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寇新宇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467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包括:支架;碳化炉,所述碳化炉固定连接于支架内部中心位置;风机,嵌入连接于碳化炉的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所述风机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管道;输入板,贯穿连接于碳化炉的前端;所述支架的内部下表面靠近碳化炉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吸收依附在碳化炉内部上表面的碳粉等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运动状态的吸附带,对碳化炉碳化原丝过程中产生的、依附在碳化炉内部上表面的碳粉进行吸纳,并去除吸附带表面的碳粉,阻止碳粉直接吸附在碳化炉的内部上表面,避免碳粉在碳化炉内部上表面堆积过多,出现难以清理,或清理时损伤碳化炉的问题。理时损伤碳化炉的问题。理时损伤碳化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生产
,具体为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金属、陶瓷及炭等复合,制造先进复合材料;
[0003]碳纤维生产流程:由纬织机将原丝织成布,再送入预氧化炉内进行预氧化处理,在送至低温碳化炉内进行炭化处理,炭化处理后于碳管炉内进行石墨化处理,经过石墨化处理所得碳纤维经过无损伤检验后送环氧树脂处理浴用稀环氧树脂进行溶液浸润处理,使得到的单向无纬碳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横向粘接性,便于使用时操作,处理过的无纬布进入溶剂干燥器使溶剂蒸发,然后再经无损伤检验即得成品碳纤维;
[0004]由于在碳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碳纤维原丝进行预氧化处理,而预氧纤维需要在碳纤维低温碳化炉内发生热分解反应,产出大量废气、焦油及碳粉,在焦油的作用下,碳粉会聚集在碳纤维低温碳化炉内壁尤其是炉顶部位形成沉积物,沉积物达到一定厚度后,会影响炉内原有温场的均匀性,若发生脱落将黏附在运行丝束表面造成纤维缺陷;
[0005]现有技术中针对碳化炉内,尤其是炉内壁的清理方面目前采用在碳化炉停车时使用铁耙子进行清炉,由于碳纤维低温碳化炉长度较长,存在许多死区难以清理,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清理效果不理想,并且清炉时反复刮扫炉壁将大大降低炉膛的使用寿命。
[0006]为此,提出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包括:
[0009]支架;
[0010]碳化炉,所述碳化炉固定连接于支架内部中心位置;
[0011]风机,嵌入连接于碳化炉的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所述风机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管道;
[0012]输入板,贯穿连接于碳化炉的前端;
[0013]所述支架的内部下表面靠近碳化炉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吸收依附在碳化炉内部上表面的碳粉等物质。
[0014]优选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外壳、第一转动辊、第一限位辊、吸附带、第二限位辊、固定块、第二转动辊和毛刷;
[0015]所述支架内部下表面靠近碳化炉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碳化炉固定
连接,所述外壳前端内表面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碳化炉内部远离第一转动辊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辊,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绕接有吸附带,所述吸附带为一种双层结构的碳纤维材质的构件,所述吸附带远离第一转动辊的一端贯穿外壳及碳化炉且与第一限位辊绕接,所述外壳内部远离第一转动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限位辊,所述第二限位辊呈三角形排列,且使吸附带处于被夹持的状态,所述外壳内部一侧表面靠近第一转动辊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外表面呈螺旋状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毛刷,所述第二转动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6]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一侧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部开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气扇,所述外壳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槽,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延伸至水槽的内部。
[0017]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前端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三限位辊,所述第三限位辊呈三角形位置分布,并且使吸附带与第三限位辊的外表面抵紧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吸附带包括表层、夹层和吸附棒,所述第一转动辊外表面绕接有表层,所述表层之间开设有夹层,所述表层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附棒。
[0019]优选的,所述吸附棒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吸附棒上端贯穿表层且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一种圆环形状的构件,所述配重块为一种截面直径比吸附棒的截面直径大五毫米的构件。
[0020]优选的,所述外壳前端内表面靠近第三限位辊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三转动辊、转盘、圆盘和缓冲垫,所述外壳前段内表面靠近第三限位辊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辊,所述第三转动辊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两块转盘,所述第三转动辊外表面呈环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圆盘,所述圆盘位于两块所述转盘之间。
[0021]优选的,所述圆盘外表面覆盖有缓冲垫,所述转盘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圆盘的固定轴固定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内表面靠近第一弹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圆盘的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的内部贯穿连接第一弹簧。
[0023]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表面靠近第二限位辊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件,两个所述转动件关于吸附带对称设置且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仅可向远离碳化炉的方向转动所述碳化炉内部表面靠近第一限位辊的位置以同样的方式转动连接有转动件和挡板。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净化机构,利用运动状态的吸附带,对碳化炉碳化原丝过程中产生的、依附在碳化炉内部上表面的碳粉进行吸纳,并去除吸附带表面的碳粉,阻止碳粉直接吸附在碳化炉的内部上表面,避免碳粉在碳化炉内部上表面堆积过多,出现难以清理,或清理时损伤碳化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净化机构剖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放大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B处放大视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毛刷分布视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吸附带剖视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振动机构结剖视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限位辊结构示图。
[0034]图中:1、支架;2、碳化炉;3、风机;4、废气管道;5、输入板;6、净化机构;61、外壳;62、第一转动辊;63、第一限位辊;64、吸附带;641、表层;642、夹层;643、吸附棒;644、凹槽;645、配重块;65、第二限位辊;66、固定块;67、第二转动辊;68、毛刷;69、安装块;60、第一管道;611、吸气扇;612、水槽;613、第三限位辊;614、转动件;615、挡板;7、振动机构;71、第三转动辊;72、转盘;73、圆盘;74、缓冲垫;75、第一弹簧;76、第一套筒;77、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包括:支架(1);碳化炉(2),所述碳化炉(2)固定连接于支架(1)内部中心位置;风机(3),嵌入连接于碳化炉(2)的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所述风机(3)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管道(4);输入板(5),贯穿连接于碳化炉(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内部下表面靠近碳化炉(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净化机构(6),所述净化机构(6)吸收依附在碳化炉(2)内部上表面的碳粉等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机构(6)包括外壳(61)、第一转动辊(62)、第一限位辊(63)、吸附带(64)、第二限位辊(65)、固定块(66)、第二转动辊(67)和毛刷(68);所述支架(1)内部下表面靠近碳化炉(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外壳(61),所述外壳(61)与碳化炉(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1)前端内表面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62),所述碳化炉(2)内部远离第一转动辊(62)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辊(63),所述第一转动辊(62)外表面绕接有吸附带(64),所述吸附带(64)为一种双层结构的碳纤维材质的构件,所述吸附带(64)远离第一转动辊(62)的一端贯穿外壳(61)及碳化炉(2)且与第一限位辊(63)绕接,所述外壳(61)内部远离第一转动辊(6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限位辊(65),所述第二限位辊(65)呈三角形排列,且使吸附带(64)处于被夹持的状态,所述外壳(61)内部一侧表面靠近第一转动辊(6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6),所述固定块(66)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67),所述第二转动辊(67)外表面呈螺旋状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毛刷(68),所述第二转动辊(67)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辊(62)的转动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1)内部一侧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9),所述安装块(69)内部开设有第一管道(60),所述第一管道(6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气扇(611),所述外壳(61)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槽(612),所述第一管道(60)的下端延伸至水槽(612)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1)内部前端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三限位辊(613),所述第三限位辊(613)呈三角形位置分布,并且使吸附带(64)与第三限位辊(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新宇王林成
申请(专利权)人:寇新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