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及光伏能量转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46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及光伏能量转换结构,其中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接线盒本体包括盒座、盒盖、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及能量转换器;盒座内设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通过能量转换器连接,第一电缆与第一导电体固接,第二电缆与第二导电体固接,第二导电体设有弹片导电体,弹片导电体从盒座的底端开口处伸出;盒座的底端开设有环形凹槽,基于上述,通过在盒座上开设环形凹槽,使粘接胶嵌入环形凹槽内,一方面可增加接线盒与光伏载体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提高弹片导电体与汇流带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使接触阻抗始终保持最低,进而获得稳定的连接结构。进而获得稳定的连接结构。进而获得稳定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及光伏能量转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及光伏能量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将太阳光辐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光伏组件是由多个光伏电池通过串并联连接,然后封装而成的产品,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引入供电系统的关键器件。接线盒的作用是保证电路可靠连接,要达到这一点,一方面接线盒内部的导电体与光伏组件汇流带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稳定,接触阻抗最低,另一方面接线盒盒体与光伏组件背板之间必须紧密粘接,在光伏组件的发电周期内不发生漏电现象。
[0003]对于光伏组件汇流带贴在光伏电池背光面的光伏组件来说,汇流带穿过设置在光伏组件背板上的接触孔,焊接到接线盒内部的导电体上,接线盒底板涂有粘接胶,将接线盒和光伏组件背板粘合一体,焊接完毕后,最后盖上盒盖密封。对于光伏组件汇流带贴在光伏电池采光面的光伏组件来说,如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由于光伏电池沉积在背板玻璃导电层上,如何安装固定接线盒,如何连接接线盒内部导电体和光伏组件汇流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装置和方法。通常的方法是在光伏接线盒底面开孔,并在接线盒底板表面打粘接胶,弹片式导电体延伸到接线盒外部到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玻璃上的开孔,同贴在组件电池上的汇流带相接触,利用粘接胶的粘合力和弹片的张力将接线盒导电体和光伏组件汇流带焊接连接成一体,该方法取决背板玻璃以及接线盒底板的结合力和粘接质量,存在因结合力减弱出现接线盒脱落的风险,也存在粘接不佳在双面胶和背板玻璃之间有残留气泡,出现渗水、漏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及光伏能量转换结构,以提高弹片接触型接线盒与光伏载体的连接强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所述接线盒本体包括盒座、盒盖、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以及能量转换器;所述盒座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盒座内固设有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卡设有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卡设有第二导电体,所述能量转换器设于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之间,且能量转换器一端与第一导电体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固接;所述盒座的一侧部间隔开设有第一电缆孔和第二电缆孔,所述第一电缆的一端从第一电缆孔伸入盒座内并与第一导电体固接,所述第二电缆的一端从第二电缆孔伸入盒座内并与第二导电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另一端固设有弹片导电体,所述弹片导电体从盒座的底端开口处伸出;所述盒座的底端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填充连接光伏载体的粘接胶;所述盒盖卡设于盒座的顶端开口处。
[0006]基于上述,通过在盒座上开设环形凹槽,使粘接胶嵌入环形凹槽内,一方面可增加接线盒与光伏载体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提高弹片导电体与汇流带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使接触阻抗始终保持最低,进而获得稳定的连接结构。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优选地,所述盒座具有两个第二电缆孔,每个第二电缆孔均穿设有一根第二电缆,所述第二导电体具有与第二电缆一一对应的接头。
[0009]优选地,所述盒座开设第一电缆孔和第二电缆孔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电缆压扣。
[0010]优选地,所述盒盖、电缆压扣以及盒座构成的空间中的空隙部分填充有灌封胶。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锁位柱和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导电体开设有与第一锁位柱配合第一锁位孔,所述第一压板抵压在第一导电体远离第一电缆的一侧。
[001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能量转换结构,包括光伏载体和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弹片接触型接线盒。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所述光伏载体包括上背板玻璃、下背板玻璃以及夹设于上背板玻璃与下背板玻璃之间的汇流带,所述上背板玻璃之间开设有展露汇流带的接触孔,所述弹片导电体穿出盒座的端部与接触孔内的汇流带固接,所述盒座底板与上背板玻璃之间通过粘接胶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和溢流凹槽,采用粘接胶的方式,将接线盒本体安装到光伏载体的上背板玻璃上时,采用插槽弹扣式结构,有效保障弹片导电体与汇流带之间的安装距离,弹性结构保障有效缓冲和汇流带在粘接胶固化前的紧密接触,固化后的粘接胶确保了接线盒本体和背板玻璃之间的长期密封性,以及导电体和汇流带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的俯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A

A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的仰视图;
[0021]附图中,
[0022]接线盒本体1、盒座11、第一锁位柱111、第一压板112、第一锁位柱113、第一压板114、环形凹槽115、溢流槽116、盒盖12、第一电缆13、第二电缆14、第一导电体15、第二导电体16、能量转换器17、弹片导电体18、电缆压扣19;
[0023]上背板玻璃21、下背板玻璃22、汇流带23、接触孔24、粘接胶25、
[0024]灌封胶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1,接线盒本体1包括盒座11、盒盖12、第一电缆13、第二电缆14、第一导电体15、第二导电体16以及能量转换器17;
[0028]如图1所示,盒座11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结构,盒座11内固设有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卡设有第一导电体15,第二安装结构卡设有第二导电体16,能量转换器17设于第一导电体15和第二导电体16之间,且能量转换器17一端与第一导电体15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16固接;盒座11的一侧部间隔开设有第一电缆孔和第二电缆孔,第一电缆孔和第二电缆孔的孔径一致,第一电缆13的一端从第一电缆孔伸入盒座11内并与第一导电体15固接,第二电缆14的一端从第二电缆孔伸入盒座11内并与第二导电体16的一端固接,第二导电体16的另一端固设有弹片导电体18,弹片导电体18从盒座11的底端开口处伸出;盒座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包括盒座(11)、盒盖(12)、第一电缆(13)、第二电缆(14)、第一导电体(15)、第二导电体(16)以及能量转换器(17);所述盒座(11)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盒座(11)内固设有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卡设有第一导电体(15),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卡设有第二导电体(16),所述能量转换器(17)设于第一导电体(15)和第二导电体(16)之间,且能量转换器(17)一端与第一导电体(15)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体(16)固接;所述盒座(11)的一侧部间隔开设有第一电缆孔和第二电缆孔,所述第一电缆(13)的一端从第一电缆孔伸入盒座(11)内并与第一导电体(15)固接,所述第二电缆(14)的一端从第二电缆孔伸入盒座(11)内并与第二导电体(16)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导电体(16)的另一端固设有弹片导电体(18),所述弹片导电体(18)从盒座(11)的底端开口处伸出;所述盒座(11)的底端开设有环形凹槽(115),所述环形凹槽(115)用于填充连接光伏载体的粘接胶(25);所述盒盖(12)卡设于盒座(11)的顶端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座(11)具有两个第二电缆孔,每个第二电缆孔均穿设有一根第二电缆(14),所述第二导电体(16)具有与第二电缆(14)一一对应的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接触型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座(11)的底板还开设有溢流槽(116),所述溢流槽(116)的一端与环形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珲王洪昌黄涌蒋文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明天和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