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下展式分流放料阀,包括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内部依次设置有阀瓣、阀座、加长填料函、阀杆和驱动装置,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上端设置有主路管道,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下端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介质流向为一进两出或两进一出,将一个主路管道分流为两个单独的支路管道,减少介质在阀体内的滞留面积的问题,避免介质在阀体内的滞留,提高装置的使用性。置的使用性。置的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展式分流放料阀
[0001]本技术涉及分流放料阀
,特别是涉及下展式分流放料阀。
技术介绍
[0002]分流放料阀通常被用于反应堆隔离聚合物介质的工艺中,现有的分流放料阀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
[0003]在使用分流放料阀对介质流进行排放时,由于一般的分流放料阀是单通的,一个进口配合一个出口进行排放,在排放时,由于一个进口配合一个出口配合,从而可能导致介质流可能会堆积在阀体内,可能导致介质堆积在阀体内,从而可能导致阀体堵塞,为此我们提出下展式分流放料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下展式分流放料阀,通过在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上端设置一组主路管道,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下端分别设置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使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形成一进两出或两进一出,减少介质在阀体内滞留面积,提高装置的使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下展式分流放料阀,包括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内部依次设置有阀瓣、阀座、加长填料函、阀杆和驱动装置,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上端设置有主路管道,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下端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表面套设有保温夹套。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端部设置有阀杆,且阀杆中部依次贯穿加长填料函和阀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加长填料函上,所述加长填料函端部安装在阀座上,所述阀座端部安装在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上,所述阀杆端部安装有阀瓣,且阀瓣与阀座端口贴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操作手轮、气动装置、电动装置或液动装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路管道、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端或法兰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路管道、第一支路管道、第二支路管道和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组成三通状管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下展式分流放料阀设置有主路管道、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通过在上端设置一组主路管道和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使介质流向为一进两出或两进一出,将一个主路管道分流为两个单独的支路管道,减少介质在阀体内的滞留
面积的问题,避免介质在阀体内的滞留,提高装置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2、阀瓣;21、主路管道;22、第一支路管道;23、第二支路管道;3、阀座;4、加长填料函;5、保温夹套;6、阀杆;7、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6]实施例:
[0017]请参阅图1,下展式分流放料阀,包括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内部依次设置有阀瓣、阀座、加长填料函、阀杆和驱动装置,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上端设置有主路管道,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下端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
[0018]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表面套设有保温夹套。所述驱动装置端部设置有阀杆,且阀杆中部依次贯穿加长填料函和阀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加长填料函上,所述加长填料函端部安装在阀座上,所述阀座端部安装在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上,所述阀杆端部安装有阀瓣,且阀瓣与阀座端口贴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操作手轮、气动装置、电动装置或液动装置。所述主路管道、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端或法兰端。所述主路管道、第一支路管道、第二支路管道和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组成三通状管道。所述阀瓣和阀座使用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得到硬度差,增强使用寿命。所述加长填料函尺寸,改善阀座和阀瓣的自定心作用。
[0019]通过设置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采用主路管道、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组成框架,使其能够实现两个支管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依据需求进行不同角度的安装和操作,同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操作手轮、气动装置、电动装置或液动装置使阀杆进行运动,阀杆推动阀瓣移动,阀瓣进入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内,从而将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打开,通过在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表面设置保温夹套,使其均有良好的保温性。
[0020]在使用该阀体时,先使用驱动装置带动阀杆进行工作,使阀杆推动阀瓣移动,阀瓣进入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内,从而将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打开,当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打开后,介质通过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分流流出,避免介质在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内堆积。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下展式分流放料阀,包括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1)内部依次设置有阀瓣(2)、阀座(3)、加长填料函(4)、阀杆(6)和驱动装置(7),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1)上端设置有主路管道(21),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1)下端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22)和第二支路管道(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展式分流放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展式分流放料阀主体(1)表面套设有保温夹套(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展式分流放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端部设置有阀杆(6),且阀杆(6)中部依次贯穿加长填料函(4)和阀座(3),所述驱动装置(7)安装在加长填料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夏俊华,沈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罕鼎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