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49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8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其包括雾化片,还包括上盖、下盖和用于将上盖、下盖卡接固定的固定组件,上盖和下盖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硅橡胶圈,雾化片被两个硅橡胶圈夹持固定在上盖和下盖之间,雾化片上开设有雾化孔,上盖和下盖对应雾化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还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板连接的正极引出件和负极引出件,正极引出件的一端与雾化片的正极紧密抵接、另一端向上盖外部延伸;雾化片向外延设有负极接触片,负极引出件的一端与负极接触片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盖外部延伸。本申请具有减少助焊剂残留物对雾化片本体产生的影响、降低产品污染的效果。降低产品污染的效果。降低产品污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片安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孔雾化片一般是由圆形或方形金属片、超声波换能陶瓷片、环氧树脂胶水粘合而成,再在外圆上套上防水硅胶圈组成完整的微孔雾化片结构。圆形或方形金属片中心或边缘位置打上锥形微米级孔径,工作时超声波换能陶瓷片沿径向工作使在锥形孔下的液体,如水、化妆水、精油等沿Z轴方向将液体从微孔中喷射而出。
[0003]目前市场上的加湿器、美容仪、雾化给药器,安装使用微孔雾化片时通常采用引线焊接方式,即使用带有一定酸性的助焊剂将两根电子线的一端直接焊接在雾化片陶瓷片和金属片两个部位,另一端再焊接在PCB板的焊盘上,形成电子回路,其中雾化片陶瓷片焊接处为电路正极、金属片焊接处为电路负极。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雾化片电路连接方式采用助焊剂焊接,且电子线直接焊接在雾化片本体上,由于助焊剂清洗后会在雾化片上产生残留物,从而导致雾化片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变黑发黄等不良情况,进而产生污染产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助焊剂残留物对雾化片本体产生的影响,降低产品污染,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包括雾化片,还包括上盖、下盖和用于将上盖、下盖卡接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上盖和下盖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硅橡胶圈,所述雾化片被两所述硅橡胶圈夹持固定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雾化片上开设有雾化孔,所述上盖和下盖对应所述雾化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还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板连接的正极引出件和负极引出件,所述正极引出件的一端与所述雾化片的正极紧密抵接、另一端向所述上盖外部延伸;所述雾化片向外延设有负极接触片,所述负极引出件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接触片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下盖外部延伸。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将上盖和下盖固定闭合,雾化片被夹持固定在上盖和下盖上的两个硅橡胶圈之间,正极引出件与雾化片之间紧密抵接,负极引出件与雾化片外延的负极接触片固定连接,正极引出件和负极引出件伸出上盖和下盖外部与外接PCB板连接从而实现电路的连通,为雾化片工作供能。本申请中正极引出件采用抵接的方式与雾化片连接;负极引出件不与雾化片本体直接接触,而是与雾化片外延的负极接触片连接,正极引出件和负极引出件与雾化片之间的连接方式减少了雾化片的焊接,且有效减少了助焊剂残留在雾化片本体上对产品造成的影响。本申请中雾化片被固定在闭合的上盖和下盖之间,正极引出件和负极引出件伸出上盖和下盖外部,整体结构形成了模块化的雾化片结构,在安装时直接安装模块化的雾化片结构,模块化结构相较于雾化片更容易安装固
定,且无需再将电线分别与雾化片正负极焊接,只需将正极引出件和负极引出件伸出模块的两端直接与电路板连接,电路连接更加高效简便。
[0009]优选的,所述正极引出件包括用于与外部电路板连接的正极引出端和用于与雾化片抵接的正极接触端,所述正极引出端和所述正极接触端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伸出所述上盖的外部;所述正极接触端为弹性金属针,所述弹性金属针与所述雾化片抵接时,所述弹性金属针处于压迫状态。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金属针与雾化片紧密抵接,由于弹性金属针与雾化片抵接时处于压迫状态,使得弹性金属针与雾化片之间的连接接触稳定,减少了雾化片振动时电路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正极引出端伸出上盖外部与外接电路板连接,正极引出端不与雾化片直接接触,随雾化片振动较小,与电路板连接更稳定。
[0011]优选的,所述正极引出件还包括引出端金属架,所述引出端金属架与所述上盖靠近所述下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和正极接触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引出端金属架的两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出端金属架作为正极引出件与上盖的连接基础,使得正极引出件与上盖之间连接稳定,引出端金属架将正极引出端和正极接触端分隔两侧,减少了正极接触端随雾化片振动时对正极引出端的影响,使得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0013]优选的,所述引出端金属架为U型框架,所述引出端金属架的开口朝向所述雾化片,所述引出端金属架开口的两端均设置有弹性金属针,两所述弹性金属针均与所述雾化片紧密抵接,两所述弹性金属针距所述雾化片轴线的距离相等。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U型引出端金属架开口两端处的弹性金属针均与雾化片抵接,增强了正极引出件与雾化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雾化片工作效率稳定。
