口在第二连接长杆(7)的同侧,且第三弯曲部(6)和第四弯曲部(8)的弯曲口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弯曲部(4)和第三弯曲部(6)的弯曲口在连接短杆(5)的两侧,且第二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远实李志刚田长河刘雷吴梦王野徐进于永发钱伟明李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锦州港口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