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34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枳椇双黄酮A具有优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相比于其它常规的黄酮类化合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此外,所述的枳椇双黄酮A具有优异的抗TG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
,具体涉及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多种致病因素持续刺激肝组织,致使细胞外基质稳态失衡,过度积聚。在肝损伤过程中,受损上皮细胞、纤维化组织微环境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导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活化的HSCs获得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表型,在肝脏沉积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最终形成肝纤维化。如不及时进行干预,肝纤维化可进一步恶化为肝硬化、肝癌。减弱或消除导致纤维化的多种因素,则可以逆转肝纤维化。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HF的特效药物,研究抗HF药物是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
[0003]枳椇双黄酮A(Hovenianin A),分子式C30H22O16,分子量为636,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0004][0005]枳椇双黄酮A是从北枳椇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具有C2
’‑
C2
”’
连接双黄酮醇类化合物。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研究较少,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前期的专利(申请号CN201911389008.0)及文献(Fangfang Xu,Meihua Gao,Hua Li,et al.Three new bisflavonols from the seeds of Hovenia dulcis Thunb.and their anti

RSV activities[J].Fitoterapia,2020,143:104587)中仅报道了其具有抗病毒作用及抗炎活性。
[0006]现有技术(马婷,邝晓岚,蔡婉娜,刘博,徐方方,黄酮类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2,53(13):4146)公开了一系列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黄酮类成分;从该文献中可以看出,不同结构的黄酮类成分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差别是巨大的。然而,何种结构的黄酮类成分具有优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肝纤维化作用的黄酮类成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0]所述的枳椇双黄酮A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
[0011][0012]本专利技术在研究中惊奇的发现,枳椇双黄酮A具有优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0013]优选地,所述的抗肝纤维化为抗TGF

β1诱导的肝纤维化。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5]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以枳椇双黄酮A作为活性成分,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16]优选地,枳椇双黄酮A在药物中的重量含量为0.1

99.9%。
[0017]优选地,所述的药物制成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气雾剂或注射剂。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或提取物,其包含枳椇双黄酮A。
[0019]优选地,所述的组合物或提取物在制备具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0]优选地,所述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为抗TGF

β1诱导的肝纤维化的药物。
[0021]优选地,组合物或提取物在制备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枳椇双黄酮A具有优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相比于其它常规的黄酮类化合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此外,所述的枳椇双黄酮A具有优异的抗TGF

β1诱导的肝纤维化作用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因此,将枳椇双黄酮A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尤其是制备具有抗TGF

β1诱导的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或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枳椇双黄酮A以及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对HSC

T6细胞增值的作用;图中,与空白组比较,
*
P<0.05,
**
P<0.01;与模型组比较,
#
P<0.05,
##
P<0.01。
[0024]图2为枳椇双黄酮A对HSC

T6细胞α

SMA和Col

I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图中,与空白组比较,
*
P<0.05,
**
P<0.01;与模型组比较,
#
P<0.05,
##
P<0.01。
[0025]图3为枳椇双黄酮A对HSC

T6细胞凋亡的影响;图中,与空白组比较,
*
P<0.05,
**
P<0.01;与模型组比较,
#
P<0.05,
##
P<0.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0027]实施例1枳椇双黄酮A对HSC

T6细胞抑制增殖和活化作用
[0028]1方法
[0029]1.1HSC

T6细胞培养
[0030]将细胞接种于含10%FBS的DMEM(含青霉素+链霉素)培养基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当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用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TGF

β1组及枳椇双黄酮A、槲皮素、杨梅素、二氢杨梅素、芹菜素、山奈酚、斯皮诺素组(25、50、75、100μmol/L)。用含10%FBS的培养基培养24h后,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加入10ng/mL的TGF

β1。Hovenianin A组分别加入25、50、75、100μmol/L的Hovenianin A培养24h。
[0031]1.2CCK8法检测HSC

T6细胞增殖
[0032]各组作用24h时吸净孔内培养基,PBS洗两次,每孔加入10μL CCK8,混匀后培养箱孵育2小时,采用酶标仪检测450nm波长处各孔的吸光度(A)值。酶标仪读取待测样品和空白对照在450nm处的OD值,计算不同药物浓度对HSC的细胞存活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肝纤维化为抗TGF

β1诱导的肝纤维化。3.枳椇双黄酮A在制备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以枳椇双黄酮A作为活性成分,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枳椇双黄酮A在药物中的重量含量为0.1

9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方方刘博马婷蔡婉娜王苏美邝晓岚杨建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