[0015]优选的,所述上盖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正极引出件的固定槽,所述下盖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雾化片的安装槽;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对应所述硅橡胶圈的位置均开设有凹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安装槽和凹槽的设置为正极引出件、雾化片和硅橡胶圈提供了安装的空间,既可以增强正极引出件、雾化片和硅橡胶圈在模块中的安装稳定性,又可以使上盖和下盖之间可以无缝抵接,进而增强了模块化雾化片结构的严密性。
[0017]优选的,所述下盖对应所述负极引出件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负极引出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负极接触片嵌入所述定位槽中与所述负极引出件固定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的设置为雾化片的安装提供了定位作用,便于负极引出件与负极接触片的连接;定位槽对雾化片还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减少了雾化片振动产生位移对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
[001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上盖外部边缘处的卡扣和固定在所述下盖外部边缘处的卡块,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块卡接固定时,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抵接闭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扣与卡块卡接,从而将上盖和下盖固定在闭合状态,卡扣和卡块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21]优选的,所述下盖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对位孔,所述上盖对应多个所述对位孔的位置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抵接闭合时,所述定位块卡接在所
述对位孔中。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盖和下盖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对位孔和定位块,对上盖和下盖内部进行卡接,进一步增强了上盖和下盖闭合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申请中正极引出件采用抵接的方式与雾化片连接;负极引出件与雾化片外延的负极接触片连接,有效减少了助焊剂残留在雾化片本体上对产品造成的影响;且采用本申请模块化的雾化片结构进行安装,安装更加便捷高效;
[0025]2.正极引出件包括用于与雾化片抵接的正极接触端,正极接触端为弹性金属针,弹性金属针与雾化片抵接时,弹性金属针处于压迫状态;由于弹性金属针与雾化片抵接时处于压迫状态,使得弹性金属针与雾化片之间的连接接触稳定,减少了雾化片振动时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包括雾化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2)、下盖(3)和用于将上盖(2)、下盖(3)卡接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上盖(2)和下盖(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硅橡胶圈(4),所述雾化片(1)被两所述硅橡胶圈(4)夹持固定在所述上盖(2)和下盖(3)之间,所述雾化片(1)上开设有雾化孔(13),所述上盖(2)和下盖(3)对应所述雾化孔(13)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还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板连接的正极引出件(5)和负极引出件(6),所述正极引出件(5)的一端与所述雾化片(1)的正极紧密抵接、另一端向所述上盖(2)外部延伸;所述雾化片(1)向外延设有负极接触片(12),所述负极引出件(6)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接触片(12)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下盖(3)外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出件(5)包括用于与外部电路板连接的正极引出端(51)和用于与雾化片(1)抵接的正极接触端,所述正极引出端(51)和所述正极接触端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51)伸出所述上盖(2)的外部;所述正极接触端为弹性金属针(52),所述弹性金属针(52)与所述雾化片(1)抵接时,所述弹性金属针(52)处于压迫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出件(5)还包括引出端金属架(53),所述引出端金属架(53)与所述上盖(2)靠近所述下盖(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51)和正极接触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引出端金属架(53)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微孔雾化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惠祥欧阳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立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