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2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为圆形,插入部的前端为非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插入部的端部为非圆形使之容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插入部的端部制成非圆形,使其内部能装置特大钳道,在不增加实际有效面积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其前端表面积的利用率,而插入部后部仍然保持原有截面和形状,以适应医生的使用习惯,且不降低原有的操作性能。(*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内窥镜的工作端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内窥镜工作部分均为圆形截面,这种圆形截面易于加工生产,且对于常规的要求也可满足,但随着使用的日渐普及和其它相关器械的创新和发展,对现有的内窥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于胃部大出血的病人抢救时,要求能在短时间内抽取胃内积液,同时找出出血点,这就需要大的吸引通道,又如安装某些支架时,因现有的机械工作通道(一般称为钳道)较小,所以只能采用将其顶在内镜前端或绑在内窥镜的侧边进入人体内腔,这样或影响视线或增大了器械的体积,又增加了病人痛苦,且操作不便,更容易造成失败,所以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通道,如果单纯的增加钳道口径,必然会使内窥镜的插入部分截面积增加很多,这更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给医生提供一种内窥镜,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它主要包括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处装有镜头、光源、钳道口和喷水清洗口,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为圆形,插入部的前端为非圆形。本技术由于将插入部的端部制成非圆形,使其内部能装置特大钳道,在不增加实际有效面积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其前端表面积的利用率,而插入部后部仍然保持原有截面和形状,以适应医生的使用习惯,且不降低原有的操作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主要包括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1,在插入部的前端处装有镜头2、光源3、钳道口4和喷水清洗口5,它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1为圆形,插入部1的前端为非圆形,实施中插入部的前端处设一非圆形端盖6,在非圆形端盖6处有一相配合的橡胶护套8,圆形的插入部与非圆形的前端有一光滑的连接部7,插入部1的前端或端盖近似呈椭圆形、卵形或其它光滑有规则的形状,可控制进行弯曲的插入部为圆形,本实施例光滑的连接部的一端近似呈圆形,另一端近似呈椭圆形,标记9为设在插入部内的牵引钢丝。权利要求1.一种内窥镜,它主要包括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处装有镜头、光源、钳道口和喷水清洗口,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为圆形,插入部的前端为非圆形。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插入部的前端处设一非圆形端盖,在非圆形端盖处有一相配合的橡胶护套。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圆形的插入部与非圆形的前端有一光滑的连接部,插入部的前端或端盖近似呈椭圆形、卵形或其它光滑有规则的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为圆形,插入部的前端为非圆形。本技术由于将插入部的端部为非圆形使之容易,本技术由于将插入部的端部制成非圆形,使其内部能装置特大钳道,在不增加实际有效面积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其前端表面积的利用率,而插入部后部仍然保持原有截面和形状,以适应医生的使用习惯,且不降低原有的操作性能。文档编号A61B1/00GK2616170SQ0323119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徐重人, 鲍世洪, 姜纯粹 申请人:上海富士能高内镜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它主要包括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处装有镜头、光源、钳道口和喷水清洗口,其特征在于:可进行弯曲的插入部为圆形,插入部的前端为非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重人鲍世洪姜纯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富士能高内镜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