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包括锚固板、叠合板底板、后浇混凝土面层、构造柱、构造柱纵筋,后浇混凝土面层浇筑于叠合板底板上方,二者整体形成叠合板;叠合板底板上设有预留孔洞,锚固板置于叠合板底板和后浇混凝土面层接触面上,所述锚固板两侧均固定预留钢筋,构造柱位于叠合板上部或下部,构造柱内设有构造柱纵筋;预留钢筋穿过预留孔洞或后浇混凝土面层与构造柱纵筋连接。本新型解决了构造柱与叠合板的连接问题,将原先需要在工厂叠合板底板上预留下层钢筋,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前预留上层钢筋的繁琐工序,通过本新型结构替代,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若叠合板上直接设置构造柱,需在叠合板底板和后浇混凝土面层上分别预留连接钢筋,由于叠合板底板是在工厂预先加工制作的,叠合板底板底部是模板面,在叠合板底板上预留钢筋难度非常大,预留钢筋质量也难以控制;现场浇筑后浇混凝土面层前,需先定位构造柱预留钢筋位置,预留钢筋后,由于浇筑过程中需振捣混凝土,预留钢筋经常偏位。通过采用本技术的做法,可以将原先需要在工厂叠合板底板上预留下层钢筋,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前预留上层钢筋等一系列繁琐且难以保障质量的工序,通过一个在工厂预先制作成型的工业化产品完美解决,极大的提高了叠合板底板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后期预留上层钢筋偏位带来的质量风险,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包括锚固板、叠合板底板、后浇混凝土面层、构造柱、构造柱纵筋,后浇混凝土面层浇筑于叠合板底板上方,二者整体形成叠合板;叠合板底板上设有预留孔洞,锚固板设置于叠合板底板和后浇混凝土面层接触面上,所述锚固板两侧均固定预留钢筋,构造柱位于叠合板上部或下部,构造柱内设有构造柱纵筋;预留钢筋穿过预留孔洞或后浇混凝土面层与构造柱纵筋连接。
[0006]进一步的,构造柱通过锚固板和预留钢筋与叠合板可靠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预留钢筋固定于锚固板上,位于锚固板上部或下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后浇混凝土面层是在叠合板底板上浇筑的混凝土后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预留孔洞在叠合板底板上预留成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叠合板底板是预先加工制作的混凝土构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将原先需要在叠合板底板上预留下层钢筋,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前预留上层钢筋的繁琐工序,通过本新型预先制作成型的预埋件结构替代,减少了后期预留上层钢筋偏位带来的质量风险,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附图1 为本技术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注,1
‑
锚固板、2
‑
预留钢筋、3
‑
叠合板底板、4
‑
后浇混凝土面层、5
‑
预留孔洞、6
‑
构造柱、7
‑
构造柱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包括锚固板1、叠合板底板3、后浇混凝土面层4、构造柱6、构造柱纵筋7,后浇混凝土面层4浇筑于叠合板底板3上方,二者整体形成叠合板;叠合板底板3上设有预留孔洞5,锚固板1设置于叠合板底板3和后浇混凝土面层4接触面上,所述锚固板1两侧均固定预留钢筋2,构造柱6位于叠合板8上部或下部,构造柱6内设有构造柱纵筋7;预留钢筋2穿过预留孔洞5或后浇混凝土面层4与构造柱纵筋7连接。
[0017]本技术的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预埋件具有制作简单、施工方便、连接可靠的特点。
[0018]具体的,所述的叠合板由叠合板底板3和后浇混凝土面层4共同组成,叠合板底板3是预先在工厂加工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后浇混凝土面层4是在叠合板底板3上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后浇层,预留孔洞5位于叠合板底板3上,在工厂预留成型。
[0019]具体的,所述的预留钢筋2固定于锚固板1上,可位于锚固板1上部,也可位于锚固板1下部,可采用标准化方式,实现批量生产,预留钢筋2穿过预留孔洞5或后浇混凝土面层4,与构造柱纵筋7连接。
[0020]具体的,所述的构造柱6可位于叠合板上部,也可位于叠合板下部,预留钢筋2与构造柱纵筋7可靠连接,构造柱6通过锚固板1和预留钢筋2与叠合板可靠连接。
[0021]本技术可以将原先需要在工厂叠合板底板上预留下层钢筋,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前预留上层钢筋等一系列繁琐且难以保障质量的工序,通过一个在工厂预先制作成型的预埋件完美解决,极大的提高了叠合板底板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后期预留上层钢筋偏位带来的质量风险,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0022]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包括锚固板(1)、叠合板底板(3)、后浇混凝土面层(4)、构造柱(6)、构造柱纵筋(7),其特征在于,后浇混凝土面层(4)浇筑于叠合板底板(3)上方,二者整体形成叠合板;叠合板底板(3)上设有预留孔洞(5),锚固板(1)设置于叠合板底板(3)和后浇混凝土面层(4)接触面上,所述锚固板(1)两侧均固定预留钢筋(2),构造柱(6)位于叠合板(8)上部或下部,构造柱(6)内设有构造柱纵筋(7);预留钢筋(2)穿过预留孔洞(5)或后浇混凝土面层(4)与构造柱纵筋(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构造柱(6)通过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杨,方宜成,任禄,宋磊,吴兵,姚沛霈,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