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84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包括工作层、保温砌体层、耐火浇注料层以及炉窑外层金属壳体,其中,工作层、保温砌体层和炉窑外层金属壳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保温砌体层采用多个保温砖砌筑而成,耐火浇注料层高度方向上通过至少一道耐火浇注料层将上下耐火浇注料层间隔开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有效的阻隔了保温层砌体内部沿炉窑内气流方向可能发生的气体流动,阻止了保温层气蚀损害的发展,保护了保温层砌体。保护了保温层砌体。保护了保温层砌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炉窑砌体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炉窑砌体一般由耐火层(工作层)及保温层(隔热层)组成。耐火层(工作层)为炉窑内部靠近高温的一层,该部位砌体与高温炉气、产品介质直接接触,一般采用体积密度大、耐压强度高、使用温度高的材料。保温层(隔热层)一般设置多层,要求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好,相比耐火层的砌体其材料性能体现为体积密度小、耐压强度低、气孔率大等特点。
[0003]目前,一些双膛竖窑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保温层砌体被气蚀掏空,而工作层砌体大部分完好,导致窑壳外部温度高且工作层有倾倒的风险,被迫非计划性停窑检修。
[0004]双膛竖窑约15min一次的周期性换向,另窑内工作期间正压高至30kPa左右。每次换向时间约1min,两个窑膛(煅烧膛及预热膛)内压力首先由30kPa左右释放至0kPa,接着各阀动作换向及卸料,煅烧膛切换为预热膛,预热膛切换为煅烧膛,且两窑膛的气流方向变化(煅烧膛气流向下,预热膛气流向上),然后两个窑膛由0kPa加压至30kPa左右开始工作直至下一次换向。
[0005]双膛竖窑的工作层砌体由数量众多的耐火砖及2

3mm的耐火泥浆组成,历经砌筑施工、烘炉、试生产等各环节至正常生产,个别耐火砖或由耐火泥浆形成的灰缝出现缺陷要求完全杜绝基本不可能。有缺陷的工作层耐火砖、灰缝每一次窑换向都经受高温气流一次快速泄压、快速升压的气蚀冲击,虽然工作层耐火砖具备体积密度大、耐压强度高、使用温度高的基本特性,但每天约100次窑换向的一点一点气蚀冲击,日积月累,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缺陷处工作层砌体整个厚度方向彻底击穿。气蚀进入保温层,由于保温层材料体积密度小、耐压强度低、气孔率大且使用温度低的特性,抗高温气流的气蚀冲击能力弱,保温层气蚀速度会很快,保温层被气蚀的体积会很快扩大。当窑内气流方向出现2处以上工作层砌体气蚀击穿后,其之间的保温层砌体慢慢被气蚀连通后,由于窑内充满石料高温气流有阻力,保温层砌体气蚀连通部位形成气流短路,该区域保温层砌体气蚀体积会迅速扩大,直至完全气蚀损害掏空,最后影响整个窑的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旨在通过阻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发展,来达到保护保温层砌体的作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包括工作层、保温砌体层、耐火浇注料层以及炉窑外层金属壳体,其中,
[0008]所述工作层、保温砌体层和炉窑外层金属壳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保温砌体层采用多个保温砖砌筑而成,耐火浇注料层高度方向上通过至少一道耐火浇注料层将上下耐火浇注料层间隔开来。
[0009]优选地,耐火浇注料层的一端与工作层内侧连接,耐火浇注料层的另一端与炉窑外层金属壳体内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耐火浇注料层沿垂直炉窑内气流方向形成完整的一周形成封闭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耐火浇注料层的厚度为50mm~150mm。
[0012]优选地,耐火浇注料层至少设置有两层,高度方向上相邻两耐火浇注料层之间间距为1500mm~2500mm。
[0013]优选地,所述耐火浇注料层使用的耐火材料体积密度≥2000kg/m3,耐压强度≥50N/mm2。
[0014]优选地,耐火浇注料层高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道耐热钢板将上下耐火浇注料层间隔开来。
[0015]优选地,所述耐热钢板的厚度为2mm~3mm。
[0016]优选地,所述耐热钢板的一端与工作层内侧连接,耐热钢板的另一端与炉窑外层金属壳体内侧连接,耐热钢板沿垂直炉窑内气流方向形成完整的一周形成封闭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耐热钢板采用不锈钢制成;耐热钢板与耐火浇注料层平行设置。
[0018]本技术提出的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通过设置耐火浇注料层,从而有效的阻隔了保温层砌体内部沿炉窑内气流方向可能发生的气体流动,阻止了保温层气蚀损害的发展,保护了保温层砌体,进而减少了炉窑的停机检修时间,延长了炉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工作层、2

第一保温砌体层、3

第二保温砌体层、4

第三保温砌体层、5

第四保温砌体层、6

炉窑外层金属壳体、7

耐火浇注料层、8

耐热钢板。
[00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
示相对重要性。
[0027]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包括工作层1(采用砌体砌筑而成)、保温砌体层、耐火浇注料层7以及炉窑外层金属壳体6,其中,
[0028]工作层1、保温砌体层和炉窑外层金属壳体6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保温砌体层采用多个保温砖砌筑而成,耐火浇注料层7高度方向上通过至少一道耐火浇注料层7将上下耐火浇注料层7间隔开来。
[0029]本实施例中,以平行气流方向设置有四道保温砌体层为例具体说明,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一保温砌体层2、第二保温砌体层3、第三保温砌体层4和第四保温砌体层5。
[0030]参照图2,耐火浇注料层7的一端与工作层1内侧连接,耐火浇注料层7的另一端与炉窑外层金属壳体6内侧连接。耐火浇注料层7沿垂直炉窑内气流方向形成完整的一周形成封闭结构,即每个耐火浇注料层7垂直炉窑内气流方向均覆盖整个保温层,从而进一步隔断了保温层砌体内气体流动的效果。
[0031]具体地,耐火浇注料层7的厚度为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层、保温砌体层、耐火浇注料层以及炉窑外层金属壳体,其中,所述工作层、保温砌体层和炉窑外层金属壳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保温砌体层采用多个保温砖砌筑而成,耐火浇注料层高度方向上通过至少一道耐火浇注料层将上下耐火浇注料层间隔开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耐火浇注料层的一端与工作层内侧连接,耐火浇注料层的另一端与炉窑外层金属壳体内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浇注料层沿垂直炉窑内气流方向形成完整的一周形成封闭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浇注料层的厚度为50mm~15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防止保温层气蚀损害的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耐火浇注料层至少设置有两层,高度方向上相邻两耐火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想堂魏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