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26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二盖本体,第一盖本体与第二盖本体中的其中一个用于燃油加注口配合以盖合油箱,另一个用于与尿素加注口配合以盖合尿素箱;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索连接;第一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第一连接卡扣卡入第一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第一盖本体,第二连接卡扣卡入第二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第二盖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都需要增加固定件以固定防丢带,造成安装困难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汽车作为交通及运输工具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汽车上的零部件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组件,汽车上的燃油加注口盖和尿素加注口盖是很多汽车采用的零部件之一。但是由于目前部分汽车的燃油加注口盖和尿素加注口盖都为非固定的形式,在加油或加尿素的时候燃油加注口盖或尿素加注口盖拧开后直接拿出来随意放置,极易造成燃油加注口盖和尿素加注口盖丢失或者使燃油加注口盖和尿素加注口盖受污,造成燃油和尿素中杂质过多,影响发动机使用性能。因此,对燃油加注口盖和尿素加注口盖进行防丢防脱落的设计至关重要。
[0003]目前,比较常见的燃油加注口盖和尿素加注口盖进行防丢防脱落的设计为尿素加注口盖和燃油加注口盖均采用防丢带连接,尿素加注口盖与尿素加注管之间采用防丢带连接,燃油加注口盖与车身之间采用防丢带连接,从而防止尿素加注口盖和燃油加注口盖脱落或者丢失,但是,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都需要增加固定件以固定防丢带,增加汽车制造的成本,同时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固定防丢带,位置狭小,安装困难。
[0004]因此,现有的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普遍存在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都需要增加固定件以固定防丢带,造成安装困难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都需要增加固定件以固定防丢带,造成安装困难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所述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包括:
[0007]第一盖本体、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一盖本体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中的其中一个用于燃油加注口配合以盖合油箱,另一个用于与尿素加注口配合以盖合尿素箱;
[0008]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索连接;
[0009]所述第一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0010]所述连接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卡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卡扣卡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盖本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提供的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具体为,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二盖本体,第一盖本体与第二盖本体中的其中一个用于燃油加注口配合以盖合油箱,另一个用于与尿素加注口配合以盖合尿素箱;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索连接;第一盖本体上开设有第
一连接孔,第二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第一连接卡扣卡入第一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第一盖本体,第二连接卡扣卡入第二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第二盖本体,通过一根连接索分别连接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以使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相互固定锁止,相互防丢,结构简单,安装便利简单,成本低,无需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都需要增加固定件以固定防丢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尿素加注管和车身上都需要增加固定件以固定防丢带,造成安装困难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索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卡扣的一侧设有第一伸缩部,所述连接索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卡扣的一侧设有第二伸缩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包括第一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抵靠部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靠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二连接卡扣包括第二抵靠部、与所述第二抵靠部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抵靠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子孔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子孔连接的第二连接子孔,所述第一连接子孔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卡扣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子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孔的孔径,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第三连接子孔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子孔连接的第四连接子孔,所述第三连接子孔设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卡扣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连接子孔的孔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靠部抵靠于所述第一盖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部抵靠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一卡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二抵靠部抵靠于所述第二盖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部抵靠于所述第三连接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二卡接部抵靠于所述第四连接子孔的内壁。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于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于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两内壁相互靠近运动,以使第一固定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内,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两内壁相互靠近运动,以使第二固定部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贯穿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一卡接口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贯穿设有第二卡接口,所述第二卡接口与所述第二固定槽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于所述第一卡接口的两内壁相互靠近运动,以使第一卡接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内,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于所述第二卡接口的两内壁相互靠近运动,以使第二卡接部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圆柱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圆柱部连接的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圆柱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圆柱部连接的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二锥形部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二圆柱部的二侧至远离所述第二圆柱部的二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圆柱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圆柱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直径。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本体用于燃油加注口配合以盖合油箱,所述第二盖本体用于与尿素加注口配合以盖合尿素箱。
[002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索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中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元器件符号说明:
[0026]第一盖本体10,第二盖本体20,连接索30,第一连接卡扣31,第二连接卡扣32,第一伸缩部33,第二伸缩部34,第一抵靠部310,第一固定部311,第一卡接部312,第一固定槽3110,第一卡接口3122,第一圆柱部3120,第一锥形部3121,第二抵靠部320,第二固定部321,第二卡接部322,第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一盖本体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中的其中一个用于燃油加注口配合以盖合油箱,另一个用于与尿素加注口配合以盖合尿素箱;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索连接;所述第一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卡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卡扣卡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盖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索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卡扣的一侧设有第一伸缩部,所述连接索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卡扣的一侧设有第二伸缩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包括第一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抵靠部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靠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二连接卡扣包括第二抵靠部、与所述第二抵靠部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抵靠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子孔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子孔连接的第二连接子孔,所述第一连接子孔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卡扣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子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孔的孔径,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第三连接子孔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子孔连接的第四连接子孔,所述第三连接子孔设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卡扣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连接子孔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丢燃油尿素加注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抵靠于所述第一盖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部抵靠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一卡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二抵靠部抵靠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亮宋磊涂紫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